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学道报师恩寻荀玫 王员外叙乡情帮葬母

作者:潇洒士大夫

范进钦点山东学道,官凭文书均已带齐,准备去山东任职。临行前去叩见他的恩师周进,周进已由学道升任国子监司业了,二人叙礼已毕,周司业对范进说:“我虽然是山东人,但家里都挺好的,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只是我在汶上县薛家集当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叫荀玫的小孩,七八岁的样子,父母都是种地的,不知道坚持读书了没有,现在十来年了,如果也参加考试,就关照关照,也了却我一番心愿。”范进牢记在心,就去山东赴任了。

范学道报师恩寻荀玫 王员外叙乡情帮葬母

没想到县试、府试、进学一下子考了大半年,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第二天要发榜了,才想起来,心想:“这办的啥事,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我怎么并不照应?太大意了。”慌忙在生员等次卷子里查,没有;又把落榜的童生卷子,名字、座号,一个一个对着查,还是没有;范进心里发急:“难道他没有考,不行,要是考了我没找到,将来怎么见老师?”手下工作人员也跟着他发急。你说范进怎么不发急?没有中进士前,周进是给他又找关系又出钱,范进曾这样和他老师说:“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也就是说老师的大恩大德、终生难忘。老师交代的事办不了,他能不急。正在这时,一个年老的工作人员牛布衣告诉范进:“为何不在前日录取的十几张卷子上查查?说不定文采好,已经录取了。”范进恍然大悟,忙把已经录取的十几张卷子拿来,对一对名字,头一个就是荀玫。范进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的愁都没有了。

第二天,发榜了,范学道一一点评生童,一等、二等、三等都过了,四等第一名汶上县梅玖,这个梅玖就是周进在汶上县薛家集当老师时取笑他的梅进学。范进发怒道:“做秀才的人,文章写到如此地步,可见不守本分。”梅玖说道:“考试那天我生病了,糊里糊涂的。”范进正要按律责罚他,梅玖急了:“国子监周进也是我的老师,望大老爷看在老师的份上,开恩罢。”范进一听,赶紧免打,对梅玖说:“你既然是周老师的门下,就应该用心读书,你写这样的文章,岂不丢老师的人?下次科举时还是这样,一定要责罚你。”喝道:“赶紧出去”。接着传新进儒童进来,汶上县头一名荀玫,只见荀玫眉清目秀、意气风发。范进就问:“你可是周蒉轩老师的学生?”荀玫回答:“那是我开蒙的老师,”范进说:“那就对了,我也是周老师的学生,出京时,老师让我关照你,没想到你考了个第一。以后一定要用心读书,继续上进啊。”荀玫跪着谢了。

范学道报师恩寻荀玫 王员外叙乡情帮葬母

次年录科,荀玫又考了个第一,果然英雄出少年,到省试,又考上了,进京会试,中了第三名进士。此时荀玫的父亲荀老爹已经去世,他这一路走来,路费、学费、报名费,又是拜恩师,拜同科,答谢乡民花费不少钱,中了进士也只能租房居住。明朝规定,举人中了进士,必须在住处摆起公座让下级来磕头拜见。这一日正磕着头,听见外边喊:“同年同乡王老爷来拜。”荀玫站起身迎了出去,王老爷正是周进在薛家集教学时吐了一地鸡骨头、瓜子皮的王举人,大号王惠。此人家境富饶,过得很是滋润自在,五十多岁才考中进士。只见他胡须皆白,走进门一把拉着荀玫的手说:“年兄,我和你可不是一般的同年兄弟啊!”说着话,两人平磕了头,坐下,就说起了多年前的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一个叫荀玫的同年进士,当时觉得你年龄那么小,怎么可能?没想到我们都是“天榜有名”啊!”荀玫说:“我年龄小,你我即是同年又是同乡,很多事你得多指点指点。”王进士道:“这是你租的房子,这么小,搬我那住行了,我自己买的房,离朝纲又近,将来殿试,一切事都方便。”不由分说,让下人搬了行李就走。公布名次那天,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不久转为员外郎。

范学道报师恩寻荀玫 王员外叙乡情帮葬母

这一天,两人闲来无事,正在客厅闲谈,王员外的家人来报,说是荀玫的老母亲去世了,荀玫当场哭倒在地,稍后醒来,两人商量,马上就要安排工作,去任县官,太守、知府去了,这可怎么办,于是两人决定去找周进、范进两位老师,两位老师也没有办法。荀玫只得回家丁忧。

范学道报师恩寻荀玫 王员外叙乡情帮葬母

王员外说道:“你是个寒士,也没有钱,不如我也告个假,和你一块给老太太发丧”。荀玫拗他不过,只得听他的,一块回去给老母亲治丧。一连七日,司、道、府、县都来吊唁,百十里外的人,男男女女、扶老携幼都来看,很是风光。整整闹了两个月才结束。王员外前前后后共借了上千两银子给荀玫,才回京城。正赶上报录人来叩喜,授南昌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