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作者:新锐散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先生登临荣成域内崂山。登高望远,在崂山东南方向有一个金蟾形的山包名叫御驾山,听说是当年秦始皇登临的地方,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

壬寅年正月初九,这个心愿如愿得偿。

崂山屯村志与荣成御驾山只隔了一条土路。我们在崂山屯村微笑听雨的带领下,在松树掩映的土路上穿行,只一袋烟的功夫,御驾山山顶陡石横空劈来。

御驾山 风景这边独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从御驾山东北一处入口登山,在行进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荣成联络处一行九人,一边抒发对御驾山初见的新鲜感,一边避开稀疏矮小的松枝逶迤蛇行。上山途中,因为看不到山顶的景色,感性认识中的御驾山就是一个矮到不能再矮的土山包,不似别的山陡峭高大。可是等我们拨开松树走到山顶,看到峭立的石壁——“别有洞天”的词不由的从心头冒出来。

正在大家踌躇不前,不知道如何登上陡峭的山石时,登山“小旋风”、从来不用登山杖的麦子小姐姐,已经爬到飞檐状的大石头上载歌载舞了,我们同行的几个差点被她惊掉了下巴,可是淡定姐麦子已经招呼着我们赶紧列队,她为我们定格下这一精彩瞬间。大家登顶的快乐和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意全锁定在这小小的方寸间。

不过,麦子小姐姐那个“顶”,也仅有三人登过。我迂回到她的下方、北边比较平缓的地方,去追踪北边的那块形似“双鱼”的大石头。

与第一高度的“飞来石”巧妙的避过。往大鱼的头部靠近,后边的小伙伴开始关切的叮嘱,“别涉险,别涉险……”我一回头,再看麦子小姐姐刚刚登临的石头时,这个角度再看石头的险峭程度,不由得冷汗直冒,但不敢将这份惊悚发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我站在“双鱼石”的头部,往北看崂山,就觉得“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语不虚。

远处的崂山山石挺拔峭立,山上植被茂密。山脚下阡陌纵横,山南处荣乌高速似一条飘带将崂山和御驾山形成两个遥相对望的兄弟。崂山的东边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海海鸥、大天鹅、白鹭、灰鹭等在海天翱翔。东北角的荣成地标樱花湖、体育公园清晰可见。站在山上不同的角度,视野不同,景色不同,但移步一景,景景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想攀上“双鱼石”绝非易事。同行的大驿土老师率先登山鱼的脊背,做“骑鱼”姿态,我仿之,但惴惴不敢“骑鱼”,小心翼翼的侧坐鱼脊。后桥梁、喃喃老师亦在我们的牵拉手拽下,并行侧坐鱼脊。有微笑听雨妹妹定格之。随即,小伙伴纷纷效仿,一时间,男男女女并肩于大鱼背脊,有同行的霞妹妹为我们定格最美好的瞬间,众人大悦。

正如上山容易下山难,上鱼脊容易,下鱼脊没有那么简单。“领头羊”大长腿的桥梁老师第一个下来,接着,他在下边接应,道不远人、大驿土两个暖男在后边护卫,一众人等慢慢下得“双鱼石”,不在话下。

不走回头路,下山路,另辟蹊径。

下得“双鱼”石,再看麦子第一次登顶的石头侧面,吾两股战战之。

下行山路坡缓,光线温润,紧缩着的心也渐渐的放下了。

老朋友南蛇藤,那种暖暖的橘黄色,瞬间温柔了惊魂未定的心。登顶的绝妙、惊险、刺激、兴奋瞬间被平静的岁月静好安抚,微风不燥,春天真的来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一棵松树倔强的在石缝中泼辣的生长着,在春风中,这抹绿那么恣意、自在、自由的活成了它自己想要的样子。让我们艳羡、钦佩。

近距离再看这些石头,突然就没有了征服的欲望,就像中年的我们,经历了种种生活中的磨难和酸甜苦辣,就会与时光相安,与万事言和,让往事清零,让一切随风。

人文厚重御驾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据民国荣成县志记载:御驾山在崂山东南二里,高二百五十尺,建修于康熙年间,三月三日会期,极其兴盛。

荣成境内历史上庙会较多,起初人们到庙上进香祈祷,后商贾逐步介入,百货所聚,形成一种特殊的传统贸易场所。清末明初,荣成庙会30余处,庙会一年一次,多在春季,会期多为5天,期中为正会。

旧时每逢庙会,百姓云集,客商远道而来,盛况空前。人们除看戏、烧香拜佛求仙外,主要是采购物品。庙会商品花样繁多,粗细土杂品样样俱全。

有资料记载,御驾山庙会会址在今崂山镇崂山屯村,会期三月三日,参加者达万人之多。交易有小海产品、各色杂货等。1940年日军侵入县境后,庙会全部停业。

御驾山庙规制尚不清楚,听本土资深文史老师桥梁介绍说,他曾经十数次踏访御驾山,御驾山庙有大殿和耳房组成,这个大殿坐落位置两边高、中间低,就像一个船型的地形。而大殿在中间,很平坦。大殿遗址处相传有两棵一雌一雄、长势雄伟生命力旺盛的白果树(银杏树),树冠饱满好像擎天华盖,非常壮美。据山脚下崂山屯村的70多岁的王姓大叔回忆说,小时候在斜口岛海上讨生活,远远的就能看到这两棵白果树的华盖,一看到这华盖,就找到了家的方向。在村子里仰望,夕阳下,太阳的光在树叶间形成的星芒,煞是好看。树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小时候他们小伙伴没少爬树摘白果,掏鸟窝,在白果树荫下,凉风习习,海边人从没有内地人的那种暑热难耐的感觉。

