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追星,但是看过《少年包青天》中李冰冰和任泉在其中的精彩表现,都会对李冰冰印象深刻。无意中刷到李冰冰生日,她晒出的侄子侄女给她的生日礼物-孩子们心中的李冰冰的样子,我心有感慨。

没想到我都两个孩子了,李冰冰仍然青春靓丽,风姿不减当年。
李冰冰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陪伴孩子的时光嗖地一下就过去了,孩子们温柔了她的岁月,美好了她的时光,让她的生日变得与众不同和有意义。
李冰冰表示不理解孩子们的画,为什么她头顶都有一个圈儿?在孩子们的解释中,她才得知,原来是因为她爱扎揪儿,真的是简单形象。孩子们的画作真是暖心又可爱!
不愧是琴棋书画精通的演员,会在孩子们的涂鸦中读懂孩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评价孩子画得像不像。虽然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不妨碍她懂孩子的绘画特点,从而读懂孩子的绘画。
可是,我们中的很多家长,却经常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孩子,觉得孩子的涂鸦乱七八糟,有什么好看的?从而在家长的不懂和无知中,破坏了孩子的绘画热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美的认识是天生的。而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画家,不是教孩子绘画技巧,而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审美和鉴赏力。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书中讲道,人一生的教育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如果幼儿时期的画被否定,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幼儿时期的发展,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可能被否定。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读懂孩子的画,保护他们的绘画热情呢?
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不一样,不要用成人视角看孩子的画
在宝宝出生后,我们不会要求她们会说话、会走路,而是遵循宝宝身体发展规律,给他们提供帮助,给他们时间去发展大运动,学习说话。在宝宝添加辅食后,我们不会要求她们吃成人的食物,而是分阶段提供各种各样的辅食,烹饪出可口的食物适合她们。
孩子们的绘画也是如此,他们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色彩单一到色彩丰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角度,来评价孩子的绘画好不好,像不像,更不能说孩子画得两只眼睛不一样,鼻子太小等等。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书中讲道,孩子并不是个头上小一号的成人,无论是零岁的孩子、一岁的孩子或3岁的孩子都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体验。他们和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来评价孩子的画,也不要用大人的认知来给孩子提要求,让他们这样画那样画。否则,就会打扰孩子创作的热情,破坏孩子的绘画兴趣。
用正确的方式,读懂孩子的画画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书中讲道,孩子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只有他们的画被听见,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
在孩子绘画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准备的环境和纸笔,让他们自由地涂鸦,不要打扰他们。在孩子绘画完毕或者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欣赏的目光询问孩子,让他们讲出来。
书中讲道,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听画方法。如果是2-3岁孩子,我们可以问“这是什么”,要听他们给画赋予的意思。四岁以后,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他们在做什么”,听听孩子们画里的故事。
但是,让我们听孩子画画,不是一直在孩子旁边询问他们画得什么,打扰孩子的绘画。而是在孩子绘画完后或者休息的时候,让他们讲给我们听。
所以,对于孩子的画,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等到孩子六七岁以后,再去系统地学习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用正确的夸奖,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
“画得真好看!”
“很好,不错!“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来夸奖孩子,大人以为自己已经在看见孩子了,其实带给孩子的是失望和沮丧。这种夸奖在孩子看来就是敷衍和无视。那么,对于不懂艺术的我们如何来夸奖孩子的绘画呢?
我在带大宝上绘画兴趣班时,每节课结束前都会有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结束后,老师都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孩子的涂鸦。
1、夸孩子的点线面:这里有点、有线,这个点和线连起来了……比如在大宝一岁多拿笔涂鸦,我会夸她的有些点大肯定用笔力度重,有些点小用笔力度轻。
2、夸孩子的色彩搭配:冷暖色搭配,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红色和蓝色混合出现什么颜色等等。
3、夸孩子绘画的布局:这幅画树在上面,小草在下面,错落有致……
4、表达孩子绘画给我们的感受;我觉得这根线条特别有趣,你是怎么创作出来?
最主要的是夸细节,夸孩子关注的地方,表扬孩子的努力,然后和孩子一起把他们觉得好的作品收集起来或者挂在墙上,从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绘画被看见,被重视,那么她们就会想要表现,想要绘画更多的作品。
也许我们不是画家,不懂绘画,但不妨碍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夸奖孩子,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
写在最后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能用很短时间画的像大师,却用一辈子去学习画的像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我们看不懂孩子的绘画,但我们可以用心去听孩子的绘画,去感受孩子的涂鸦,用正确的鼓励来呵护孩子的绘画天赋,保护她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