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导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历经918年家喻户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画家是谁?几经流转,好在躲过盖章狂魔乾隆的印章,但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

在目前中国已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能称得上是国宝的,还真没有几个。

文物的价值也是有一些衡量标准的,或者是历史方面的价值,或者是艺术层面。

有些东西可以说是文物,但不见得会有什么价值。

能称得上国宝级文物的,那自身的价值可就无法估量。

现有的几个国宝级文物,在传承发掘的时候,都有一些奇遇。

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也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在书画界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这件国宝流传至今,经历918个春秋,见证了多个朝代兴亡。

01

国内对文物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清明上河图的地位,在以写意为主的古代绘画史上,这幅现实主义的画作倒显得非常独特。

它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全篇画出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各类建筑,各种人物都画在图上。

人物栩栩如生,结构精细,画工出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当然,这幅画作的历史价值同样很高,它等于是再现了宋朝当时的生活环境,后世人们研究宋朝历史,都会参考这幅画作。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凭心而论,这幅画要单论艺术价值,在一些传世名画中可能不算是非常突出。

但它的综合价值更高,这也让它成为了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从问世开始,就注定它一生的坎坷,这幅画是由北宋著名的画家张择端创作的。

有意思的是,张择端本人的名气可比这幅画差远了,清明上河图,但凡是中国人,十个有九个都知道,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张择端本人却很少有人记得。

他这个人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有限,人们也不了解他的生平,至于他的作品,存世的也没有几个。

单单看这幅画的篇幅,以及画工和构思,可见张择端他对于汴京城的观察非常仔细,自己的画功十分出色,这才能创作出这么好的画作。

不过张择端创作这幅画,还是想要劝说皇帝能重视国家。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在画中,汴京城繁华的外表下,很多潜在的矛盾早已浮现出来,市井虽然热闹,但暗藏着许多危机。

比如盛世都城中还会有不少乞丐,官兵懒散无序,这些都能看出宋王朝内部的危机。

02

有关这幅画的创作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它是出现在宋末。

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这幅画也从宋朝的宫廷流落到了金人的手里。

随后元明清三朝都曾将它收录到宫廷里面珍藏,也曾出现过被偷偷贩卖出去的事情。

在流传的期间,清明上河图出现了很多的版本,这些都是一些人有意伪造,或者是出于喜爱而模仿。

当然,古人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书画上盖章,清明上河图的收藏者有过很多,上面的印章也有不少。比如著名的乾隆皇帝就是一个盖章狂魔,好在乾隆那时候已经去世。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幸好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传承,这幅画仍然能保存下来,至今最初的版本仍然保存在故宫中。

不过在其他的地方,也都有不同时期的版本,这些版本倒是也有一些珍藏价值,可真正的国宝,只有张择端原版。

它在传承中转手多次,既有在和平时期的传承,也有在战火中的传承。

虽然躲过了盖章狂魔乾隆的印章,但是在清朝末年,却被溥仪偷偷运走,差点损毁!当时溥仪带走了故宫里面大部分的珍宝,清明上河图就在里面。

随后伪满洲国覆灭,溥仪带出的不少文物都毁于战火,还有很多被人们抢走,这幅画也差点被毁掉。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1945年,日军在撤离长春前,因为当地许多老百姓被赶往伪皇宫,导致诸多名画流落民间。

当时担任长春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的张克威,学识渊博,深知这些国宝的价值。

便出动士兵,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了从伪皇宫流失的珍贵字画10余卷。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恰巧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8年,国家刚刚安定下来,张克威刻不容缓,立即将字画全部上交给东北政委会,随后找来文物鉴定专员,鉴定结果让大家欣喜万分,这才知道是名画!是国宝!

接着《清明上河图》又被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馆,几经流转,总算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可惜的是,1974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张克威含冤去世,他一生为国家事业而奋斗。

对《清明上河图》的保护更是不可估量!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03

历史上很多传世的佳作,都由于战火的因素没有能保留下来,或者是收藏者出于私欲,毁掉了这些名作。

它保存下来之后,对于后世的绘画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展的美术教育,就主要参照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很多绘画手法与理念,很多的教科书都使用它的一些插图。

这种写实的风格,影响了无数的画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海内外它有着非常大的名气,如果仔细了解这幅画的前世今生,也能体会到它独特的魅力。

不仅仅是它的名气与价值,单单是它这番坎坷的经历,就已经具备传奇色彩了。

画作与很多东西不一样,唐宋时期的画作能保留下来的非常有限,至于原版保留就更加罕见了,清明上河图也曾被认为是假的,还有部分残缺。

此画传世918年,躲过乾隆盖章,却被溥仪偷运出紫禁城,差点损毁

与它相关的争议,到现在有很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也是它传奇的另一面。

可惜的是,这幅古画的年代过于久远,在传承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一些损坏。

因此,这幅画也变得非常脆弱,以绢布为主的画作,很容易受到强光,潮湿侵蚀,这就导致清明上河图没有办法长期展览,只能时不时露面。

很多人也没有办法真正看到这幅画的原貌,不过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衍生品已经有很多,人们要欣赏这幅画,也没有必要一定看原版。

这幅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里面,居然能画出这么庞大的全景图,好像真就是把汴京城直接搬到画里。

全画这么多的人物,有很多细节都值得推敲,如今人们对于这幅画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可随着研究的持续进行,仍然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与含义被发现,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