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一切皆是手段

究竟什么才是“道”?作为平凡人的我们,道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么使用道?

道象征着天地规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道理和规律都是不固定的,我们熟知的各种定理和公式在不断的更替迭代,我们熟悉的工具在不停的更新换代,甚至是一加一这种浅显的问题有的时候也不一定会等于二。

但是天地的规律就不一样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老病死、弱肉强食,这是天地的规则,而“道”象征的就是天地的规则,完美的解释了天地运转的规律,但是天地的规则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全部解析,所以“道”无处不在。

什么是权谋?权代表着权力、利益,谋代表着谋略、智慧,权谋二字实际上就是人生在世的智慧。

世间没有真正的善,也没有真正的恶,所有做法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

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大人物应该能够看清楚局势的变化,明白事物兴亡的道理和规则,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局势,懂得隐退,在合适的时机到来前,应该学会沉默隐伏,不要轻易的暴露自己。

大家觉得这是仁义之道吗?这很明显就是权谋之道。

道、德、仁、义、礼是五种品德,能够理解学会这五种品德只是第一步,能够钻研和利用这五种品德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

这里的“德”不是品德的意思,而是通“得”,获得的意思,真正的有德者,应该使万物都有所获得。

仁是什么呢?仁不是仁爱,仁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它的表现为仁慈、关心、爱戴和同情。如果让别人产生了这种情感,他们就会表现出相对应的行为。

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一切皆是手段

如果我们遇到了倒地的老人到底应不应该扶?如果扶了,会不会被讹,会不会被敲诈。

如果不扶,会不会就因此失去了善良的这种品质,就不算一个善良的人了呢?

再通俗点来说,我的本心不是要做一个好人,而是我应该怎么让他人感觉我就是一个好人,这个就是纯粹和权谋的区别。

我们思考的是我自己应不应该善良,而谋略者思考的是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善良最大利益化,这就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这就好比是说这个世界上的圈子有很多,有的圈子里都是恶人不干好事儿,有的圈子里都是善人不做坏事。

如果想融入恶人这个圈子,那么我首先就伪装成一个恶人,恶人讲究侠义,那么我就要表现的侠义,好人讲究品德,那么我就要表现出好的品德,然后利用恶人的侠义和好人的品德去完成自己的目的。

我们在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中,必然会碰上诸多的麻烦,面临诸多抉择。

比如说我如果产生欲望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现在就想躺平,我就想纸醉金迷,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嗜禁欲,杜绝不良的嗜好。

可能有很人觉得这就是心灵鸡汤,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方法。

对有目的的人来说,不良的嗜好就是一种牵累,或许他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暂时的舒适欢愉,但长远来看,它只会拖我们的后腿。

如果我想要做一个服众的人,我应该如何避免自己出现太多的过失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抑非损恶,不做出不合常理的行为,或者说超过自己权谋和预料的事尽量不去碰,减少邪恶的念头和行径。

怎样才能避免被他人污蔑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贬酒阙色,也就是说避免酒色,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在这之前我可以忍辱负重。

有人说众生皆苦,这是因为欲望,但是只要存在于世间,人就必然存在竞争,存在欲求。

要么你就选择遁世,逍遥自在,要么就入世将道理贯彻到极致,想要脱离困境,就只有这两条路。

怨恨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不肯放过他人小的过失,忧患的出现在于我们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谋略。福报是因为积善,恶报是因为积恶。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都听过上一代人的劝导,但自我的观点使得该错的路还是会错,到了一定年纪,历史又会重来,同样的,我们也会劝导下一代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该错的还是会错。

等到了垂暮之年,下一代人又会感叹,这就是命啊,殊不知这个不是命,而是你自己忽略了正确的选择和做法。

我们难道没有能力去规避这些错误嘛?当然有,但是人生的道路和正确的做法,靠劝是没有用的,这个要自己去看,自己去悟,自己去谋划。

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尽管到了垂暮之年,人生还有的是有机会的!

一日三省吾身,这是成长最好的方法,但问题是我们普通人该从哪方面去自省,自省以后,我们又没有像孔子这样的老师,即使我发现了我自己的不足,又有谁来教导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