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作者:ETF之王v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真金白银的交易数据,揭开ETF交易的秘密!

截至2月26日一周,『11只ETF日均成交额超过10亿元,84只日均成交额超1亿元』。其中:

『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日均成交额27.85亿元,位列第一名;

『华夏恒生互联网ETF』日均成交额25.29亿元,位列第二名;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日均成交额19.84亿元,位列第三名。

从成交额周环比表现看,上周市场资金似乎产生了矛盾,宽基和行业双向奔赴,包括像军工、证券、光伏等行业相关ETF成交额有明显上升,而上证50、创业板、恒生指数等相关主流宽基ETF也有不错的成交额。

此外,由于近期西方相关事件,『黄金』的保值和避险属性逐渐显露,不少投资者纷纷借道ETF进行布局,这也使得黄金相关ETF成交额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周开始,聪明资金就开始抄底港股,尤其是通过中概互联网和恒生指数相关ETF进行布局,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信号。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数据由ETF之王整理自wind

在产品及公司规模方面,这一次老K做了一些改动,不只是统计股票型ETF规模,而是整理了『权益类ETF』的规模(股票+跨境)。在A股基金公司权益类ETF规模排行中,截至2月26日:

『广发基金』规模增长14.18亿元排名第一;

『华夏基金』规模增长7.81亿元排名第二;

『南方基金』规模增长7.59亿元排名第三。

整体来看,从老K此前只是统计股票型ETF规模到现在开始统计权益类ETF规模,华夏基金都是当之无愧的“ETF一哥”,旗下的权益类ETF规模更是超过了『2300亿元』。

此外,华夏和易方达在港股的布局都可以说面面俱到,易方达也凭借着跨境ETF的表现使得权益类ETF整体规模超过了『1400亿元』。

而且老K认为,目前国内的ETF发展还是有一些“头重脚轻”的,规模超过百亿的基金公司只有18家,我认为目前应该至少有20家才行,所以其实现在国内的权益类ETF仍然是处在发展阶段。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在股票型ETF产品方面:

『华泰柏瑞光伏ETF』规模增长11.16亿元(涨幅8.71%),规模增量第一;

『华夏芯片ETF』规模增长10.59亿元(涨幅6.73%),规模增量第二;

『华安创业板50ETF』基金规模增长9.95亿元(涨幅9.37%),规模增量第三。

从规模变化来看,上周的聪明资金似乎比较青睐『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资金纷纷涌入。而且,虽然年后的A股市场行情震荡,但是资金并没有以宽基为避险之地,反而更愿意“越跌越买”,这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此前回调的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

老K发现,2022年春节之后,科技板块的行情似乎还不错,很多人都说这跟元宇宙有关,但是我更愿意认为这离不开科技板块高弹性的属性和“东数西算”事件的催发。不过,到底科技板块的持续性有多强,这个需要时间验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跨境ETF产品规模排行榜方面,『华夏恒生互联网ETF』规模增长8.46亿元居首位。

上周的跨境ETF整体资金流动性以美股为主,几只投资美股的跨境ETF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反观港股,由于疫情持续严重,可能会对港股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据说南向资金大举抄底港股相关ETF,以恒生指数为主。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商品ETF产品规模排行榜方面,15只商品ETF基金产品中,『华安黄金ETF』的规模增长1.54亿元排名首位。目前西方局面仍然混乱,在这个情况下,黄金作为资产保值和避险的好选择,自然会受到大资金和投资者的青睐。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

债券ETF产品规模排行榜方面,15只债券ETF基金产品中,『海富通10年地方债ETF』规模增长0.17亿元,排名首位。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北向资金瞄准创业板+科创板,A股风向标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