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历任首长——第二副军长罗炳辉(15)

作者:赵连军
新四军历任首长——第二副军长罗炳辉(15)

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的罗炳辉将军。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17日,蒋介石悍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同日,新四军将领通电全国,愤怒声讨亲日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20日,中共中央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盐城成立,全军共9万余人。第四、第五两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及地方武装组建成第二师,共有1.8万人,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罗炳辉任副师长。第二师下辖第四旅、第五旅、第六旅、独立旅兼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师部驻盱眙县黄花塘。

3月18日至25日,第二师经过凤阳山、朱家湾、瓦屋刘战斗,粉碎了日伪军3000余人对津浦路西的“扫荡”。路东各部在莲塘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使部队素质、战术水平、战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新四军历任首长——第二副军长罗炳辉(15)

罗炳辉和张云逸在一起

此时,日本侵略军积极南进,从华中调走几个师团,失去举行大规模“扫荡”的能力,转而采取以各据点为“点”,逐步以公路连成“线”的战略措施,企图达到扩大伪化区、蚕食根据地的目的。为粉碎日军阴谋,罗炳辉于4月间指挥了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反“点”“线”连续作战,在广阔区域里同时出击,皆大获全胜。特别是在金牛山战斗中,罗炳辉初试了他创造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打得日伪军首尾不能相顾,损失500多人。反“点”“线”作战的胜利,极大地震动和刺激了日本侵略军。5月下旬,日伪军5000余人“扫荡”津浦路东,以为报复。5月28日,日军第十一师团的步、骑、炮兵和伪军2000人,四路合击驻来安的第四旅第十一团,经两日激战,打退了敌之进攻,毙伤日伪军300余人。6月3日,第四旅第十团在车棚抗敌,毙伤其50余人。日军在受创后,退回各据点,从此再也不敢“扫荡”路东了。路东根据地成为华中最为稳固的根据地。5月6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会议上所作《关于地方党问题》的报告中,热情洋溢地说:“皖东,特别路东根据地的工作,与华中其他根据地的工作比较,是最好的,最正规的!” 1941年度,第二师被评为新四军的“全军建军模范”。此后,罗炳辉威名远播,成为华中根据地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使日伪闻风丧胆。

因为淮南根据地在华中最为稳固,1943年初,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从苏北迁到二师师部所在地黄花塘,直到抗战胜利。军部到达后,第二师师部移驻来安县大刘郢。

1943年2月,淮南根据地精简机构,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由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任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新四军历任首长——第二副军长罗炳辉(15)

罗炳辉(右二)和战友们在一起

自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中共为了争取改善国共两党关系,加强团结,做了多方努力。1942年12月,日军进攻大别山李品仙部和豫南汤恩伯部,新四军主动声援。1943年2月,日军围攻韩德勤部,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念旧恶,主动击敌以援,罗炳辉部以奇袭攻入淮阴城,使日军全线震撼。但是到3月间,蒋介石却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5月,调黄河河防大军企图闪击陕甘宁边区,反共高潮达到顶点。在淮南,则有李品仙以第一七二师的两个团“清剿”寿县地区;以桂系主力8月起犯津浦路西根据地,9月17日抢占路西门户界牌集。

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淮南地区的军事进攻,罗炳辉亲率野战司令部赴路西指挥自卫。战前,罗炳辉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指导军训,以村落攻击、野战出击的战术教育为主,以技术教育为辅,加强全军的学习和研究,以掌握桂顽的作战特点。10月27日,罗炳辉以十四团的两个营,一举拔除定远外围陈圩子据点,全歼顽化伪军徐郁堂部200多人,扭转了路西局面。10月30日,桂顽主力第一七一师猛攻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五团五尖山阵地。罗炳辉亲临火线指挥,命令示敌以守、以弱,教育指战员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吸引顽军。桂顽在国民党军队中,向以能征善战著称,山地尤为擅长。顽军见五尖山阵地枪声稀落,愈加猖狂,轮番发起猛冲。罗炳辉命令不要打急了,以守住阵地为度,尽可能多地射杀顽军。指挥所里,罗炳辉手举望远镜,站在观察口,一个多小时不言不动。他敏锐地察觉到顽军在一次接一次的强攻中已锋芒锐减。当他看到顽军后方有人开始运伤员时,便炸雷似地大喝一声:“敌人要跑!”遂下令反攻。桂顽做梦也想不到新四军有这样多的兵力和这样猛烈的火器配置。结果,桂顽死伤甚多。罗炳辉命令所部除打垮桂顽外,11月3日重创陶庄王华锦部,11月下旬重创谢家圩子牛登峰部,给国民党顽固派以沉重打击。此役后,桂顽一年多不敢进犯。在桂顽军中,称五尖山一带是攻不破的“罗炳辉防线”。

新四军历任首长——第二副军长罗炳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