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方艺术史9:几何风格与古风式微笑,为毕加索和奥特曼带来灵感

本文为“船长读画”出品的《十分钟读懂西方艺术》系列语音类节目,欢迎您收听。

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的“荷马时代”也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一时期留下来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当然是荷马史诗本身。

但是在造型艺术方面,黑暗时期却没有延续和继承爱琴文明的灿烂成就。当北方南下的蛮族征服了迈锡尼和克里特岛后,经历过大约两个世纪的蛰zhé伏期。此后这些野蛮而好战的部落在成为“新希腊人”后,留下的艺术品大多是用于祭祀、陪葬的陶瓶。在装饰这些陶器时,他们常绘制一些三角形、平行线、波浪纹和同心圆等等几何形状的图案或花纹。

在图文区大家看见的第一张图片,是一件收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lolgical Museum)古希腊陶瓶,大约制作于公元前700年,可以看作这类几何风格成熟晚期的代表作。这件看上去像花瓶的器物,并不是用来插花的,而是用于祭祀死者的一种酒器,陶瓶的底部有一个小孔,盛满祭祀的酒后,酒就从这个小孔缓慢地流注到死者身上。

西方艺术史9:几何风格与古风式微笑,为毕加索和奥特曼带来灵感
西方艺术史9:几何风格与古风式微笑,为毕加索和奥特曼带来灵感
西方艺术史9:几何风格与古风式微笑,为毕加索和奥特曼带来灵感

Dipylon Vase

在陶瓶的腹部位置,绘制的一组“哀悼死者”人物组图,他们使用了一些高度概括的三角形、椭圆形和直线来表现人体,除了这个中心的祭祀场景外,瓶身也布满了各类几何状的线性纹、鸟兽纹,形成一种左右对称、简朴而庄重的风格。

第二幅图片,是一件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陶瓶(Dipylon Vase),因为是从雅典附近的迪普利翁墓地(dipylon cemetery)发掘出土的,因此被称作迪普利翁陶瓶。它大约制作于公元前750年,它的绘画风格与前者非常近似,看上去“新希腊人”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绘制范式。

因为在“荷马时代”中、后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看,古希腊在造型艺术方面主要呈现出这种风格,因此这一时期在艺术史上,被称作“几何风格时期”。

一般而言,能够制作陶器,标志着这些部落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期。他们的社会正从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演进。实际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在这一阶段,也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了类似的高度概括的绘画形式。

比如大陆在1955年,于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在陶盆上用红、黑、赭等颜色绘制了图案和纹饰,其中的人面与鱼的造型,也采用了几何图案,用简洁的线条与几何图案对物像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半坡遗址所代表的中国仰韶文化,要比古希腊“荷马时期”早3000多年,但同样是新时期时代晚期原始人类的作品。似乎这一时期原始人类,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一种共同的审美观、并且创造出一种类似的、装饰性绘画语言。

你也许会觉得这一类“几何风格时期”的作品相当粗糙、简陋、原始。这些绘画大都采用几何块面、线条,没有对人物和物品的细节、质地、体积进行细致刻画、描绘。若是我们从更早时期——比如此前节目中介绍过的,约公元前20000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作番比较,就会发现这时期希腊的画家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细节、色彩、生命力、体积感,以及准确的造型能力,而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文字似的象形符号。

但若是能平心静气地想,这些对自然物像进行高度提炼的作品,并不乏生动和有趣。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初开始,西方以毕加索、马蒂斯为代表的现代画家们,也开始从这些原始人,留下的作品中来获得创作灵感。这段漫长的艺术之旅似乎带着一种轮回的宿命——人类的审美观从20000年前旧石器时期的具象写实,发展到此后新时期时代末期的抽象概括的绘画风格,然而,又从上个世纪初当现代人类再次将抽象、表现作为一种时尚的绘画语言。

作为西方现代绘画具有开拓性的大师们,毕加索们试图摆脱此前,自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绘画程式,重新审视绘画本身。开始用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出各类复杂的自然对象,其创作的形象也有一种稚拙、简率的美感。艺术评论家们一直无法说清楚,原始主义对于毕加索到底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与新时期时代的原始人一样,发现了一些相同的规律:用最简化的线条和几何体展现描绘对象的基础外形。

毕加索为他立体主义成名之作《阿维尼翁的少女》所创作草稿,其中他所画的人体上半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多么类似于公元前700左右“新希腊人”们在祭祀陶瓶上的杰作啊。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或者说是荷马时代之后,到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之间的这段时间,古希腊艺术进入了所谓的“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

这一时期对于希腊社会来说,是一个新与旧、模仿与创新共融的时代,大陆现代经济学家顾准在《公元前8—6世纪的希腊世界——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中所总结的,这一时期的希腊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剧烈变化:

其一是希腊人从小亚细亚及本土出发开始四处殖民,四处扩张的结果是构建了一个以希腊本土为中心的“地中海上的希腊世界”;

其二是在希腊本土上,原始部落渐渐形成了城邦。“黑暗时代”之后的希腊世界中,文明中心由小亚细亚转移到希腊本土。希腊人在各地建立了139座奴隶制城邦,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雅典和斯巴达。

因为希腊处于地中海的贸易枢纽,与东西方的贸易交往频繁。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学习、借鉴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艺术成就,但他们并非像埃及人那样墨守成规,开始打破传统、大胆尝试,从中孕育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留下的希腊艺术作品,不再像荷马时代那样局限于一些小的雕像,而是开始尝试一些大型人体塑像,他们极力想要塑造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日后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技法,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了最初的探索,因此也有人说,真正的古希腊雕刻艺术史,应从这一时期开始。

考古发现的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一些雕像,接近真人大小,大多以本地的年轻人作为模特。这时期的男性雕像被称为库罗斯(Kouros)大多为裸体,他们相信男人的身体是神圣的。而女性雕像科雷(Kore)则穿着有褶皱的连身长袍。

西方艺术史9:几何风格与古风式微笑,为毕加索和奥特曼带来灵感

Kore

这些雕像有些类似于古埃及的塑像,他们依然保持了正面率,显得生硬质朴。若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立像的面部几乎都带着同样的、两边嘴角上翘的微笑。这种微笑看上去有些程式化,甚至与面部表情并不协调,这种不自然的微笑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上世纪的日本动漫设计师成田亨(1929—2002年)在设计奥特曼的脸部时,就参考了这种微笑。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奥特曼的身躯应当是具有简单、纯粹之美的秩序感。因此这位来自M78星云的光之巨人,他的嘴角总是浮现出一丝嘴角上扬的微笑。

这微笑让代表宇宙秩序的奥特曼,看上去更有力量。成田亨之所以让奥特曼长出这么一张嘴,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强者在战斗中应当是带着一丝微笑的”。

在艺术史上,人们将这种微笑称为:“古风式的微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