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Wordle的成功,汉兜能否复制?

Wordle的成功,汉兜能否复制?

作为Wordle填字游戏的汉化版,汉兜已经成功引起了不少国内玩家的关注。

汉兜,由Wordle中国爱好者开发的字谜游戏。其玩法与Wordle基本一致,玩家每天有十次机会来猜出最后的成语,每猜一次汉兜会通过青、橙、灰三种不同颜色给出所填内容位置对错的提示。与Wordle的判定标准不同,汉兜的判定方法是以拼音为基础,将每个字的拼音拆成生母、韵母及声调三部分。玩家还可以选择使用提示,对汉字的部首进行盘点。每天零点,会定时刷新答案。

随着汉兜的崭露头角,它能否像Wordle一样成功,成为了玩家与游戏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汉兜能否像Wordle一样成功?

2022年1月,Wordle玩家从不到百人暴增到30万人,两周后Wordle玩家超过200万。作为Wordle的复刻版,汉兜的起步已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汉兜究竟能否获得中国玩家的长期青睐还犹未可知,甚至从目前玩家反馈来看,汉兜的前途并不乐观。

虽然汉兜是Wordle的中文版本,但由于英文和汉字的截然不同,使得汉兜的难度无形加大。英文单词仅由26个英文字母,因此输入字母的对错成为了Wordle的唯一评判标准。而汉字的组成尤为复杂,既可以由拼音拼出,也可以由偏旁部首组成。因此即使将部首作为额外提示,游戏难度也明显上升。此外,根据对1995年版《简明牛津词典》统计发现,英文词汇中“E”、“A”、“R”出现频率最高,以字母“S”开头的单词多于其他字母,这让Wordle的猜测变得有迹可循。相反,成语的广泛增加了汉兜的烧脑程度,让部分玩家选择敬而远之。

除了难度的提升外,汉兜与Wordle在游戏规则上的略有不同,也成为了玩家的主要槽点。在Wordle中,玩家无法输入不存在的单词来进行逐一试错,因此也就不存在,通过排除法最终取得胜利的捡漏机制。而在汉兜中,玩家则可以提交不存在的成语进行试错,以此确保单个汉字的正确。此外,为了降低难度,汉兜将Wordle中的6次机会提升到10次,这使得追逐竞技性的中国玩家,更加倾向Wordle而并非汉兜。

就像快时尚品牌的当季新款一样,汉兜也难逃缺乏自主创新和同质产品过多的困扰。作为Wordle的衍生品,汉兜将其变为了中文版。虽然在规则上略有不同,但在游戏内容和玩法上并没有任何实质创新。这很难让体验过Wordle的中国用户,保持对汉兜的持续关注。除了汉兜外,Wordle的衍生品还有Sweardle、Lewdle、Nerdle、Globle,而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同质游戏的增多,让汉兜的出圈变得更加困难。

为什么Wordle的成功难以复制?

从几十个玩家到几百万玩家,Wordle的火爆并非只靠运气。从Wordle游戏的开发背景、游戏类型到玩家的增加过程,它的成功变得有迹可循。

看到Wordle的游戏界面时,不少玩家感到了熟悉的感觉。没错,尤其是灰色的错误提示出现后,Wordle与报纸上、杂志中常见的字谜游戏十分相似。而在英语国家,字谜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填字游戏则是由此变形而出。即使是在智能手机的时代,也依旧能看到一些人们手拿报纸玩着填字游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Wordle作为填字游戏的变现出现,拥有广大的受众基础。

在氪金严重的游戏时代,Wordle反其道而行之,不需要氪金也没有广告。作为游戏玩家,想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复杂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模式,更依赖了通过消费为自己增添装备加速过关。而Wordle唯一的通关方式就是凭借玩家个人对词汇的掌握。没有速成、没有投机取巧,实力成为Wordle过关的本质。不仅不需要氪金,Wordle作为网页版游戏,甚至没有广告。这让饱受广告困扰的游戏玩家,可以完全投入游戏当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Wordle自带的社交属性是其成功的关键。根据Twitter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仅在英国就有130万条与Wordle相关的推文,聊天互动量增长高达16倍。在社交媒体中的高曝光率源于Wordle为方便玩家展示成绩而生成的与本关情况对应的emoji计分卡,激发了玩家的竞争心态。当玩家将自己的计分卡发在社交媒体中炫耀时,无意中为Wordle进行了宣传。除了玩家个人,IKEA UK和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也在社交媒体中借势Wordle的积分卡,品牌的借势加大了Wordle的曝光。

与无脑、解压、悬疑类型的游戏相比,Wordle更偏向益智类游戏,带有寓教于乐的色彩。在Wordle的答案中,有着大家比较陌生的词汇。比如Wordle曾将“knoll”一词作为谜底,而这个词汇平日并不会被用到,由于成为答案,“knoll”这个词在Twitter上的出现次数达到了前一周的平均次数的十倍。还曾有玩家提议将“soare”这个晦涩单词作为开局。Wordle的答案,丰富了不少玩家的词汇量,也让一些相对生僻的词汇被大家知道、记住。

Wordle给游戏行业带来的启示

Wordle的开发始于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游戏作者Wardle是一个软件工程师,而设计这款游戏是为了让其喜欢填字游戏的伴侣在疫情期间消磨时间。就是这样一款看似简单、目的纯粹的网页版小游戏却给游戏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从Wordle开始,现在已有汉兜、Sweardle、Lewdle、Nerdle、Globle、Squirdle、Dungleon等多个衍生游戏诞生。这意味着,以Wordle为首的新类型游戏已经诞生。这些游戏在内容上虽与Wordle不同,但其游戏理念和核心却不尽相同。与其他类型游戏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类游戏带有较强的猜测性,体验次数受限,对玩家的运气和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这种与知识维度、反应能力且充满不确定性相关的游戏类型开始受到玩家关注。

玩家可以方便的在社交媒体中分享Wordle的成绩是它爆火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一款游戏离不开玩家个人或者品牌官方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因此,为游戏设计出可以在社交媒体中分享的内容变得必不可少。除了来自运营商投放的广告外,每一个在社交媒体中主动分享的玩家都是为游戏免费宣传的koc。激发起玩家在社交媒体分享游戏的欲望,通过玩家与网友的二次传播扩大游戏的曝光度,将迅速提升游戏的知名度。

Wordle对变现的克制是其他游戏无法相提并论的,也正是没有氪金和广告的设置让这款游戏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然而,2月初《纽约时报》花费百万美元买下了Wordle,自这以后玩家发现网站有许多广告追踪器,还有许多数据会发送给Google等第三方,沦陷在广告追踪里的Wordle引起了许多玩家不满。此外,被买下的Wordle是否今后要进行收费也犹未可知,让不少玩家变得担心。而Wordle玩家现在的困扰正是现在游戏玩家面临的共同困扰,对变现的克制成为游戏能否受到玩家长期支持的重要因素。

Wardle曾对外表示,不希望玩家每天花超过三分钟的时间玩这款游戏,等到Wordle谢幕的那天,只剩下游戏作者和伴侣两个人也是他非常乐见的结果。在商业时代,一款游戏的出现变得复杂,变现的情况正在羁绊游戏开发者的脚步。或许让游戏回到最初的分享性、愉悦性和竞争性是每一游戏开发者、运营者应该尝试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游戏玩家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