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翰墨飘香万里

翰墨飘香万里

记得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院院士王建坤

记者 寒汀

世上本无路,在草丛或荒原上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在你的脚下延伸。而建坤为什么要走书法绘画艺术之路呢。记者跟建坤交往已经有50多年了,那时他家住在学院门南羊楼,以后搬到单位家属楼三室一厅,自己有一间小房子,面积就在十平方米左右吧,一张桌子,一张床,除去床留给他的空间,那就是室内到处是书。陋室虽小,却不因小而下,不因简而陋。他以超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无拘无束地驰骋于他的艺术天地里。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便诞生在这简而陋室里。这些作品有的参加省和全国书法展,也有的漂洋过海东渡扶桑。作品都是充满了生活的艺术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情调。四壁所有的空间斑斑驳驳地挂满了他的书法新作。

翰墨飘香万里

王建坤(右)与梁永和合影留念

一、拜访名师学书画

建坤喜欢书法。也喜欢书法里的草书和行书,究其原因,是受家庭影响的,他的爷爷和姥爷都是文化人、20世纪60年代末期陆续来到开封,建坤6岁就经常让他写毛笔字,以后是上学毛笔字描红,在班上他的描红都是前三名。老师在他描红本上都是划红圈。他认真学习书法完全取决于一次偶然的机会。8岁时,他到学院门前菜场排队买菜,认识了开封著名书法家蔡德全。蔡德全把买菜凭票的小本儿丢了。当时建坤把自己当月买菜的票递给了蔡德全。一年多以后,蔡德全被人碰伤,是建坤把他送到县街学校对面的家里,三间房里到处可以看到他的毛笔字。从此之后,两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建坤就拜他为师;

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历史文化、为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自幼就喜欢书法的建坤,竟然有机会认识了“德艺双馨”艺术家牛光甫;那是1987年的秋天,在开封书画函授学校书法培训班学习(开封三中以后改为一职高)一位长者在教室、先生慈目祥和有点面熟,我揣摩这是谁啊,忽然想起来他到家里找过我父亲。他自我介绍说:“牛光甫好高兴认识大家,有长垣籍贯的学员吗?”我举手示意:“我在开封出生,籍贯是滑县,王守恒是我父亲。长垣县佘家公社老岸大队是我姥爷家、我们可是老乡?”先生略一思所说:“王爱众应该是你爷爷吧,其实他叫王恩甫,是个开明人士,你父亲兄弟四人投身革命、在家排行的前三个、我们都是师范校友。”

从我记事起就常在家里的书中看到家父抄录的这句话,“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其著作《笔意赞》中对书法审美标准的评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画作品关键看气质;在和先生学习书法理论时他告诉我:“王铎临王羲之的帖为什么不像,是因为临帖要有帖意,还要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兰亭序》历史上有许多名家都临过,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呢,就在于此。”我的书法有信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现象,先生说:“学习书法要记住它的形和神,学帖要去粗存精,临一家帖,书法作品就要处理好小和大的关系。给你一首诗,你看着帖将字写出来,即为‘小成’,背着写下来即为‘大成’,循环以往,吸百家而成己家。”家父曾经告诉我,先生高于他几年入学,他原名叫牛星焱、字光甫,号“老牛”。平时他自谦“孺子牛”,又称伯玉里人、葵丑人,耄耋之年便以百岁老人自居。先生自幼随其父学习书法,后拜同乡项新峰为师。以唐楷为基础,兼练王羲之的小楷,又跟赵德裕、王说如何学习书法。入师范读书,始学魏碑,临习《龙门二十品》。晚年致力于书法教育和书法交流,培养了诸多学生,并创办了开封书法函授大学,聘名师韩伟业、桑凡等人培养书法新秀,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生于1913年10月的光甫先生,2014年1月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我的长辈,也许这就是缘分。翰墨抒情怀、书法寄真情、先生躬耕书坛一生,更不忘提携后辈,为书法培育新人,其精神必载入史册,留给后人效仿传颂。

