天天看点

可怕,和孩子分离的后果这么严重,家长必看!

*注:本篇文章为往期精彩节目摘选

发布于2016年12月3日

孩子真正形成的习惯是在10岁之前形成的。为什么我说10岁之前是比较可怕的,真正的爆发是在5年、10年之后,种子是那个时候种的,现在开始发芽成长了,你看的见了... ...

金荣:你好!

听众:金荣老师,你好!我上次打过电话,我想咨询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孩子的脾气太冲我都没法管了。

金荣:孩子多大了,男孩女孩?

听众:男孩14岁上初三,早上上学为背书包发生矛盾,有两个书包我让他背荧光绿的书包他不愿意。

金荣:为这个问题?首先,他为自己这个简单的行为能不能负责任?换个角度讲他有没有机会和权利为自己这样一个决定去做选择?还要给当妈的请示还要让你管教吗?

听众:你的意思是这些小事情他自己做可以?

金荣:是的,你不觉得吗?

听众:我也觉得可以,因为书包这个事情,他同学来叫他上学,同学穿的新衣服,背的新书包。他嫌我给他没买新书包、新衣服、本子文具等;还嫌我说话的口气不好。

金荣:他说错了吗?

听众:没有。

金荣:那他为什么不可以发脾气呢?

听众:不是我不关心他,他缺的衣服、裤子、文具用品等我都给他买好都能做到;就说书包的事情,他去年很喜欢荧光绿的书包,现在他说不喜欢这个书包了,他怎么不换种方式跟我说:你看能不能过一段时间给我换个其它颜色的书包,都能行;他说我说话口气不对。

金荣:他在这一点上是说错了还是说对了?

听众:这个话因为是我跟他说的,他说错了。

金荣:你跟他说话是和颜悦色吗?就这个问题你觉得你儿子又在胡说是吗?做妈的你一直觉得对他说话的口气和错词都是比较注意很尊重他的对吗?你说话不生硬是这意思?那如果这样讲的话孩子对你的态度就很糟糕了,那我想问你一下他这个比较糟糕的态度是从哪学的?

听众:我感觉好像是同学和同学之间,这是主要的原因。

金荣:同学教给他的看样子学样子,对父母不尊重、说话难听、脾气比较冲是这意思?

听众:对。

金荣:我问你一句话当父母的在教育孩子当中你们错在哪里?

听众:缺少沟通。

金荣:为什么缺乏沟通?

听众:我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金荣:你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给我打电话?

听众:第二次。

金荣:你想听听我对你这种谈话方式的感觉吗?很生硬,你对我还算客气吧,我相信你对你儿子肯定没对我客气,孩子爸爸呢?

听众:不在家在外地。

金荣: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听众:好多年吧。

金荣:就是你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

听众:现在家庭也复杂。

金荣:在复杂你不能告诉我一句话复杂就不说了,复杂是由很多简单组成的,你就告诉我这种状态你已经持续很久了?一直是你带孩子?

听众:也不是,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我才从外地回来。

金荣:也就是说四年级之前是爷爷奶奶带对吗?

听众:是。

金荣:那你知不知道四年级他多大了?

听众:9岁多。

金荣:那你知不知道9、10岁之前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多重要?

听众:我知道,但是也没有办法?

金荣:如果没有办法,在这个方面你对孩子有亏欠吗?

听众:从小学四年级之前我们没带过,我跟他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也没办法,生活需求。

金荣:你说得很对,但是对你儿子来讲他不这样认为,他只是认为我爸爸妈妈不在我缺乏父爱母爱,你同意这种说法?

听众:同意。

金荣:那你知道这对他意味着什么?

听众:我不知道。

金荣:不会养成好习惯,不会养成一些对周围同学环境一种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们真正跟孩子在一起培养情感,建立一种默契度最重要的时期我们父母是不在的;这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的一种处理方式都会产生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说这一段时间说的不夸张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这段时间是最重要的性格和生活风格形成时期,所以给孩子的感觉跟你不亲或情感沟通有障碍也好,都是在那几年里埋下了一个不好的根,不好的种子;我们现在需要他;我一点都不怀疑你为他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当你孩子不能正确接受你投入的情感和良苦用心的时候你觉得有意义吗?

金荣:所以我们当妈妈的在这一点上,孩子已经14岁了但是他有一些欠缺的东西,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及处理方式;但是他还有更欠缺的东西就是体会不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

听众: 我就是感觉他不太懂事不太体谅我。

金荣:因为重要时期你脱岗了。

听众:金荣老师,那你说我跟他怎么沟通呢?

金荣:你跟我说话比对你儿子客气,但是你给我感觉的态度、语气是生硬的,所以我希望你跟孩子沟通说话的时候给他机会,学会去尊重他的人格,我不是说他提什么要求你答应他不是这样的,希望他多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机会你跟他多聊聊你的想法,然后多听听他的想法,措辞也好、态度也好,本着尊重的原则,他大了有他自己的思想、想法,有他的审美观念,他现在敢表达自己的情绪明白吗?不是小时候,他4、5、6岁的时候你让他干什么他不想,不敢干也得干呀,所以交流意味着平等尊重和理解,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不要坚持,原则问题摆正立场就可以,好吗?

听众:我跟他沟通不到两三句话就说不到一起了。

金荣:沟通不到两三句话的原因是你说话的时候在命令,在指挥、在生硬,你有没有问过他的感受,你知道你儿子的感受?你了解他在想什么吗?你有没有花时间肯定他,花时间有机会坐下来跟他聊聊,摸摸儿子的头告诉他,儿子,你在妈妈心目当中很重要,妈妈很爱你,有没有?

听众: 没有。

金荣:做到这些,当他知道你爱他,当他收到你的爱,当他能感受到你的爱,当他信赖你,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说的再夸张些哪怕你的说法是错的他都会听。

听众:金荣老师,你现在强调我第一、说话太生硬,二、多听孩子看他怎么想的。

金荣:言为心声你说的那么多,他了解你比你了解他多的多,一定要让他敞开心扉而不是你敞开心扉,而且你说前半句他就知道你后边要说什么,你就知道让他学习,一会就看他不顺眼。

听众:还有就是他在我公公婆婆跟前说话不尊重动不动说死去。

金荣:所以我刚才在问这些习惯、方式哪来的?你刚才推卸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说他是跟同学在一起学的,孩子真正形成的习惯是在家里面10岁之前形成的。为什么我说10岁之前是比较可怕的,真正的爆发是在5年、10年之后,种子是那个时候种的,现在开始发芽成长了,你看的见了。

听众:现在这个能改过来吗?

金荣:可以,用心就可以,我刚才给你说了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

听众:好的,再见。

金荣:再见。

金荣点评:

有不少家长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是孩子对待亲人时态度恶劣,不光不听管教,还长幼无序以下犯上。其实这反映了孩子内心跟亲人的情感距离比较疏远,如果这个根源无法有效解决,那么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态度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的,“软硬都不吃”,没辙。结合这条热线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先从家长没做好的地方反思,孩子10岁以前,父爱母爱都缺失,没养成好习惯,不懂得和别人正确地表达,培养亲子情感和默契度的时期父母不在;

2、 和孩子说话时多给他说话机会,多听,措辞态度本着尊重的原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