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有位新手妈妈说,生完宝宝后,喜悦的心情只维持了几天,就开始焦虑了起来。

让她焦虑的是,不知道该怎样养育孩子。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宝妈说,宝宝很乖,很少哭闹,有时他醒着的时候,她忍不住想抱抱他,和宝宝说说话,逗逗他。

婆婆却说,少抱孩子,以后他会缠人,光想让大人抱。

宝宝哭了,宝妈第一时间去看宝宝,婆婆知道了,说宝宝哭一会儿没关系的,正好可以训练宝宝“哭声免疫法”。

妈妈于是疑惑了,她听说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和孩子多亲近,给孩子安全感,婆婆却说要和孩子疏远一些。内心里,她想和孩子亲近,可婆婆的经验也不能全部否定。所以,她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的确,养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法。

老一辈人有自己的一套养育经验,新时代的父母讲究科学育儿,似乎都各有道理。

该听谁的呢,哪种方法最适合孩子呢?

心理学家李雪老师说,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她把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共振互动型、以母亲为中心型、无关反应型、情感逆转型四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种养育方式的优缺点吧,希望能给新手父母们一点启发。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共振互动型

同频率共振动,亲子互动,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婴儿微笑,妈妈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半夜啼哭,妈妈第一时间醒来并安慰婴儿。

总结起来就是,妈妈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积极地回应和关注婴儿。

这样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他有很强的心情心和同理心,有较强的存在感。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以母亲为中心型

婴儿微笑时,妈妈可能心情不好,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妈妈没有回应。反过来,妈妈逗婴儿,婴儿笑了,妈妈觉得开心也笑了起来。

在这种关系模型里,妈妈占据主导地位,不主动回应婴儿,婴儿更像她的私人物品,她开心时就去逗婴儿笑。

而感受不到妈妈回应的婴儿,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忽视,为了赢得妈妈的欢心,他学会了取悦妈妈。

这样长大的婴儿,很多时候在讨好父母,没有发展出真自我。

长大后,有掌握欲的妈妈一般会要求他听话,对他发号施令,一旦他不听话,妈妈会埋怨,“越长大越费心”、“一整天在家也说不了几句话”。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无关反应型

在这种养育方式中,父母对孩子一般不做回应,不关注孩子关注的,而只关注自己关注的。

比如,孩子兴奋地回到家,说他们班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拿了第一名。如果妈妈说,“啊,这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或者说“看你满头大汗,累了吧”,都是对孩子的回应。

可如果妈妈说,“别忘了下午的数学测试,快去洗手吃饭”,妈妈的反应和孩子的关注点完全不相关,这就是无关反应。

孩子沉浸在赢了篮球比赛的喜悦中,迫切想和妈妈分享,而妈妈只关注下午的考试,完全不回应孩子的感受,这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觉无关紧要,自己在妈妈心里,并没有存在感,这会让他产生焦虑感和被抛弃感。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情感逆转型

“情感逆转型”是最后一种方式,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反人类情感,即与正常人的情感反应相悖。

比如,孩子很喜欢一个玩具,妈妈却要把这个玩具毁掉、扔掉,不让孩子继续玩。

或者,孩子很喜欢一个长辈,妈妈就不遗余力地说那个长辈如何如何不好,破坏长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情感逆转型的父母,大多内心悲观、绝望,认为生活中没有好事情发生,一旦看到孩子心中升起正面的、阳光向上的兴趣或意愿,他们就想去破坏掉,把气氛转成阴暗、绝望。

他们不在乎孩子的真实感受,相反总要逆转孩子的情感。

这种类型的妈妈在和孩子谈话时,言语中都透露着“丧”。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孩子:妈妈,我看到一只小猫,好可爱。

妈妈:别碰它,万一它身上携带细菌把你传染上你就死定了。

孩子:妈妈,我想学美术。

妈妈:听说艺术院校不好考,花钱还多,毕业还找不到工作。

……

情感逆转型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阴暗、痛苦以及绝望。

养育孩子,父母的不同回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四种养育方式中,很显然,共振互动型是亲子间相处最舒服的状态,情感逆转型则对孩子伤害较大,父母要注意。

育儿是个大工程,不仅需要父母多费心,还要不断学习。

至于选择哪种养育方式,需要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以及在不断的学习中加以调整,才能让亲子双方都感觉舒适自在。

希望父母们都能找到这样的养育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