2016年同书法家韩伟业等人以书会友,收获颇丰,建坤跟韩老师学习草书字符和草书字根。韩老师为人谦虚、低调 。先生是一位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先生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授、开封老年大学书法教授、开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开封教育学院客座书法教授、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先生师从著名书法家武慕姚和李子培,擅长篆、隶、楷、行、草五体,精于魏碑和草书。他魏碑宗云峰山石刻,草书宗二王。以上二体除有浓厚的传统功力外,均有其鲜明的个性。

翰墨飘香万里

伟业先生的书法格调高雅、还融入了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魏碑行书的笔意;草书或高山流水,或勒马收缰、潇洒雄奇。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获得国际国内书法大奖。因为他是一位书法名师,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有很高的建树,有很多真知灼见。他认为从事书法艺术要注意"双重":既重书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机遇、成家靠修养;要有"两功、两气、两缘":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气、书卷气,字缘和人缘。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基本原则,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

翰墨飘香万里

2017年的春天,王建坤和同行到北京参加“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会员精品展时,中国书画院的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刘宝山先生告诉王建坤说,我们去拜访一下大陆著名书画大师梁永和先生吧,有机会能与梁永和先生认识,也是一种缘分。来到梁永和先生的画室,阳光懒懒地照在著名书画大师梁永和先生的画室,他的画室到处都是名贵花木,摆放得错落有致,黝黑的盆景树身上被涂上了一层光亮的色彩,花儿也争先恐后的吸收着太阳的光泽。枝叶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冬天的束缚,又好像是害怕着外面的寒冷,畏畏缩缩的探出一个个嫩绿的尖儿,小心的观察着外面的一切。

梁永和是环球名人文化协会副会长、《艺术春秋》杂志社社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宋庆龄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名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华环境文化书画院院长、中华慈善美术家。当代著名国画家、艺术家、国礼大师。他本人已多次在全球举办个人画展。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收藏了梁先生的两幅作品《秋荷》、《红楼梦十二金钗》,他称赞“梁先生的作品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新成就”。这是全球首富第一次收藏中国艺术家作品。梁先生的作品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新成就”。

翰墨飘香万里

2019年的春天,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梁永和到开封市来了,王建坤有机会再次和书画大师梁永和先生见面,并陪同著名书画大师梁永和先生到翰园碑林观看碑林。梁永和先生边走边对建坤说:“你的书法有一定功底,古拙而不滞,灵巧而不妖。作品结构谨严、笔力刚健、力透纸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书法的基础,你不妨学习一下绘画,这对你个人的艺术创作和成长很有帮助”并且将绘画作品再次送给王建坤。

翰墨飘香万里
翰墨飘香万里

二、洗尽铅华始见金

王建坤、字柄霖、号秋雨,196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师从蔡德全、牛光甫、韩伟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国家一级书法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家协会会员、老艺术家协会会员;九州书画院、三槐书院、长轩书画院、中国干部书画院分院副院长,红年华书画馆副馆长、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分会副主席;中原摄影学院聘为新闻学教授、南菁艺术学院聘为书法教授,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签约艺术家。

作品曾获“特殊贡献奖、红色文化奖、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奖、羲之杯、黄山杯、联大杯一等奖,中国书画传承人物特等奖,缅怀红色记忆、中国梦想杯、庐山杯、春之声、星海杯、金陵杯金奖、特别金奖、最高荣誉奖,中华杯最高成就奖,重阳节杯银奖、文化传承奖章等62个奖项。”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星”、“中国当代艺术巨匠”、“书画中国梦优秀艺术家”、“中国书画传承人物”“书画艺术大师”、“中国杰出艺术家”、“华人书画艺术年度人物”、“建党百年时代新闻人物”。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评比的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被“大河报、东方今报、广播电视报”等媒体进行人物专访报道。书法作品入选“缅怀红色记忆、当代名家书画集、爱在中国、翰墨飘香、中国书画传承人物、兰亭雅集、纪念习仲勋公益书画展、名人名家、书香汴梁”等36本书籍收录。被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佳沃畅享美术馆、红年华书画馆、长轩书画院、汉丰书画院、中国书画家协会、大相国寺书画院、国际美术馆、国内外友人收藏。作品入编“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流通,收录于国际图书档案库。应邀参加第12、13、14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发表《浅谈书法作品艺术欣赏》《浅谈当代书法创作形式问题的思考》等篇论文。

