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管子》

在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块精美的玉玺,它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

,单从外形上来看,就能看出它精美不已。如今,它已经是陕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然而,与一般的文物历经发掘后被送往馆内收藏的流程不一样,这块精美的玉玺来到博物馆,似乎比起别的文物所走的路要更加惊奇一些。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在被送往博物馆收藏、陈列之前,这块玉玺是被人捡到的。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说来蹊跷,

1968年的一天,当时年仅13岁的

孙忠良

背着书包准备回家,忽然他在一个小水渠边发现了一个泛着白光的小石头

,煞是好看,许是觉得石头好看,许是好奇心作祟,孙忠良赶忙走了上前把小石头揣进了书包里,装回家了。

回到家后,孔忠良的父亲发现了被孙忠良捡回家的小石头,可是孙忠良的父亲觉得怎么越看越不对劲。无论是从色泽还是雕刻的精美程度而言,手里这块小石头都不像是一般的东西。

于是,孔忠良的父亲告诉了孔忠良,这枚印章很有可能是一枚文物,千万要好好保护起来,并且还告诉孔忠良要去把它上交给国家。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于是

第二天,父亲就带着孔忠良几经周折,把那枚小石头交给了陕西省博物馆。

可经过专家一鉴定,他们以为的小石头,其实是

一块质量上乘的新疆和田羊脂玉,并且在这块小小的玉石上还有一个雕刻的图案,图案则是一只螭虎

,而除了图案之外,玉石上的文字更令在场的专家们惊讶,在这块玉石上,赫然写着

“皇后之玺”

四个篆体字,这也助力专家们证实了这块玉石非凡的身份。

经过各种文献的考察后,专家们在《汉官旧仪》上发现了一段关于这块玉石的记载,上面这样说道:

“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

而这块被孔忠良捡到的玉玺,无论从样式、文字还是外观而言都和文献所描绘的一致,这也就证实了它的身份,原来

这块玉石曾是汉代的吕后之印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看了那么多的盗墓故事,很多人可能会说孔忠良和父亲何不把玉石变卖掉,既然已经知道了玉石价值连城,那么何不趁机捞一把。然而孔忠良和父亲却全然没动玉玺的心思,当听到专家们鉴定成功,说这块玉石竟然是吕后之印,他们便更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了。他们二话没说,便把这块珍贵的玉石上交给了国家。

后来,孔忠良回忆说,

自己和父亲完全没有向国家索取任何的报酬

,只在最后他们准备自费回去时,

一位博物馆的领导塞给了他们20元钱当作回家的路费。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如今,这块当年被孔忠良无意间捡回家的小石头,已经从路边的一块并不起眼的小小石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其中之一个,不过,它能够静静的躺在陈列柜里,供世人观赏,实在是少不了无私的孔忠良和父亲。他们原本可以把玉玺拿去悄悄当掉,这样也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还可以用当掉玉玺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无论是孔忠良还是他的父亲,两人都没有动过这样自私的心思,在知道玉玺的真实身份后,毅然决然的把玉玺交给了国家,并且没有去索要分毫。由此可见,孙忠良和父亲虽然平凡、普通,却有着一颗闪光的心。

13岁学生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现已成镇馆之宝

据悉,

在2012年4月份的时候,陕西省成立了一个文化发展保护的基金会

。当时基金会正在寻找为了大遗址做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时,他们就听说在很早之前,有一个13岁的小孩把自己捡到的国宝交给了国家,

于是找到了孔忠良,并且对他进行了表彰

,没想到受到了表彰的孔忠良竟然显得有些害羞,他表示,从来没想过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还会有人记得他。对于他来说,就算再来一次,他还是会不慕名利,果断地把捡到的玉玺上交给国家。

后来,博物馆还给孔忠良颁发了一个证书,以此表彰他无私的做法。

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它是我们共同的财产,孔忠良和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守护住了文物,也让文物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参考资料:《环球财经文摘》《中国青年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