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夜半清霜是深秋(李兴甲)

散文/夜半清霜是深秋

青未了|夜半清霜是深秋(李兴甲)

当五彩缤纷的落叶,从树梢飘落,在清澈的山间泉水中,化作一叶扁舟,渐行渐远,大地这块调色板,又回归一色。秋天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霜降大地,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摧残也是磨砺。

今日霜降,气候由凉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此时,若一件薄衣般的霜白,悄然无息地披在大地身上,在最后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冬季的脚步声渐行渐近,曾经活跃的昆虫,垂头不食进入冬眠;曾经雀跃的飞鸟,蛰伏等待下一个无霜期。而霜色愈浓,秋色愈绚烂。枫树、黄栌等树木被秋霜“染”成了红黄色,漫山红透,如火似锦,金风飒飒,银霜沉沉,脚踩一片金碧辉煌,头顶一方晴空万里,万物纷纷展现最后的色彩,毅然走向潜藏的寒冬。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霜降时节,百花凋零,唯独菊花盛开,争奇斗艳。菊花以优美的姿态,淡淡的幽香与绚丽的色彩赢得了众人的眼球。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在人们心目中,菊花又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民间会举行菊花会,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则是借菊咏志,气魄宏大,表达了他砸碎旧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壮志。

夜色渐浓,天高露浓,一湾月牙在西南边的天际静静地挂着,像少女的柳叶眉。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月亮慢慢爬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如水银般倾泻而下,刹那间,银白一片,银河的繁星也不甘示弱的越发灿烂起来。

此时,我睡意全无,不由得吟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首《枫桥夜泊》,说破了诗人张继孤独无依,零落天涯的羁旅心思,也和此情此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夜,静谧如水,我漫步街上,冷飕飕的风肆意地吞噬着这蒙胧的夜,想要吹散一切迷茫的感觉。遥望远方的霓虹灯,那样的寂寞,在一瞬间划破夜空,又暗下去,就好像失了神采的眸,暗暗地叹息,可是我又听不到叹息的声音,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路人很少,这就是万籁俱寂吧。我屏住呼吸,因为那声音在这黑暗中显得如此寂寥。我蹲下身子,昏暗的路灯在不远处,可惜,我没有力气了,只是一秒的眩晕,脚下一空,我看见了拂晓,是梦吧,我这样想。

再过三天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了,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纳兰性德的《南乡子·捣衣》让多少人寸断肝肠!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天地自然一时有一时的美好,应候而荣,顺时而凋。秋在成熟的尽头走近冬,冬的潜藏又是春的开始。大自然就这样互为孕育,生生不息。霜降,也为这成熟丰美、色彩斑斓的秋天,画上了绝美的休止符号。人生亦如此,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没人能躲得过。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又何必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呢?

(原载《新邹城》)

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麦收如歌》《千年古村之谜》;报告文学集《回望初心》,纪实文学集《我的前半生》《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

壹点号 尼山布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