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家|对话尹同跃:奇瑞不会造手机,汽车行业蛋糕足够大

独家|对话尹同跃:奇瑞不会造手机,汽车行业蛋糕足够大

原材料成本上涨,补贴退坡,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尹同跃如何带领奇瑞应对三大挑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编辑|马吉英

摄影|邓攀

“我就怕电池资源问题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所以呼吁国家在战略上统筹安排。”在3月3日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有些忧虑。

今年全国两会,尹同跃带来了多达13项议案建议,其中一项是建议将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尹同跃建议国家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

从公开信息来看,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有所体现。3月份,长城欧拉和威马汽车宣布,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补贴退坡等因素,对旗下产品实行涨价。奇瑞新能源的销量支柱小蚂蚁虽在1月宣布不涨价,但尹同跃表示,“如果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以20%的涨幅上涨,对我们来说的确损失巨大。”

除了电池,尹同跃议案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出口”。他呼吁与有关国家自贸协议谈判,完善双向贸易相关制度,为中国车企走出去提供贸易便利。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04.6%。不仅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也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奇瑞已经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1年,奇瑞汽车出口26.92万辆,同比增长136.3%。

尹同跃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变大、变强,标志之一就是出口增长提速。汽车出口要继续增长,做到“像家电、手机一样,成为中国出口的一个主要产品”,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建议商务部加快比照日、韩等国的汽车关税政策,加速与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所在国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或关税联盟,创造一个和日韩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与此同时,跟其他汽车企业一样,奇瑞同样面临严峻的转型压力和芯片短缺问题。

2021年,奇瑞全年销量达到历史性的96.19万辆,虽同比增长31.7%,但并未突破百万大关。尹同跃表示,主要原因是芯片短缺。

不过2022年,奇瑞仍提出了确保年销量150万辆、力争200万辆的目标。尹同跃的底气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增量空间。“2022年新能源的增幅会比较大。”尹同跃说。

在行业转型方面,奇瑞与“果链一哥”的牵手,是尹同跃的一次“破圈”。2月11日,立讯精密发公告,称拟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等“奇瑞系”股权。同时,拟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希望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领导厂商。

尹同跃表示,现在正是汽车与IT产业融合期,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行业的经验,能帮助奇瑞提升管理的精密度。

那么,奇瑞会造手机吗?尹同跃说:“汽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了。”

独家|对话尹同跃:奇瑞不会造手机,汽车行业蛋糕足够大

以下是《中国企业家》专访尹同跃的主要内容:

谈与立讯精密的合作:促进奇瑞的变革

《中国企业家》:立讯精密入股奇瑞,同时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尹同跃:王来春(立讯精密董事长)是顶级企业家,他们从青岛五道口购买奇瑞的股份,也是基于内部战略需求。对奇瑞来说,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对奇瑞的价值很大。现在正是汽车与IT产业高度融合的阶段,双方的合作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生态上的融合,更多是管理上的融合。立讯精密能帮助奇瑞提升管理的精密度,也希望通过他们引入如苹果这类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促进奇瑞的变革。

合资公司以后可能会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发力。比如随着现在汽车里的电子零部件越来越多,如何把立讯精密的技术和奇瑞的需求结合起来,发展一些新产业。

《中国企业家》:会不会打造新的汽车品牌?

尹同跃:目前不会。

《中国企业家》:说到汽车和IT产业的结合,你如何看待车企造手机的现象?奇瑞会不会造手机?

尹同跃:不会。车企造手机可能是希望打造一个生态,通过手机扩大用户规模,增强与用户间的联系。我没有太多的研究,我们觉得汽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了。

谈电池涨价:担心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

《中国企业家》:你今年提交了13项建议,其中一项是将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与供应紧张,对奇瑞产生了哪些影响?

尹同跃:一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原材料成本会越来越低,但是没想到过去一年多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亏得起。一些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他们很难接受成本快速上涨,正处在矛盾的阶段。

电池原材料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矿产资源不够充足,比如锂矿资源不丰富,镍、钴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能尽早在全球范围内做一些战略布局,支持新能源产业继续快速、稳定发展。

奇瑞新能源车的增速非常快,今年目标增长3-4倍,达到50万辆。如果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以20%的涨幅上涨,对我们来说的确损失巨大。

《中国企业家》:现在已经有一些车企宣布涨价,奇瑞新能源车型小蚂蚁承诺不涨价,这是为什么?

尹同跃:小蚂蚁确实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件事我们还要研究。

《中国企业家》:今年新能源车涨价会是一个趋势吗?

尹同跃:我就怕电池涨价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所以呼吁国家在战略上统筹安排。

《中国企业家》:是否能采取一些措施去缓解电池原材料涨价对奇瑞的冲击?

尹同跃:一方面还是积极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主要供应商合作,同时也希望和他们联合研发,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重量,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成本带来的影响。

谈芯片短缺:比电池涨价的影响更大

《中国企业家》:除了电池涨价,芯片短缺对奇瑞的影响有多大?

尹同跃:非常大,几个主要芯片供应商都产能不足,现在每个月的满足率不到50%。很多经销商的展车都没有了。芯片短缺的影响比电池涨价的影响更大。

《中国企业家》: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情况有所好转吗?

尹同跃:今年1、2月的情况比去年四季度要糟糕得多,我们希望二季度能好转。

《中国企业家》:奇瑞2021年销量达到历史性的96.19万辆,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是什么?您之前的预期是100万辆,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是什么?

尹同跃:一是前几年夯实基础,建立新的体系,尤其是产品开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制造体系发挥了作用,体系是很神奇的东西。二是对客户的理解更加深入,奇瑞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累计申请专利大概23000多件。另外来自海外市场的增幅较大。

没有达到100万辆主要是因为芯片短缺。

《中国企业家》: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今年保销量150万辆、力争200万辆的目标,压力会不会很大?

尹同跃:今年新能源的增幅会比较大,因为我们新能源车用的芯片不是特别短缺的芯片。另外一些供应商也给我们做了一些承诺,应该下半年会好一些。

谈自动驾驶: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

《中国企业家》:奇瑞和一些供应商,比如和华为的合作深入吗?

尹同跃:合作很多,华为HI系统已经在大量使用了,很多传感器技术也在使用。

《中国企业家》:一些车企认为和华为合作,核心被交出去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尹同跃:可能理解上不一样,我们和华为的合作非常好。

《中国企业家》:奇瑞对于自动驾驶的业务发展,有哪些考虑?

尹同跃:奇瑞成立了雄狮科技,让公司副总裁级别的邬学斌去专门负责,出任雄狮科技总经理。在智能座舱方面,希望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用高通最新的芯片,同时也与地平线合作,希望进口和国产芯片两条腿走路。在自动驾驶方面,邬学斌原来主持百度阿波罗项目,有多年的积累。今年我们可能会落地一些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和robotruck(无人驾驶卡车),积累数据。

《中国企业家》:自动驾驶是一个很烧钱的业务,已经有车企将自动驾驶业务分拆独立融资,雄狮科技在资本方面有何规划?

尹同跃:该烧不烧也不行,现在有一点变成技术上的军备竞赛了。但是自动驾驶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说等别人已经发展到L4、L5了,你再投入也来不及了。汽车行业里,大家还是希望把核心操作系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在资金方面,雄狮科技也是开放融资,现在不少机构也有兴趣,我们正在谈。

《中国企业家》:奇瑞目前是否正在加快上市进程?

尹同跃:正在积极准备。因为股东发生了一些变化,券商也在帮我们做调整,主要业务板块还是要加速上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