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出圈”奥秘!

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出圈”奥秘!

“最佳图片”获奖作品:《百年豫园》,拍摄者:何忠鸣

用国际化表达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上海故事,这是城市形象传播的上海智慧,更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知晓和熟悉。这背后,标志着城市形象构建的主力军正由媒体转向“人人”。

为鼓励人人成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传播者,作为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最高奖项,上海市第十六届“银鸽奖”(2021年度)评选首次依托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聚焦四大方向甄选:中华文化国际表达、推广推介双创演绎、全球叙事能力建设和扩大国际“朋友圈”。其中,214件作品从600余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最佳奖”和“优胜奖”。展现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形象创作内容,凸显上海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深度和精度。

上海交响乐团录制的《大地之歌》唱片,以国际化叙述表现中国音乐内涵,获本届“银鸽奖”“最佳声音”。钢琴作曲家叶小纲曾说,“中国不是缺少生动的故事,而是缺少讲好故事的能力。”在《大地之歌》中,他找到了“中华文化国际表达”的最佳方式。

不仅是他,其实,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都深谙这样的传播“门道”——用国际语言精准演绎优秀中华文化,“银鸽奖”的获奖作品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和范本。

润物无声对外传播,力量直抵人心

纵览本届“银鸽奖”获奖作品,不难发现一批优美、有趣、灵动的传播作品。这些作品不见长篇累牍的说教,而是以全球视角和审美需求开展精准传播,对当代中华文化进行国际化叙述和表达。

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出圈”奥秘!

《大地之歌》唱片

指挥家余隆率领上海交响乐团录制的《大地之歌》,2021年由世界闻名的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全球发行。唱片中包含相隔百年的两部《大地之歌》,一部来自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一部来自中国作曲家叶小钢。

唱片一经发行,就引发英国《卫报》《金融时报》、BBC广播等海外媒体的关注。《金融时报》称:“这两部作品可以被看作两种文化的相遇,反映了欧洲和中国对于生命的成全这一基本人文关怀的不同诠释”。更有国外听众表示,他们沉醉于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中,被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特色”音乐深深吸引。

《大地之歌》成为上海文化兼容并包的一个缩影,将“中国故事”润物细无声地传递至国际舞台的一个创新范例。余隆说,“创作这样的作品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就是守住中国文化的根,并让中国文化以国际化的叙述方式、潜移默化的形式走出去。虽然过程漫长,但终究可以抵达,并直抵人心。”

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出圈”奥秘!

“上美影经典IP冬奥动画宣传”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荐的“上美影经典IP冬奥动画宣传”在网络上一度成为爆款,获评本届“银鸽奖”“最佳活动/案例”。上海美影人通过整合孙悟空、哪吒、雪孩子、葫芦娃、蛋生、二郎神等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上海美影厂国民明星IP形象,组成中国童话联盟,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向世界展现冰雪运动的魅力,助力北京冬奥会。

主创人员李早表示:“将这些深入人心的中国动画IP组合在一起,用有趣的呈现方式让大家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加深了解,也期望在国际传播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北京冬奥会所彰显的大国风范与民族风采。”

这样的初衷最终得到了实现。据媒体报道,该系列宣传一经推出便引发全民热议,在各大社交网站获得大量转发与点赞。许多国外网友更是通过系列短片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并持续关注冬奥会的各项赛事。

“最佳视频”获奖作品《生物多样性:羚羊John的世界》,通过一只羚羊John的视角,演绎生态故事中的生物角色,传递了上海老牌国企上海电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注重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先进理念,表达了中国致力于生态平衡,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用有温度的形式让世界感知中国,用接地气的叙事凸显上海城市精神,真正让古老又现代的中国与世界联通的故事“活起来”。由此,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交流互动超越了语言的隔阂,一首乐曲、一部动画、一场活动……润物无声传递着相识、相知、相通的信息。

小切口彰显大主题,展现立体中国

从“银鸽奖”获奖作品可看出,当今国际传播不再拘泥于宣传片、宣传册等传统媒介载体的讲述方式;百姓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述,人民生活的真实演绎,往往更能够激发国际受众的共情体验,小切口也更能展现立体中国的多维度视角。

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出圈”奥秘!

《HOME IN MEMORY》

“最佳出版”获奖作品《HOME IN MEMORY》,是《时光里的家园——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微志》的英文姐妹篇。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版面字数94.3万字,该书中文版是全国首部以“社区”为记述对象的微型志书,记载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静安区14个街镇具有代表性的21个居住区,从社区变迁、居民生活变化等多个角度着笔,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地情资料书。

小切口,是该作品的最大特色。该书以在中国的外国读者及身居海外的中国读者为受众目标,图文并茂,从细微处着眼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百姓生活烟火气,更容易唤起城市记忆,引起读者共鸣。同时,作为一部创新性作品,《HOME IN MEMORY》也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上海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一笔。

无独有偶,由多个区选送的系列短视频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一经上线便引发关注。比如崇明篇讲述了80后新型职业农民黄震的创业故事。他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志愿扎根崇明岛当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短视频记录了他的现代化务农生涯,也记录了上海崇明岛作为世界级生态岛的转型发展历程。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与生态美好、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让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上海城市的多彩魅力。

该系列还有黄浦篇、长宁篇、杨浦篇,不同人物的亲身视角带领观众朋友们领略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生活,书写了一封封独一无二的海派情书,引发了无数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感同身受的共情体验。而该系列作品也在本届“银鸽奖”中斩获“最佳视频”。

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归根到底不是静态的物的传播,而是动态的人的传播,讲的是人的故事。传递城市形象既需要仪式性的观念标准和画面感的都市风光,也需要普通人、平凡人的小故事。

这是本届“银鸽奖”的评选标准,也是上海面向全球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路径:在人人参与的城市形象国际传播中,充分发挥人的传播主体力量,挖掘提炼契合城市精神和品格的人物,反映品质生活、城市文化的平凡故事,从而塑造鲜活可感的“人民城市”形象。

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中华文化国际表达”,大抵就是上海能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出圈”的奥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