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紧凑级SUV细分市场到底有多内卷?早期大家比空间、配置,难以决出胜负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智能化。试问主流车型哪个写不出几十页PPT?前几年坐在车内呼唤车机系统完成导航等指令,副驾驶的小姐姐还会眼前一亮,到了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毕竟你有的东西我也有。那么究竟怎样的一台车才能够在无限内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作为一个每年要开100多台车的汽车编辑,我认为一切附加项都要围绕好用、耐用且有温情的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恰好赶上长安第二代CS75PLUS刚刚上市,这台车仅在预售期间的订单量就达到了23575台,从数据上来看,这货根本不在乎内卷不内卷啊!为啥CS75PLUS这么受国人喜欢呢?

#炫技谁不会?真正好用、用得上的智能配置才是用户所需

其实关于配置方面,同级这些主流的自主车型说实话难分伯仲。但很多车型虽然在配置方面讲述的天花乱坠,实际的使用体验未必能令人满意,甚至很多配置用户在使用一次后,便再没有用过,那其实这就是噱头大过实用了。于是,我把目光瞄向了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智能化配置方面,仔细了解过后,我发现我开始羡慕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车主了…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首先,自适应W-HUD抬头显示系统,作为一个驾驶员每一次驾驶都会用到的配置,长安第二代CS75PLUS带来了惊喜。正前方的W-HUD抬头显示系统显示效果非常出彩,拥有9英寸的显示范围、三种主题切换,最值得一提的是还带有自适应功能,可实时分析用户的坐姿高度,以及眼球的视野位置,调整到最佳位置,这可是普通的HUD系统无法做到的,一般只有在搭载AR-HUD的百万级车型上才能感受到,没记错的话,上次体验还是在奔驰S500L上。而且即便佩戴墨镜的情况下,HUD投射出的画面也不会被干扰。要知道宝马和奥迪不少车型的HUD在佩戴墨镜的情况下,显示效果大打折扣,雷克萨斯在这点上做的很好,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工程师考虑到了这点,点个赞!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这两年人车交互这个词特别火,这其实和智能家居是同一个理念。原来我们回家开个灯、开个空调那肯定是得借助“人力”没跑了,后来一个遥控器可以独立控制每个房间的灯,这也免去了“谁去关灯”的烦恼。而现在,没回家之前,通过手机就可预先设定好温度等一切信息,甚至一个手机APP就搞定家里的一切用电设备。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换到车上也是一样,一套智能的交互系统,能够为驾驶员减负。长安第二代CS75PLUS搭载新一代IMS智能交互系统,Face ID人脸识别很灵敏,达到了智能手机的识别效率,识别成功后轻踩刹车便能启动车辆,和时下前沿的电动车操作一样,使用中很方便。智能手势控制会比语音功能还要便捷,一个手势就能搞定多个功能,疲劳检测及不规范行为提示,大大增加驾驶安全性,毕竟打个哈欠它都能注意到。智能儿童呵护系统是一大创新,非常贴合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受众人群,实现行车中的带娃功能。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当我看到APA5.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以及540°全景影像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女朋友和我一年出过三次险的新车…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其实对于一些驾驶经验不丰富的用户来说,再清晰直观的影像系统也不一定能解决停车问题…但如果有一套全自动的停车辅助系统,那简直是福音。车辆智能寻找20米以内车位进行泊车、入库并完成驻车,很好地解决了停车问题。而且长安第二代CS75PLUS这套泊车系统,还能够在狭窄、不能掉头的胡同里,自主记录停车前的轨迹,然后沿着轨迹把车倒出去。通过手机APP和实体钥匙可以进行一键遥控泊入,解决了在停车场不好上车的问题。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540°全景影像要我说,是给老司机们预备的。一般驾龄很长的老司机,倒车或是通过狭窄路段,很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导致看不到的盲区造成碰撞问题,有了全车影像,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特别是在一些盘山公路行驶,能够清晰的知晓车轮行驶轨迹。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谈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实这也是被很多老司机“鄙视”的功能,但老司机们一旦体验过一个好用且靠谱的辅助驾驶系统后,没有一个说不香的。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长安第二代CS75PLUS搭载的IACC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用语音的方式就能激活使用,这点真的特别方便,因为有不少用户其实会因为方向盘上的控制按键太复杂,不知道按哪个,而去忽略掉这项功能。开启自适应巡航功能后,车道保持功能很靠谱,让车辆时刻保持车道中间行驶,不会忽左忽右。还能够实现识别限速主动降速、减速过弯、紧急制动等功能。也就是说,无论跑高速还是在城里都能用。这其实已经超越了L2级的标准,未来若法律法规开放L3级辅助驾驶,那长安第二代CS75PLUS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国内绝大多数主机厂与第三方品牌合作的车机系统,让合资品牌一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白的说,目前大家花十几万买到的热门自主车型,车机的功能性基本上都能比肩智能手机。举个例子,万元机能用的APP,千元机也都能用,但差价却是10倍,差出来的部分自然是来源于硬件。车机系统同样如此,一些细节功能和运行效率在短时间内很难体会完整,而这些细节也恰恰关乎到日后每一次用车的体验。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长安第二代CS75PLUS搭载梧桐车联TINNOVE进阶版车机系统,实际体验感受非常值得称道。比如很多车机系统在启动的时候,都面临开机延迟的问题,这就导致在启动车辆时,不能第一时间对空调等功能进行设置,这就会造成极大的不便。再比如语音识别效率不高、APP之间切换卡顿等等问题,在这套车机系统中并不存在。你可以尽情用方言去试探小助手,而它在接收指令后,不加思索就能立刻执行指令。与腾讯合作的车载微信功能,相信我,用上以后就停不下来了,开车过程中收到新消息可以自动显示,想怎么回直接用嘴说出来即可。等到后期加入更多功能,直接通过OTA的方式升级就好了,甚至OTA升级的范围还可以覆盖到车辆驾驶部分。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另外,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另一个优势就来自于看不见的地方了,就是NVH表现。要知道,决定NVH表现的远不止于车内用料,而是关乎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方面面。长安第二代CS75PLUS对于风噪和胎噪的抑制非常到位,而且发动机转速即便突破4000转,车厢内也不会听到明显噪音。正是因为对噪音抑制的好,也让车内乘客更好的感受车上搭载的Sony音响带来的视听效果。