翰墨飘香万里

王建坤的书法作品几乎和秋季、秋天、秋雨都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作品里,几乎和秋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他自己的陋室铭曰为“秋之韵”,在许多书法作品题款上,也或多或少都有秋雨的印记,从那时起。无论迁移到何处,都将自己的家称之为秋之韵。在那间陋室里,他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书法创作受益匪浅。白天他忙于工作,夜晚紧闭房门,除了妻儿细微的酣睡声,他已经不觉得这个世界的存在。

他的书法作品唐诗四扇屏春夏秋冬,达到了超然脱俗,无我两忘的境界。获得了全国第八届“羲之杯”一等奖。他潜心遨游于艺术天地里,或稀疏,或艺术耕耘,或收获美的享受。这就是建坤安于寂寞、乐于寂寞的十年,他孜孜探寻,苦苦求索,挣扎在水与火的这间“秋之韵”陋室,十年磨一剑,剑魂在这间陋室里用意志之识和风月之磨砺,磨砺出他的艺术利剑。从此,这把剑伴随他开始了充满痛苦与喜悦、磨难与成功的征途。

建坤的性格有黄土地般的质朴承载一切,有黄河激流般的狂放一往无前,犹如千载古城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积淀。他的阅历爱好,知识更新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他为人处事坦荡豪爽。情感外露,爱憎分明,敢喜敢怒,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赤裸裸的表现在他那张脸上。与他交谈时那丰富而多变的面部表情,如果用照相机拍下来,就是一位喜剧演员神态的表演照。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他往往寡言少语,观察思考多于言谈。但战友相聚时,他便口若悬河,一发而不可收,说到兴奋处,心花怒放,脸一彩,目放光、挥笔写下了“醉战友”三个字,被山西一个酒厂发现以后,成为部队战友聚会时的专用定制酒。谈到声色距离,甚至拍案而起。有时他的夫人误以为他跟客人吵架了,进去倒茶水,他却坦然一笑,忙你的去,我们在闲聊。

翰墨飘香万里

说建坤坦诚只是我多年与他交往的亲身感受,他一直是一个内心世界坦阔,如千里平原,让人一览无余,毫无遮掩,其心胸的坦荡,犹如海纳百川,或是虚怀若谷,吞放自如。说他诚实指其待人忠诚,办事稳重笃诚,他坚信做人做事皆诚则灵,信则达;他中年人把书法艺术名字改为柄霖、号秋雨。皆抱定一种信念,从一而终。说他憨是因为个性天真纯朴,已知天命之年,但有时天真优雅的程度不亚于少年。说他直是因为肚子里没有弯绕,直言快语直肚肠。当着旁人面,他说几句悄悄话都很难,因为他不会慢声细语说悲伤话,朋友之间有时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瓜葛,如果他稍微灵活一下,迂回一下。便可以帮助自己解脱。甚至几面落好,但是他直面现实,直陈己见,冒犯了多年的朋友也无所顾忌,好友为自己辩解,他却慷慨处之,是则是,非则非,我岂能掩之。建坤的人生哲学,既是纯一的又是混合型的。说到纯,他只信奉一个真字,真实做人,真切做事,口吐真言。坦露真心、结交真友,追求真理。他认为无论人还是艺术,唯有艺术是最高最美的境界。追求艺术真,表现艺术的真实,才是大手笔者所敢为所欲为;说起混合型,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思想受古今中外多家书法的影响,并同自己的人生体会融汇贯穿一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大道至简、从单纯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从本色到多色,再有多色到本色等等,他每天练习书画结束时都要写下“知止者智”这几个草书字体,大概这其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这种演变和回归并非在同一境界,而是同一层次上的重复或反复。而是一种人生感悟和情操的升华。面对复杂的人生,他的态度有时是那么简单,简单到了对一切都信之无疑。有人是那样的执着,执着到可以放弃己见的程度,有人是那样的脆弱,听到弱者或不幸者的晚运及不平等。很容易动情,甚至会为之流泪。除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外,他把功名利禄看得淡而又淡,他认为喜怒哀乐,进退得失,一切都如过眼烟云,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让这一切都来于无迹无影,坦坦荡荡,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真正从人生的必然走向了艺术自由,自己主宰着自己,把握着自己,塑造着自己。记者曾看到他在情绪激动之时写的一幅作品。

