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转眼间,《FIFA》与《实况足球》,一对抗衡了20多年的老冤家,恐怕要在两年内先后步入全新的发展时代了。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去年7月底,科乐美公布了旗下年货《实况足球》新作宣传片,并同时宣布,《实况足球》系列将彻底放弃《Pro Evolution Soccer》的品牌商标,并改名为《eFootball》。另外,全新的《eFootball》还将同时登录PC、移动端双渠道、主机御三家平台,转为免费游玩的全新内付费模式。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当《实况足球》这个名号成为过去,不论是国外,还是实况基本盘颇具规模的国内,玩家的惋惜之声不绝于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在去年,足球游戏领域的绝对王者《FIFA》,竟然也起了更名的念头。这几天,EA CEO安德鲁·威尔逊又嘟囔了一嘴:“FIFA授权已经成为《FIFA》的发展障碍。”看来这更名的想法,越来越趋近于现实了。

不过,《FIFA》的改名并非因对手转型选择跟风。准确地说,这对老冤家选择改变的原因各有不同。而我们,正在见证着足球年货游戏步入新阶段。

(注:以下《FIFA》指代的是EA体育游戏《FIFA》系列,而FIFA指代国际足联;《实况足球》统称为《实况》)

实况改革首作口碑崩盘,但未来并不灰暗

对于《实况》的改名,制作人木村征太郎的说法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主机世代的转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实际上,《实况》在PC及主机平台的市场表现确实是没什么盼头了。

多年来,老对手《FIFA》通过版权争夺,逐渐在球员、俱乐部、联赛授权上形成绝对压制,并以此吃下了绝大多数拟真向足球游戏的市场份额。

尽管《实况》曾尝试单点爆破,拿下部分顶级俱乐部单独授权,在《FIFA》的版权帝国中撬开缺口,却始终没有逆转的希望。不论《实况》与《FIFA》,还是科乐美与EA,都已不在一个量级上。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表格来自网络,无法保证准确性,但基本符合两款游戏的长期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实况》隐约找到了另一条破局之道——手游化。

比如在国内,网易于2018年先后上线了两款《实况》授权手游《实况足球》《实况:王者集结》,并且稳定运营至今。从口碑上说,虽然游戏平台载体不同,体量的变化也引发部分系列拥趸的不适,但总体受到认可。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根据木村征太郎的说法,手游化的成功让他们相信,《实况》可以在移动端成功,就同样有机会在其他所有平台上沿用这种模式。产品多平台兼容同步,让受众群体交叉融合,从而把池子做大,辐射更多的玩家,也确实是近年来游戏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不过,“实况手游化成功”这个观点,还得看跟谁对比。

老对手《FIFA》授权腾讯代理的《FIFA足球世界》,同样在移动端取得了不俗成绩。二者国服上线时间相隔不到一个月,口碑和评分上,至今也并未展现出明显差距,甚至《FIFA足球世界》免费榜整体排名还稍好一些。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所以龙虎报认为,真正激励着《实况》转型的并不是移动端转型的成功,而是《FIFA》在“强权”之下,暴露出了一个能拿来做文章的弱点——付费模式。

天下人苦年货久矣,足球游戏玩家苦《FIFA》UT模式久矣。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你不妨感受一下:一个每年缝缝补补就算出新,操作不退步就算不错,每作60刀对标3A大作的游戏,却还内置了重氪内付费线上多人模式,每次出新,又意味着玩家虚拟资产的推倒重来...

《FIFA》的付费模式,好比让玩家在Roguelike游戏局内充值,游戏结束资产清零。

这样的重氪设计,频频遭玩家抱怨,以前龙虎报也报道过玩家前往《FIFA》罗马尼亚总部抗议的新闻。但是,足球年货霸主地位摆在那,即便玩家有微词,却怎么也找不到合格的下位替代(主要是版权压制)。

而《实况》的改名与转型,恰好盯上了《FIFA》系列的口碑命门——年货太贵,UT太氪?我改成免费游玩,甚至多年精耕一作,搞网游化,大幅降低玩家的游玩成本,从而争取更大的玩家基数。

更换虚幻4引擎,恐怕也正是出于长期运营迭代、多平台优化考虑。虽然改革首作口碑爆炸,但这个思路并不太挑的出毛病。正面刚,我输了,那我往下沉一沉,走更稳健,且你没走过的路,岂不美哉?