#全系爱信8AT变速箱,这可是沃尔沃XC90的配置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在汽车编辑圈儿里,流传着“长安的车普遍开着都不错”这句话。从早期的悦翔,到旗舰车型CS95,都算的上是各个细分市场内,驾驶品质排在前列的车型。至于为啥这样说?这与长安在硬件匹配和调校方面有直接联系,直白地讲,长安的车型开起来都挺顺的。在几年前,试驾组的编辑都会称长安车型的驾驶品质,是自主品牌中最接近合资品牌的。而在蓝鲸动力系统进入市场后,拿长安第二代CS75PLUS来说,同价位的合资车型真没有这台车开着好。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长安第二代CS75PLUS的核心升级也在动力系统方面,全系换装爱信8AT变速箱,这在同价位没有任何一款车型达到这样的规格,也就是说,不到13万就能买到1.5T+8AT,不到14万就能买到2.0T+8AT。老实说,截至目前,国产变速箱与进口变速箱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体验感来说,自然是后者更给力,但也意味着更高的采购成本。换句话说,厂家都知道哪款变速箱更好,但面对成本增加,便放弃了使用进口变速箱的想法。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爱信8AT变速箱在丰田亚洲龙、沃尔沃XC90等车型上装配,但在20万元以下的车型上几乎见不到。该变速箱采用爱信专用低粘度油品,终身免维护,减少后期用户的使用成本。最值得一提的一点,换装8AT后,CS75PLUS的综合油耗只有6.4L/100km,已经可以和混动车型相媲美,甚至可以用混动车型的用车成本来计算。要知道,1.5T发动机有188马力,300牛·米的账面参数,我自己的这台宝马525Li,最大功率184马力,峰值扭矩290牛·米。啧啧啧…

#无论说到哪,安全都是一台车值不值得买的核心因素

其实好开、够智能等优势都是一台车的附属项,够不够安全才是一台车值不值得被推荐的核心因素,毕竟安全性一定是最基本且最被重视的一点。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如今对于一台车安全性的评测体系非常全面且严格,涉及到不同车速和不同位置的碰撞测试,想要在测试中拿到好成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对车辆骨架、缓冲结构、溃缩区等等遍布全车的细节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尝试。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去年10月份,第一代长安CS75PLUS在国内进行了“翻滚测试”,该测试在国内很少有组织在做,要知道,乘用车翻滚事故受伤率55.6%,死亡率10.9%,均高于正面、侧面、追尾等碰撞形态。特别是时速超过50km/h后,车辆发生翻滚,对车内人员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而CS75PLUS以行业首次55km/h超美标翻滚试验交出了完美答卷。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提到C-NCAP,可能还有朋友不太了解。C-NCAP是中汽研建立的国内首个有关汽车安全的体系化评价标准,也就是国字号汽车碰撞测试机构。长安CS75PLUS荣获五星安全评级,值得一提的是,在乘员保护方面,长安CS75PLUS获得了90.60%得分率,超越同获五星的大部分车型。另外,在C-IAS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碰撞测试中,长安CS75PLUS,以6项优秀(G)的成绩超越了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综上,这也是数万CS75PLUS车主最在乎的一点。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超过150万庞大用户基础代表着什么?

截至目前,长安CS75系列8年总销量超过了150万辆,其中后问世的CS75PLUS的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事实证明,CS75PLUS的用户群体中,有很多都是复购用户,也就是前一辆车也是长安品牌的车型。而庞大的用户基础也意味着产品和售后都很靠谱,毕竟如果车辆出现问题,厂家绝不敢怠慢。所以购买畅销车型,也是最理性的选择,有句话说得好,当你不知道买啥车的时候,你就看路上啥车多,买它肯定不会出错。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另外,此前大家一直担心自主品牌的车型不保值的问题,也导致很多朋友不敢选择,毕竟再换车的时候亏损太多,就不值当了。但现在这种老观念已经不适用了,只要一台车销量足够好,那相应的保值率也会更理想。长安第二代CS75PLUS也是同级细分市场,二手车保值率最高的一台车,所以不必再担心保值率的问题,而且二手车的流通速度也是很快的。说到底,销量代表着消费者认可度,消费者认可的车型,自然不愁流通问题。

奔向200万用户的全新开始,深评:长安第二代CS75PLUS

#写在最后:

在了解完长安第二代CS75PLUS后,我便明白这台车为什么能够在无限内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了。首先,它拥有同级排名靠前的尺寸,形象也很符合国人对大气感的定义,这就在第一阶段看眼缘的环节上成功晋级。在细细体验过这台车的智能化配置之后,我认为这些都是日常能用到且很好用的配置,它更像是有温度的智慧伙伴,功能不但丰富且足够好上手。全系标配爱信8AT、武装到牙齿的安全配置,很难想象这是一台15万级别的车型。就推荐来说,我个人更推荐大家购买两个动力版本的高配车型,其中1.5T版车型的用车成本会更理想。同级排第一的动力体验、混动车的用车成本,非常合适作为家庭的第一台车,且能够一直久伴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