翰墨飘香万里

在仓颉造字文化园,他把艺术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挥毫泼墨写下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三、书画作品独领风骚

说到建坤的书法艺术,人们知道他擅长的书法是他的草书、行草、行书。他的书法为海内外同道们所瞩目,殊不知,建坤除书法之外,诗书画也独具特色,颇见功力。对他来说,诗书画是一种有机的融合,或者说是自然的派生,并非刻意追求或附庸风雅之物,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文化素养、艺术功底、时时阅历达到了一定的水准,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一封书信、一次交谈,也会非同凡响,何况表演在艺术形式上呢?建坤的书法尽管有多种碑帖的深渊,但更多是他艺术的外溢,是他人生境界的表露。他写的书法往往背走龙蛇,跌跌当当,体现着大起落、大变化、大气魄。他的书法与其说是以刀刻石,不如说他在用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创作。他常在产生激情的时候,随手抓起毛笔刷刷将其写起来,当情绪平稳下来时。那激昂的情感已经赤裸裸的留在了宣纸上。建坤的诗可以说是绘画的连生兄弟,二者相互依托,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他的诗就是画,当然,他的题画诗绝非画的说明词,他的画也决非是诗的具线体现。确切的说是建坤其人其情其意实实在在的宣泄和表露。他的书法绘画作品,读其诗见其诗,读其书见其书,读其画见其画、三者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与其说是读诗读书法读画,不如说是在读建坤,其诗其画其人其书法,可以从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初学者或平庸之辈的作品,大凡是且行且思一目了然或一览无余。而出自大手笔的作品往往是形意繁复,使人见仁见智,得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记者是一个外行人,不懂书法绘画,但就一个外行人的肤浅感受而言,建坤的画和书法是有很大特点的,文化性,书卷气,人格化。这三者与他不同的书法作品或在绘画中皆有体现。他书法中的书卷气,来自于他博览群书和广博的知识。他家里藏书摆满书柜,他家里的书到处都是,书案上也堆着书。他读书成瘾,古今中外名家杂家他都爱读,爱不释手,建坤绘画有的千巧细腻,有的粗放着陆,但都有鲜明的文人气质,美非美人,俗非俗雅。在笔墨之中,作品的意境美,既鲜明又巧妙,看似随意为之偶然得志,实则苦心经营,匠心独具。建坤都是在阅读了大量史料以及人物的作品之后,在脑子里进行融会贯通,细细的揣摩把握作品的性格。一天天,一月月,甚至一年,他不急于动笔,终于有一天真正认识理解,了解了这幅作品的内容,有了沟通,甚至可以交谈交往,与其说是写出了艺术作品,不如说是自己跳到了纸面儿上来。透过所写的书法作品,可以窥见到作品的个性、遭遇、才华等。因此,赏析建坤的书法绘画作品,有些简直是在读诗或者读历史,他的任何一幅书法绘画作品,都具有难以模拟或替代的鲜明个性,他的作品能让人读出感情来,他百无聊赖之时决不写作,书法绘画作品更不会去随便。画上几位应付朋友,真正有了情绪、情志、情调,他才去创作书法绘画作品,而将笔墨掺和着感情去写。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若有珠宝藏于身,气质从不败光阴。书法作品获得2022“亚运杯”全国书法摄影大赛书法作品金奖;葡萄美酒夜光杯,与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品参加“迎冬奥、展风采2022书画展览”并且发表在《书画报》书画作品被《书画报》还做成台历。

