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考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泽锟007

问题1:书名为什么会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回到德鲁克老先生当年写书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刚刚兴起,作为知识工作者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来帮助公司达成目标,因此,老先生在当年提出了知识工作者必须要卓有成效,而且能学会卓有成效,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具体有哪些方面?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问题2:推荐序一里面,邵明路先生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

邵明路先生是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他阅读了德鲁克先生的39本著作,推荐语里面重点说明了管理作为“博雅技艺”包含5个方面含义:

第一、管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和每个知识工作者怎么看待与处理人和权力的关系。

第二、尽管人性是不完美的,但是人彼此平等,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创造能力,都有自己的功能,都应该被尊敬,而且应该被鼓励去创造。

第三、在知识社会和知识型组织里,每个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既是知识工作者,也是管理者,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专门知识对他人和组织产生权威性的影响----知识就是权力。但是权力必须和责任捆绑在一起。而一个管理者是否负起了责任,要以绩效和成果做检验。

第四、除了让组织取得绩效和成果,管理者同时要成为一个良好的,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也就是同时帮助员工在品格和能力两方面做提升。

第五、“博雅艺术”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的技艺”,因为管理要应用,要产生绩效和成果,首先应该是一门“技能”。另一方面,管理的对象是人们的工作,和人打交道一定会面对人性的善恶,人的千变万化的意念----感性的和理性的,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门涉及主观判断的“艺术”。

问题3:推荐序二,赵曙明先生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

德鲁克老先生的书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这本书,写于1966年,但是它是跨越时空,永恒的,放在今天来读依然能让人久久回味,德鲁克老先生秉持奥地利学派的一贯传统,将企业家和创新作为著作的中心思想之一,他认为“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总是面临着效率和创新、制度和个性化、利润和社会责任、授权和控制、自我和他人等不同的矛盾与冲突。企业家总是在各种矛盾与冲突中成长和发展。一个有效的组织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者,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家需要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一个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执业道德的员工和管理者的遵守,制度也会很容易土崩瓦解。读者在本书中能找到许多管理思想的源头。

问题4: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

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德鲁克老先生的思想进行了阐释:

第一个是用一个框架呈现了德鲁克著述的现实意义:

框架包括五个关键方面,首先,对功能社会重要性的信念。一个功能社会需要各种可持续性的组织贯穿于所有部门,这些组织皆由品行端正和有责任感的经理人来运营,他们很在意自己为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所做的贡献。

其次,对人的关注。德鲁克笃信管理是一门博雅艺术,即建立一种情境,使博雅艺术在其中得以践行。德鲁克笃信人的潜质和能力,而且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通过人来做成事情的,工作会给人带来社会地位和归属感。

第三,对绩效的关注。经理人有责任使一个组织健康运营并且持续下去。考量经理人的凭据是成果,因此他们要为那些成果负责。

第四,对自我管理的关注。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作者应该能驱动他自己,能设立较高的绩效标准,并且能控制、衡量并指导自己的绩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能自如地掌控他们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

第五,基于实践的、跨学科的、终身的学习观念。

第二个是德鲁克老先生在2001年接受采访时,回答在诸多事项中,有哪三门课最重要。当今商学院应该教给明日之管理者的是什么?

第一课,他们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太多的人仍在指望人事部门来照顾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何在,他们对自己毫不负责。

第二课,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焦点仍然放在对下属的管理上,但应该开始关注如何成为一名管理者。管理上司比管理下属更重要。

第三课,必须修习基本的素养。素养不是学一些相关课程就行了,而是与实践经验相关。

问题5:德鲁克老先生在前言里面都讲了什么?

首先,德鲁克老先生说了很多其他的书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而这本书主要是谈如何管理自己,试想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好,那如何来管理好他人呢?其次,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天资聪明,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亲自实践。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必须学会。

问题6:如何理解全书的目录,作者写书的逻辑是什么?

老先生在开篇第一章,就提出了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只有可以学会,后面的章节才有意义,开篇讨论清楚卓有成效问题是否可以学会有,接下来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进行了阐述,书的最后,老先生对卓有成效进行了总结,也就是全书的结构是总分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