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的海上贸易是最自由,最发达的,因此当时流通的货币种类也比较多,其中最特殊,最广泛的,还是一种被称之为“叶子金”的货币。提到“叶子金”,或许很多读者都是第一次听说,究竟它是一件怎样的货币,又为什么会被广泛的使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近代以来,专家们研究两宋经济时,在《宝货辩疑》中发现南宋有一种货币叫做“叶子金”。一开始,专家们始终都不明白何为“叶子金”,并且还一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直到1992年,在浙江温州的一处工地上,一次意外的发现,破解了专家们心中的谜团。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专家们经过清理,发现金箔一共有4片,它们大小相似,都在100多毫米长,50多毫米宽,不过最令人感到讶异的,则是它们折在一起的厚度都不超过1毫米。另外,在其中3片金箔上还刻有文字,如“霸北街西”和“韩四郎十分金”。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确定这些金箔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叶子金”,现在也被叫做“金叶子”。不过专家们就疑惑了,这么薄的金叶子,一不小心就戳破了,为什么还会在双边贸易上,如此受到欢迎呢?为了弄清楚心中的疑问,专家们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最终得出了3个结论:

1. 金叶子不易造假。

在经济贸易中,买卖双方最怕的就是不诚信,给假货或者是付假钱。虽然造假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提高造假的成本,以此来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比如,就说“付假钱”的问题,古代文献中就经常记载,有人将金锭或者银锭中间掏空,然后灌入铅或者铁,以此来造假。(古代用金子交易的时候,需要将金锭子切开,以检验成色)

在这种背景下,金叶子便应运而生,利用金块良好的延展性,将其捶打成薄如纸的金叶子。这样就避免了有人再掺杂其他金属,因为不同金属的延展性不同,如果掺假的话就捶打不出来金叶子。同时,观察金叶子的成色,对于辨别黄金的含量和真假,也更加一目了然。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2.金叶子便于携带。

对于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来说,每一次出海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小半年,故此,所带的东西就要考虑到便携性,比如货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购买瓷器,丝绸或者茶叶,必然会携带大量的金钱,而金叶子质地轻薄便于携带,于是就逐渐受到海外商人的青睐。

久而久之,叶子金便流行开来,而且它便于携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为如果是带了同等价值的金锭或银锭,放在身上就太扎眼,走在街上十有八九都会被江洋大盗给盯上。而叶子金就不一样了,在怀里揣再多都不易被发现。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3.金叶子方便找零。

在进行贸易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有零有整的情况,因此就需要繁琐的找零,而且有时候因为金额太大还找不开,所以金叶子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要找零的时候,约摸着有多少,然后撕下来相应价值的金片就可以了,还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在发现的金叶子上,清晰可见有几处撕过的印记,因此可以推测,在贸易中撕金叶子找零,或许是当时常见的一种找零方式。而对于收到零零星星金片的商人来说,找一家制造金叶子的商铺,也能立即兑换成的相应价值的完整金叶子,或者银子和铜钱等货币。

南宋的“特殊”货币金叶子,为何广泛用于外贸交易,原因有三点

如今在温州博物馆,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出土的金叶子,虽然它们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金叶子对当时贸易产生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它们的出现,海外贸易也不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