《FIFA》改名为钱,也为自由

而在《FIFA》这边,他们的改名意愿也直接对应着改革。但相比起实况的差异化打法,他们想的是拓展游戏的可能性。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EA CEO 安德鲁·威尔逊表示,EA受限于FIFA(国际足联)的分类规定,无法满足玩家们对于游戏拓展更多玩法的诉求,比如不限于11对11的标准比赛。

事实上,EA屡次引入非常规模式。早在2005年,就推出过另一款游戏,走卡通风格的《FIFA街球》,顾名思义,主打街球玩法。但发展三作之后,市场反响不佳,直到2012年才在XBOX360与PS3重启该系列。

或许正是为了拓展游戏内容,EA始终没有放弃街球玩法。其低上手门槛,尤其是战术低门槛十分契合休闲玩家和新球迷,动作也更为花哨,视觉表现力上更能自由发挥。所以到了《FIFA20》,街球模式又一次回归。按同样的思路,EA或许还有更多玩法储备因FIFA的限制无从落地。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除了街球玩法外,《FIFA》也出现过裁判模式这样的冷门趣味玩法。甚至更大胆地设想,拟真向足球游戏并不非得贯彻严肃的模式设计,例如改变球的物理特性、改变球门的大小、加入特殊的胜负机制等等。

另外在商业层面,FIFA也限制了EA的品牌合作。由于FIFA官方合作商是阿迪达斯,所以FIFA历代中耐克球鞋的模型就偏少。

而在种种限制之外,FIFA带给EA的东西却不多。比如,《FIFA》最强大的资本是版权,每年都需要支付巨额的版权费用。但授权方却是各个联赛、俱乐部,以及管理球员虚拟肖像权的FIFPro(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而非FIFA。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如果说,FIFA之名能让目标受众极为轻松地找到这款产品,还能拥有国际赛事,例如世界杯的授权,意义倒也不小。但是,如果这个头衔的代价是种种束缚,以及四年10亿美元的授权费呢(另一说为十年25亿美元)?

更何况如日中天的《FIFA》,早已不依赖于这个名字了。它渗透到了足球迷当中,也渗透进了职业足球的每个角落。即便改名有阵痛,在改名首作发售前增拨点宣传预算,找职业球员合作安利一下,全新的品牌又会迅速占领高地。

这点钱与FIFA授权费相比不值一提,还换来了系列游戏的发展自由。

EA埋怨着要更名《FIFA》,实际是足球年货的又一次进化

前国米球星,现切尔西球员卢卡库,曾因《FIFA》给的评分太低表达不满,还认为《FIFA》就是故意给低分,白嫖他们宣传(话是可能没错,但这推特一发,《FIFA》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结语

一个在另辟蹊径,另一个在探寻机遇。20多年后,在同一条赛道上,用相同的模式对位硬钢的死对头终于开始各走各的路。这背后最直接的因素还得是市场的变化。

移动端市场很大,而且玩法移植的可能性被不断拓宽。硬核如FPS,复杂如MOBA,都能找到新的起点,那足球,或者宽泛点的SPG,又何尝不能重新出发呢?多平台兼容,内容互通的产品思路,也逐渐在更多的中大体量产品中体现。作为足球迷“必备解瘾道具”,足球游戏采用这种研发和运营方式的市场潜力完全可以预见。

另一边,作为与现实中体育产业高度关联的游戏类型,现实产业的任何波动,也都会影响到SPG的发展。当FIFA受困于疫情坐地起价时,手握吸金机器UT模式的《FIFA》也不得不考虑改名换姓。这也是时代背景带给拟真SPG的全新挑战。

当然,年货开始改革,不论是因为内卷还是外患,对于长期被敷衍的玩家们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

咱不必非得选出《实况》与《FIFA》,或者未来的《eFootball》与《EA Sports FC》中哪个更好,但拥有选择的权利总是没错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