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在北京故宫,有这么一块石雕,高51.5厘米,宽43厘米,上面雕刻着两个人,为一男一女。画面中并未雕刻衣物纹理褶皱,显然双方为“坦诚”相见。男子头戴冠,右臂绕过女子肩颈、右手搭女子右乳,左手下伸;女子束发,右手抓住男子左臂,左手搭在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亲吻状。201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九十周年院庆期间,这座公开展览的石雕被定名为“石男女拥抱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这可不是什么现代艺术品,而是实打实的文物,考证为东汉时期石刻,距今应超过1800年了。此石雕是1941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出土的。由于很多年前当地人便在此地开采红砂石,随着挖掘的深入,很多古代墓穴被破坏。后来当地政府持续的进行深度保护,墓穴周围逐渐长满野草树木,也使遗址被保护下来。距江口古镇不到两公里有寨子山,岷江从山脚下流过,沿着岷江西岸边的一条小路往山上走100米左右,有条红砂石砌成的石梗,石男女拥抱像就是在那儿出土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其实从寨子山到江口古镇,再到仙女山,这一带发现的汉代崖墓有近2000座。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到此进行发掘,在寨子山半山腰上按崖墓编号,此石雕出土于550号墓。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石雕的位置在墓门第三层门楣上,也许墓主人想要充分体现夫妻二人活着时的恩爱与亲密。谁说中国古代人封建、保守,这不挺开放的吗?不但不比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石刻差,也并不输于当代的雕塑或绘画等艺术品。其实此类形象,在大陆古代的画片儿、石刻、陶俑或瓷器等领域中屡见不鲜,称为“秘戏图”,是祈求夫妻恩爱、生死与共,或多子多孙、香火绵延的寓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不过这个石刻出土的年代,人们反而是保守的,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当地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考古队的发掘者也感到一丝尴尬和不安。按照惯例,石雕应该在原地保存,但当时观看古墓发掘的群众很多,男女拥抱像面世的消息则引来了更多的旁观者。周围是田地,正在生长的麦苗都被严重踩踏,这引起了地主的极度不满。更有不少人出于“维护伦理道德”的角度,认为它“有伤风化”,鼓动群众要上前砸掉这“不雅之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川康古迹考察团的负责人无奈之下,不得不给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李济写信,提出将图像凿下的建议。建议被采纳支持,然后经过考古学家与石匠的共同协作,这件拥抱像被完整无损地切割下来,运到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库房里进行保存。其实所谓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经蔡元培等人的倡议而建的,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大陆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抗战胜利后,男女相拥像从库房移至南京博物馆,后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解放后,学者郭沫若见到这块石雕的时候,还给它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天下第一吻”。北京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皇宫,这谁都知道,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但是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依旧住在后宫,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前清小朝廷赶出皇宫,溥仪11月5日晚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至此皇宫才真正腾了出来。第二年、民国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才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您注意,虽然北京故宫比南京博物院开放得早,但它成立于明清皇宫原有建筑基础上的,而不是新建。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天下第一吻”!

从1925年10月10日开始,紫禁城才改叫故宫,所以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的九十周年院庆(2020年是六百岁 “生日”)。当时宝蕴楼、慈宁宫、午门的雁翅楼、东华门等四个新区域正式对观众开放。这四个新区域内陈列着众多国宝级文物,其中就包括这块号称天下第一吻的“石男女拥抱像”。由于东汉是公元25年—220年,所以这块石雕的年代,至少1800年了,名副其实的千年文物。既然能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览,那就说明它有着自身的意义、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时代发展到今天,不会还有人“固执”的认为它有伤风化、伤风败俗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