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考的幾個問題

作者:張澤锟007

問題1:書名為什麼會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回到德魯克老先生當年寫書的時代,知識工作者剛剛興起,作為知識工作者需要進行自我管理,進而來幫助公司達成目标,是以,老先生在當年提出了知識工作者必須要卓有成效,而且能學會卓有成效,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具體有哪些方面?書中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問題2:推薦序一裡面,邵明路先生主要想表達什麼意思?

邵明路先生是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他閱讀了德魯克先生的39本著作,推薦語裡面重點說明了管理作為“博雅技藝”包含5個方面含義:

第一、管理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管理者和每個知識工作者怎麼看待與處理人和權力的關系。

第二、盡管人性是不完美的,但是人彼此平等,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有自己的創造能力,都有自己的功能,都應該被尊敬,而且應該被鼓勵去創造。

第三、在知識社會和知識型組織裡,每個工作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既是知識工作者,也是管理者,因為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專門知識對他人群組織産生權威性的影響----知識就是權力。但是權力必須和責任捆綁在一起。而一個管理者是否負起了責任,要以績效和成果做檢驗。

第四、除了讓組織取得績效和成果,管理者同時要成為一個良好的,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也就是同時幫助員工在品格和能力兩方面做提升。

第五、“博雅藝術”也可以了解為“自由的技藝”,因為管理要應用,要産生績效和成果,首先應該是一門“技能”。另一方面,管理的對象是人們的工作,和人打交道一定會面對人性的善惡,人的千變萬化的意念----感性的和理性的,從這個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門涉及主觀判斷的“藝術”。

問題3:推薦序二,趙曙明先生主要想表達什麼意思?

德魯克老先生的書大部分創作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包括這本書,寫于1966年,但是它是跨越時空,永恒的,放在今天來讀依然能讓人久久回味,德魯克老先生秉持奧地利學派的一貫傳統,将企業家和創新作為著作的中心思想之一,他認為“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資源。”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家總是面臨着效率和創新、制度和個性化、利潤和社會責任、授權和控制、自我和他人等不同的沖突與沖突。企業家總是在各種沖突與沖突中成長和發展。一個有效的組織離不開良好的制度保證,同時也離不開有效的管理者,二者缺一不可,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家需要通過對管理原則、責任和實踐進行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制度,而衡量一個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準就在于該制度能否将管理者個人特征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一個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沒有具有執業道德的員工和管理者的遵守,制度也會很容易土崩瓦解。讀者在本書中能找到許多管理思想的源頭。

問題4:推薦序三,珍妮.達羅克主要想表達什麼意思?

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德魯克老先生的思想進行了闡釋:

第一個是用一個架構呈現了德魯克著述的現實意義:

架構包括五個關鍵方面,首先,對功能社會重要性的信念。一個功能社會需要各種可持續性的組織貫穿于所有部門,這些組織皆由品行端正和有責任感的經理人來營運,他們很在意自己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所做的貢獻。

其次,對人的關注。德魯克笃信管理是一門博雅藝術,即建立一種情境,使博雅藝術在其中得以踐行。德魯克笃信人的潛質和能力,而且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通過人來做成事情的,工作會給人帶來社會地位和歸屬感。

第三,對績效的關注。經理人有責任使一個組織健康營運并且持續下去。考量經理人的憑據是成果,是以他們要為那些成果負責。

第四,對自我管理的關注。一個有責任心的工作者應該能驅動他自己,能設立較高的績效标準,并且能控制、衡量并指導自己的績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能自如地掌控他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動。

第五,基于實踐的、跨學科的、終身的學習觀念。

第二個是德魯克老先生在2001年接受采訪時,回答在諸多事項中,有哪三門課最重要。當今商學院應該教給明日之管理者的是什麼?

第一課,他們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太多的人仍在指望人事部門來照顧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不知道自己的歸屬何在,他們對自己毫不負責。

第二課,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焦點仍然放在對下屬的管理上,但應該開始關注如何成為一名管理者。管理上司比管理下屬更重要。

第三課,必須修習基本的素養。素養不是學一些相關課程就行了,而是與實踐經驗相關。

問題5:德魯克老先生在前言裡面都講了什麼?

首先,德魯克老先生說了很多其他的書都是談如何管理别人,而這本書主要是談如何管理自己,試想如果連自己都管理不好,那如何來管理好他人呢?其次,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天資聰明,出衆的才能或者專門的教育訓練,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親自實踐。通過不斷地實踐,最終将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而且必須學會。

問題6:如何了解全書的目錄,作者寫書的邏輯是什麼?

老先生在開篇第一章,就提出了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學會,隻有可以學會,後面的章節才有意義,開篇讨論清楚卓有成效問題是否可以學會有,接下來從六個方面對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進行了闡述,書的最後,老先生對卓有成效進行了總結,也就是全書的結構是總分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