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出身、惊世的才华、叛逆的爱情、华丽地出走、安静地老去、孤独地离世。如同一场大戏,锣鼓喧天的开场,赢得了满堂喝彩却戛然而止,只留下空空的戏台和散落在地上被风翻动的戏文,这就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一生渴望爱,渴望被爱,但亲情让她失望了,爱情也让她失望了,于是,她开始冷眼看这人世,她太孤独了……

所以爱情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但似乎她特别喜欢描写戛然而止的感情,也许在张爱玲眼里,“最让人回味的爱情就是还没有爱够,就戛然而止了。”
《多少恨》这本书中的女主人公虞家茵和男主人公夏宗豫恰恰就是这样的,她们的爱情纯粹美好又苍凉无助,最后女主人公以远走他乡来结束这段恋情……
虞家茵,穿着黑大衣,乱纷纷的青丝发两边分披下来,脸色如同红灯映雪。她那种美看着仿佛就是年轻的缘故,然而实在是因为她那圆柔的脸上,眉目五官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正如一切年轻人的愿望,而一个心愿永远是年轻的,一个心愿也总有一点可怜。
这就是书中的女主人公虞家茵,从小她和母亲就被父亲抛弃了,父亲又有了新的家庭,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虞家茵体谅母亲的艰辛,因此一毕业虞家茵就独自来到上海工作。
男人年轻的时候不知是不是有点横眉竖目像舞台上的文天祥,经过社会的折磨,蒙上了一重风尘之色,反倒看上去顺眼得多。家茵手里捏着张票子,票子仍旧搁在柜台上,向售票员推去,售票员又向那男子推去。
这就是虞家茵与夏宗豫第一次巧遇,因为一张电影票。电影结束后,原本以为不会再有交集的两个人,第二次相遇竟然是因为虞家茵做了夏宗豫女儿的家庭教师。
夏宗豫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他和妻子的婚姻是个存在多年的悲剧,可他任其半死不活地拖着,既没有勇气离婚,也想不出办法改善关系,以至于女儿的学业被耽误,性格越来越古怪。
夏小蛮是个孤独的孩子,父亲整日忙于工作不见踪影,母亲常年在乡下养病,这偌大的房子里,只住着她和佣人夏妈。也许就是因为孩子很孤独,夏小蛮对温柔的虞家茵十分的依恋。
小蛮并不知道她依恋的这个女先生,也正是她的父亲一见钟情的女人,而小蛮病重时说的那句话:“老师你别走”,却坚定了夏宗豫喜欢虞家茵的决心。
电影院的相识,礼品店的邂逅,都为虞家茵和夏宗豫两个人的恋情展开做了铺垫,他们逐渐了解,一起谈心,看电影,享受着恋爱的欢乐。
外貌有这样的改变,而她一点都不诧异——她从前太恨他,太"认识"他了,真正的了解一定是从爱而来的,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种奇异的彻底的了解。
虞家茵是恨自己的父亲的,但是她却又很无奈,她的父亲是一个有求于女儿时,舔着脸说好话,一旦不能如愿,立刻向女儿泼脏水,以泄心头之恨的人。
而令虞家茵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父亲为了抱上夏宗豫这棵大树,竟找到夏宗豫妻子那里,并和夏宗豫妻子说“只要女儿能进夏公馆的门,可以不要任何名份”虞家茵父亲的这番话,令夏宗豫这个没有知识文化的妻子大为赞同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虞家茵这个自立自尊、深明大义的女孩为了给小蛮一个完整的家庭而选择离开,虞家茵不想让小蛮和自己一样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和这本书,使人陷入深深的沉思,虞家茵恨吗?显然不是,恨是有力的,是强硬的,是尖锐的而虞家茵恰恰不是这样的,书中的恨更像是一种遗憾,无助、无奈、想抓还无法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