如何在困境中生存,怎样对待书法绘画作品,鲜明的主题和人工化作了有力的回答。建坤是艺术上的成功者,但更是一位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探索着。他不是幸运儿,他承受了许多的苦和难,然而他愿意承受苦难,甚至在迎接苦难时去向苦难挑战,他是在苦难中涅盘升华,再大苦难中创造大成功,这就是王建坤一个普通艺术家的追求。

在《书香汴梁》书画摄影展览中,开封市著名书法家韩伟业、董永刚等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数百人参观。开封市吉炳伟、候红、秦宝强、李兵纪、薛文法等领导参观此次展出的130多幅作品。都是王建坤先生潜心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集中展示。文化氛围所感染熏陶,不惑之年步入书道,当年拜在当今书坛巨匠、全国著名书法大家牛光甫先生门下研习书法。

王建坤个人性格豪放,追求高古,洒脱自然。作品上承晋唐,旁及秦汉,文追王羲之、怀素、黄庭坚大草磅礴气势,是一位活跃在当今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欣赏王建坤的作品,感觉他研究书法的路子越来越宽,书艺越来越精湛,尤其是他钟爱的王羲之的艺术风格,线条更富质感,笔墨语言更加丰富。他对笔墨赋予极强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个性语言,其笔墨苍劲,节奏活跃,布势连绵,变化弹出,骨力畅达,尤其运笔,墨色浓淡虚实变化多端,不见端倪。王建坤体会其中的风骨、韵味、逆境,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耐住寂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在临摹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他的行书有个性,他长期游戈于“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的自叙帖”之间,心摹手追,由生而熟,在由熟而生,追求草书的大气和拙朴气象,他对草书的认识接受和感悟,也在他近年来的作品中得到良好的表达和诠释。

他学书法确也有所收获,:一幅26米草书“千字文”条幅,居然"逃"过了评委的挑剔,入选了全国书画大赛“春之声”书画作品展览。在众多作品中,大有"蠢蠢然,跃如也"的势头!获得金奖,作品被兰亭书画院收藏。伏久者飞必高,在多年的书法创作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他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和古今名帖,在确保其书风飘逸、洒脱、俊秀、穆静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同时,他也在追求书法造诣和个人修养的完美结合,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从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和草书多取法王羲之和孙过庭、怀素。行书则是学米芾、苏轼、赵玉亭。有作品读者自会品评,不拟妄评了。只说一点,王建坤学名人生活不同别人处,在于用笔沉稳,不是华靡,在结体和章法上减少了倚侧和摆动,因而多了一些堂堂正正和恢弘,显得端庄,大度,朴厚和蕴籍,没有矫情和浮饰。这和他的性格是相一致的。"书如其人",大概意出于此吧,因为他书画作品中把中国书法的民族文化内涵给抓住了。

王建坤还没有明确个人风格。他知道历史上站得住的个人风格,不外"原创"和在大的流派中"旁出一枝"两类。凭他的资质,"原创"绝不可能,"一枝旁出"也恐力有不足,但也只能选择后者了,勉力为之吧。他还懂得 ,一个时代书法水平的高低-绝不取决于“书法家”"队伍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个时代出现的最杰出的,振古铄今的作品。人数再多,而作品碌碌,也只能做艺术金字塔的铺垫。没有可与历史上经典作品相媲美的东西,金字塔只能是没有光耀的顶儿的半截子!因此,王建坤深知:所谓个人风格求不与人同易,出类拔萃难。因为历史只承认后者。他只是踏踏实实打基础,循序渐进努力进取,试图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书法创作者。可以肯定,他不会成为因势逐利的投机者和"好风借力"而声誉鹊起的所谓书画家。他只能是极平常的人,写极平常的字,但这平常的字又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真真切切的东西。至于以后能否"海纳百川",融中西文化之菁华,创"绝代风骚"之珍品,则另当别论了,毕竟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