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学分层走班后想换班?松江一中为两名学生开了一场听证会

作者:上观新闻

前几天,松江一中高一(8)班学生沈星(化名)向学校提交了一份换班申请书,并在申请书中高调“表白”前数学任课教师汪晓晶。同时提交换班申请书的还有高一(10)班的明浩(化名)。原来,这学期,松江一中推出了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两名学生都因班级变动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数学分层走班后想换班?松江一中为两名学生开了一场听证会

两天后,由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听证专家团”为这两名学生办了一场听证会,还搬来了摄像机全程录像。按照听证会相关规定,如果未达成愿望,学生还可直接向校长提出申请。

申请换班 先自陈再讨论

在这场颇为严肃的听证会上,沈星讲述了她和汪晓晶之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汪老师的教学风格,也非常喜欢上汪老师的课,相信跟着汪老师学习,我能继续进步。”在5分钟的自我陈述中,沈星将数学成绩从74分提升到115分的秘诀指向了汪晓晶“知心大姐姐”般的引导鼓励式教学。明浩则将申请理由重点放在了上学期期末考试发挥失常上。

听完两个孩子的陈述,“听证专家组”的成员们坐不住了,大家纷纷发问:“有没有反思过除了粗心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如果调换到汪老师带教的班级,你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吗?”“本次分班并不是单次考试一锤定音的结果,而是参考了多次数学考试综合得分,能客观分析一下目前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短板吗?后续打算怎样改进呢?”

数学分层走班后想换班?松江一中为两名学生开了一场听证会

一番“你问我答”后,沈星获得了2票“同意”、5票“不同意”,明浩获得7票“同意”。最终,全票通过申请的明浩如愿调配到了心心念念的班级,沈星的申请则被驳回。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杨健解释:“经过商讨分析,听证会专家组成员认为,沈星的进步和汪晓晶老师课后的耐心指导不无关系,但也说明她本身学习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而汪晓晶老师新带的班级节奏相对较快,如果换到这个班,沈星很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

听证会结束后,虽然换班愿望迫切,但沈星放弃了继续向校长提出申请的机会。“虽然申请失败,但我获得了另一种成功。成长路上难免会经历一些不如意,试着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去挑战。”沈星感慨道。

个性教育 既关注又爱护

“听证会其实也是一堂充满个性的师生探讨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收获。”杨健介绍,开学之初,松江一中确定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视角的“个性化教育十大关注点”,重点关注“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个性特长、差异性被尊重”“选修(社团)课的可选性”等内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便是个性化教育的一次全新尝试。

“个性化教育,前提是承认学生在智力、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数学个性化教学需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学生的数学差异为依据,以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潜能充分展现为目标,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高一数学备课组组长王瑾告诉记者,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既包括学生的分层,也考虑到了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的分层。

数学分层走班后想换班?松江一中为两名学生开了一场听证会

“关注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要义,爱护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初衷。”在学校校长潘建荣看来,“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从“学校的学生”转向“学生的学校”。他认为,“学校的学生”反映的是一种学校本位观,折射出的关键词是“教育”和“管理”,而“学生的学校”反映的是一种学生发展本位观,折射出的关键词是“学习”和“服务”,身处其中的学生将更加自由、更加幸福、更加有能力主导自己人生的发展追求。“这学期,我们将通过‘添加’‘倒置’‘变脸’等系列流程再造措施,落实推进个性化教育。”潘建荣说。

■记者 王梅 文 松江一中供图

■文字编辑 杨露 许萍

■栏目责编 树征宇 ■栏目主编 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