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曾国藩说话的艺术,保住林则徐和唐鉴两大忠臣,计谋游刃有余。由于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在首席军

作者:吴学华看天下

#历史#曾国藩说话的艺术,保住林则徐和唐鉴两大忠臣,计谋游刃有余。

由于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在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等主和派的弹劾下,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曾国藩也与唐鉴他们一样非常同情,但他没有卷入朝廷的战、和两派之争,毕竟自己官职卑微,说话也没有分量。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国藩升侍讲学士,为从四品。这个时候的他,有机会跟着唐鉴和倭仁他们几个人,一起陪同道光皇帝听学,他离权力中枢又近了一点。

这时候,朝廷开始有人向皇上进言,替林则徐说话,皇上也觉得有些委屈了,毕竟林则徐是受命去广东禁烟的。也就是说,事后替皇上背锅呢!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学生,曾国藩始终看着朝廷上的动静,之前和唐鉴他们一起,用寥寥数语,保住了林则徐这位大忠臣,已经有些令穆彰阿有些不满,所以当朝廷上传出皇上有意起用林则徐的消息后,穆彰阿把曾国藩叫进府内,要试探一下这个学生的忠诚。

穆彰阿对曾国藩说:“今日内廷觐见,皇上言群臣之意,要起用林则徐,皇上乃心善之人,不忍拂众人之意,你可知晓此事?”

穆彰阿之所以找曾国藩,是因为他得到准确消息,是唐鉴他们那帮理学文士,几次帮着林则徐说好话,皇上的耳根子软,没有多大的主见,听他们的话说多了,自然也觉得有些愧对林则徐,起用一下算是弥补。穆彰阿这么说,是有些怪曾国藩,听到唐鉴那帮人帮着林则徐说话,怎么就不告诉我一声呢?你小子能有今日,都是我帮着你,该不会不懂得知恩图报吧?

曾国藩听懂了穆彰阿话中的意思,当即跪下替自己叫屈起来:“学生知恩师乃当朝重臣,受群臣敬仰,且深得圣意,故不敢多言,恐他人疑心学生行为不端!”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学生跟唐大人进宫侍讲,确实听诸位大人替林大人说情来着,学生卑微不敢多言。学生亦知晓朝中大臣多有上书替林大人叫屈者,恩师定然明白!”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先给穆彰阿戴一顶高帽,然后暗示穆彰阿在宫里有内线,唐鉴他们的那些话,肯定会传到穆彰阿耳中的,无需他多事,而他作为唐鉴的学生,如果出卖老师,那可就显得太小人了,属品质问题,说轻了就是行为不端,说重些,就是人格低下,以后还怎么混呢?

接下来,他说明自己的苦衷,只是一个小官,在皇上和诸位大人们面前,哪有他说话的地方呢?再者,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上书替林则徐说话,那是主战派的人在搞事,你穆彰阿作为朝廷重臣,怎么不知道这点风向呢?

穆彰阿被曾国藩这几句滴水不漏的话,塞得说不出话来,是啊,完全是他自己失察,怎么还敢质问门生的不是呢?

说到后面,曾国藩竟然痛哭流涕起来:恩师帮忙了我,才得以顺利通过皇上的考试,我头上的四品顶戴虽是皇上所赐,其实是恩师给的,恩师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感恩还来不及呢,哪敢背叛恩师呢?学生是个实诚人,实诚人做实诚事,要是别人逼学生背叛恩师,学生宁可死也办不到哇!

曾国藩在翰林院中混得这些年,早已经将官场上的那一套学到手了,他这一番表明心迹的表演非常到位,以他的资质要是混影视圈,拿个小金人大奖,完全不在话下。

穆彰阿顿时被曾国藩的表演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即亲手将他搀扶起来,好生安慰了一番:老师不是不相信你,此乃非常时期,要多留一个心眼不是?

曾国藩自然对恩师的疑虑表示理解。

穆彰阿接着和颜悦色地问:你觉得林则徐这人如何?

穆彰阿与林则徐暗中过招,不可能不知道林则徐的为人。曾国藩知道林则徐尽管反对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所以他对林则徐的思想,是认同的,可他在恩师面前,不能那么替林则徐说好话,但他也要保住林则徐,不会再被穆彰阿陷害。

同样的意思,该怎么说,反映了一个人说话的水平和智商,曾国藩对穆彰阿说:学生并未见过林大人,只是听别人说此人性格刚毅,办事认真,曾经在任上治水患,颇有成效,唐大人那里还有一本林大人所著的《北直水利书》,学生还没来得及找机会拜读呢!

他这番话里,没有一个字是说林则徐作为主战派,是怎么和穆彰阿过招的,那就避开了话题的尴尬。他只是听别人说林则徐的为人怎样怎样,而且摆事实讲道理,说林则徐确实办了不少好事(治水患),连唐鉴那里都有林则徐的书。林大人因外交的事而遭贬,如今被皇上起用,皇上乃千古明君,定然知道该怎么用林大人。学生认为,恩师没有必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穆彰阿从这番话里同样找不出半点漏洞,曾国藩并没有帮林则徐说好话,所说的那些话,都是众所皆知的。

他也在暗示穆彰阿,林则徐是个实干家,是个真正能办事的人。既然皇上要用,那就让皇上用呗。你作为内阁军机大臣,该怎么让皇上用了林则徐,用在哪里,那是你的本事,别让林则徐跟英国去闹,不就行么?

曾国藩是一个高手,更是一个可以被学习的高手。

如何抓住事业机遇,最大限度排除通向成功之路的人为障碍,

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上得心应手,打开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历史#曾国藩说话的艺术,保住林则徐和唐鉴两大忠臣,计谋游刃有余。由于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在首席军
#历史#曾国藩说话的艺术,保住林则徐和唐鉴两大忠臣,计谋游刃有余。由于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在首席军
#历史#曾国藩说话的艺术,保住林则徐和唐鉴两大忠臣,计谋游刃有余。由于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在首席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