桥梁老师指着庙会遗址说,当时的御驾山庙会规模大,有一个戏台,赶庙会的人坐在北边的山坡那里看戏台上的演出,熙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庙会现场,看大戏也是物质贫乏时期人们文化生活的最高享受,犹如八十年代早期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期盼。他还介绍说,站在遗址的东边耳房的窗户往南看,可以看到外边一个人形石。他也曾在遗址的西边往下的地方发现了碗和贝壳等物品,还有很粗壮的白果树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我们跟随桥梁老师行走,果然在遗址的不远处,发现一个顶天立地石柱旁,有一个“人形石”。眉毛胡子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与周边山石被炸裂等不同,这处的山石,一高一低,一左一右,一壁立,一浑圆,相安于时光,彼此守候,彼此陪伴,也许是源于人们心底里对“人形石”的一种敬畏吧,才使它们免受人为的打扰,才有了这荣成民国八景之一“御驾山”上的一个灵性的、自然的神来之笔,安然于时光深处,见证御驾山的前生与今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民国荣成八景之一的“御驾山”与西北的道光八景之一的“崂山云洞”同为荣成名胜。而有关于庙会上的一个传说也与“崂山云洞”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每年的二月十八日至三月二日,为玉驾山庙会期,前来赶会的人,络绎不绝。上世纪初的一次庙会上,崂山前的宁家村在庙会上贴了一张寻人启事。该村宁老汉家的女儿在一个大雾的早晨,从其姥姥家回到宁家村的路上神秘失踪。宁老汉在沿途村落逐一打听,都说没见过该女子。延至一个多月,仍然毫无音信。于是,宁老汉趁庙会人多之际,便贴了一张寻人启事。这张寻人启事被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和尚发现,他向宁老汉问清女儿的生日时辰后,给宁老汉留下一句话:“一个月之内,你的女儿会回来的。”

十日之后的一个中午,宁老汉夫妻子正在家中准备午饭,忽然听到里屋隐约传来女子的呜咽声,宁老汉夫妻连忙跑到里屋一看,正是他们丢失多日的女儿。他们很奇怪女儿是怎么进来的呢?

女儿向父母讲述说,那天大雾的早晨,她从姥姥家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年轻英俊的后生,头戴礼帽,身穿长袍,文质彬彬。后生问她去哪里,她说,去宁家。后生说,咱们正好同路。于是女子就跟在后生身后走。因为雾大,不知不觉中,她被后生领到一个小屋子里,炕上坐着一个老太太,称是后生的母亲。这母子俩对她十分和善。后生每天出去回来都带一些食物给她吃。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只有一种食物没法吃,这被后生称之为面条的,她看到的却是海蚯蚓。几天后的一天,她听到外面有一个声音说:宁家的女儿走失,全家都急坏了,请速送女子归家。老太太和后生决定将她送回家。后生对她说:“爬到我背上,别睁眼。”女子便爬到后生的背上,不多时,后生说:“睁开眼睛吧。”当她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已经坐在自己家中的炕上了。后来,人们纷纷说这是崂山云洞里的狐仙所为。有胆大的曾爬进云洞里,发现里面十分宽敞还有一块平整的大“石炕”,可容纳100多人就坐。

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大多是流落在民间的传闻于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延续至今,在此对它的真实性不做探究,不过这些经过不断修改加工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让我们对御驾山庙会和崂山云洞有了一层神秘感。

只此青绿御驾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御驾山最有特色的景物是石头。所有的石头上都长满了地衣,如铜绿锈斑,显得斑驳陆离。石体上坑坑洼洼,大概是雨水腐蚀,日晒风化的结果。经过岁月的斧凿,山体崩析龟裂,到处怪石嶙峋。山顶上,有的巨石成崖,陡险如削,似一仞寒光宝剑直刺天空;有的则乱石堆叠,危如累卵;有的则片岩横空出岫,摇摇欲坠,其下的托石似乎奋不顾身,大有力挽同类垂危之势。于是,山石形成了犬牙相衔、双鱼飞翔、伏虎欲捕、双象依偎、猿猴悬壁等险峻之象,让人心惊魄栗,叹为观止。

这个季节,杜鹃花在来的路上,“只此青绿”是此时御驾山的主色调。树是绿的、石头地衣是绿的、万物生发复苏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待不远的将来,春暖花开时,我还会再来,来看满山的映山红,来跟这青绿来一场宿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御驾山还有这样充满神秘感的传说

胡英丽,荣成市作家协会会员;1967年生。文字散见于《荣成文艺》《荣成时讯》《新锐散文》《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