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前几天,我们去外地商谈一个项目。在飞机航班上,邢老用餐巾纸画起草图,这一幕让我深受感动。”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副院长刘威感慨。

刘威口中“用餐巾纸画草图”的正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邢同和。从业60年,邢同和主持、负责设计的项目达三百多项,他是上海城市建设黄金四十年的见证者,也是深度参与者,代表性作品上海博物馆、外滩风景带、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均成为上海地标性建筑。他还主持规划设计了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纪念馆、缅怀馆和“新时代”广场等重大建设项目。2月26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鉴初心·筑民生》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纪录片首映礼”上,《邢同和原创草图丨规划集》《邢同和原创草图丨建筑集》和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陈国亮的《大医小成》3本新书同时揭幕。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1962年,邢同和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人生转折发生在毕业设计答辩那一刻。彼时,建筑大师陈植作为外聘教授出席答辩会,对邢同和的毕业设计十分欣赏。他与这个学生此前毫无交集,但那场答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毕业分配时,同学们前往天南海北,邢同和少见地留在上海,进入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报到前一天,系主任才告诉他:“上班后记得去谢谢陈老,是陈老写信去建设部,请求把你分配到他那儿。”从此,邢同和进入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后来单位改名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建集团。

在电脑绘图流行的今天,手绘图纸是邢同和坚持的习惯。他的家里很少留有自己的作品模型,却珍藏了几乎所有手绘图纸,早期用钢笔、水彩等,后来用水笔、马克笔等,色彩明亮、渲染得当、明晰易懂。

“自从1962年大学毕业进入‘上海院’,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我热爱建筑、选择建筑,立志做一名人民建筑师。每隔十年出版的作品集,已是第四套。这两本书里包含了2009年至2021年,也就是我70多岁到80多岁这十来年主持设计的主要作品,其中三分之二在上海。”邢同和说,这些草图见证了从零开始到建设完成的过程中,他所投入的百分之百热情,有些作品即便最终没有落地,草图也值得留下来。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在书中收录的作品中,邢同和重点提到的关键词是“红色情怀”,中共一大纪念馆和龙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地拓展项目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中共一大纪念馆整个设计过程中,邢同和手绘图纸90余张,设计方案尊重原有城市街道风貌和尺度,采用街区还原式手法,通过立面设计,使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整体风貌保持一致。2020年清明节,他一直工作到凌晨4时,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整体连通设计方案定稿,感慨万千的邢同和在设计图上留下这样一句:这是告慰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

邢同和一直提倡:规划要留白,不要做得太满,想不清楚先留着,给子孙后代留一点余地。他把自己对上海城市的规划总结为八个字——“规划留白,文化留魂”,“文化留魂”说的是要挖掘上海的文化、文脉。上海的博物馆、名人故居、红色场馆很多,从石库门走出来的红色文化延续、提升,大有文章可做。

“生逢其时,我自豪在上海的土地上留下了我的作品和足迹。”邢同和说,上海设计、为民设计的宗旨贯穿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只要我的思想没有枯竭,为人民设计的事业就不会终止。”

邢同和的60年:为人民设计,与上海同行

作为华建集团上海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纪录片《鉴初心·筑民生》回望上海城市建设历程,探寻建筑设计与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致敬新时代,已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