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斯奋:慎将书法作为考试科目

刘斯奋:慎将书法作为考试科目

刘斯奋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文艺 实习生 杨蕊

占领市场或占领历史?

羊城晚报:区潜云书法对当下书法创作有何启示?

刘斯奋:区潜云的书法创作状态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中国的毛笔书写很早就存在两种走向,一种是记录文字的应用功能,一种是艺术欣赏功能。近代以来,随着更便捷的书写工具出现,毛笔书写的应用功能逐渐削弱,艺术欣赏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区潜云生活的那个年代,市场意识很淡泊,艺术家们投身创作更主要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而不是物质利益。特别是区潜云,他另有主业谋生,因此更能充分发挥天赋个性,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自身的目标。今天,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艺术同物质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如何才能适应市场,也成为不少艺术家要考虑的问题。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毋庸讳言,在一个时期内市场所形成的共性审美,对于艺术个性追求和发挥,也势必产生制约和消解的作用。这就给艺术家提出一个选择题:如何确立自身的定位?究竟是打算占领市场,还是希望占领历史?如果想占领历史,艺术就必须有执着的学术追求,做到个性鲜明,与众不同、不可复制。古今中外一部艺术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区潜云也以其草书艺术的成就,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羊城晚报:区潜云的书法在当时为什么被忽视?

刘斯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真正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往往因为其学术的超前性,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被发现和广泛认可的。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先例。区潜云书法的独创性十分强烈,他的艺术探索也是超前的,打破了读者熟悉的审美样式,尤其与市场的世俗趣味大相径庭,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普遍重视也是很正常的。不过真正的金子,其光芒是无法永远掩盖的。今天对他的重新发现,也说明了这一点。另一个原因,恐怕与岭南文化的习性也有很大关系。广东人向来务实低调,对自己也好,对自身创造的成果和做出贡献的人物也好,往往都重视不够,也不太积极宣扬。这种秉性看来需要反思和改变,才能更有利于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

警惕“江湖书法”

羊城晚报:书法已成为高校一级学科,应该怎样着手进行书法学科建设和教育?

刘斯奋:首先,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字演变成书法艺术,这是非常独特的。书法虽然只是一个艺术品种,却包含着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一个是《中庸》强调的“温柔敦厚”审美理想,二是《易经》强调的变化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核心,都在书法艺术里得到形象的体现。因此练习书法和诵读古典诗词一样,都能为普通民众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提供一条便捷途径,也是今天在青少年中普及书法教育的意义所在。

不过,练习书法是一回事,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的确还需要相应的天赋。因此不必、也不应该以培养书法家作为普及书法教育追求的目标。但是可以相信:通过书法普及,必然会有一批孩子脱颖而出。他们会以各自的才华,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羊城晚报:复兴传统文化热潮中,书法热尤其引人注目。在这股热潮中要注意什么?

刘斯奋:尽管中国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时代在变化。当书法与应用功能日益剥离之后,慢慢开始萎缩。但时至今日,其实它还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的、永恒的功能。因此,在目前,通过各种呼吁、方式和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爱书法、学书法的热烈氛围,很有必要。

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许出于利益的驱使,会出现一些泥沙俱下的不正常现象,但我以为,目前还不宜因噎废食,过分挑剔,等主流成熟之后,自会去伪存真。现在最需要警惕的,是“江湖书法”,它完全背弃中国书法的含蓄内敛、中庸审美的传统,假借“创新”之名,用各种胡作非为的卖艺式表演来哗众取宠,蒙骗缺乏鉴别力的群众。一定要坚守传统的笔法、章法、结构的基本原则,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区潜云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让书法回归日常生活?

羊城晚报:有学者呼吁书法回归日常生活。您赞同吗?

刘斯奋:所谓“回归日常生活”,如果是指在铅笔、钢笔的使用风行之前,文字的交流、记录只能用毛笔书写的那种状态,我以为是办不到的。因为目前已经越过以笔为工具的时代,进入更快捷的手指敲击键盘的阶段,甚至连“元宇宙”都呼之欲出了。倒退回去不可能被社会接受。不过,书法可以作为一种修养、一种爱好,一种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也必定会长久传承下去。

羊城晚报:最近中小学也将普遍开设书法课,甚至可能进入中考体系。您怎么看?

刘斯奋:书法作为一种基本功训练我觉得是需要的,但作为考试科目就应该慎重。不同孩子禀赋不同,最合理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目前孩子们必需应付的功课已经够多了,就不要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了。

羊城晚报:对于一般人学习书法,有什么建议?

刘斯奋:首先要解决笔法的问题。笔法就是横竖撇捺怎么写,练好“永”字八法,笔法就算解决了。第二要解决结体的问题,一个字怎么构成才好看,有一定的规律。笔法和结构是基本功。但是光练好基本功并不见得就能写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或成为书法家。因此还有第三点,就是要写出节奏。其实一切艺术的最后抽象就是节奏。唱歌要节奏,跳舞要节奏,写文章也要节奏。书法是一根线条都能够成为艺术,同样是因为具有节奏。这种节奏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律动和审美个性,使之有了生命,成为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艺术。节奏如何学?没法学,也教不了。因为对它的感悟来自天赋,“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