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13)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三讲言行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又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言既是会说话,又是会听话听音儿。

言是说出来的行,行是做出来的言。

听其言,还要看其行。

听其言,更要看其行。

孔子的言行都是遵照着“礼”来言来行的,所以孔子的言行是礼的落实,孔子的言行亦可作为礼的范本。

在“第二讲 礼乐篇”已列出的有关言行的段落在此篇不再重复。

【行】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古人生病,如果医药针石无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祈祷,求助于神灵。

何止是古人呀,现代人不也有?说是心诚则灵,还不如说是死马当活马医,万一有效呢?

孔子得了病,子路很着急,要给老师祈祷。孔子问:“真的有神灵吗?”子路说:“有啊。《诔》书上都讲了:‘把您的事迹向天神和地祇做一番祷告’。”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但病还是不见轻,可见没用)。”

诔,通“讄”,lěi。“诔”是累举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定其谥号。“讄”,是为活人累叙功德,求福免灾。

朱子曰:“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

虽然都说孔子不信鬼神,但人在重大疾病面前,在人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就试一试嘛!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是孔子的四戒。不凭空做毫无根据的想象;说话、做事不要太绝对;不要固执;不要自以为是。

意,是凭空猜测,毫无根据。

必,是绝对,不留余地,不知变通。

固,是固执,死心眼,钻牛角尖。

我,是一切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自以为是。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zi cui,均为1声。古代丧服,用熟麻布做成,下边缝齐,故名。

冕是帽子,衣是上衣,裳是下衣,均属于礼服。

瞽,gu,3声,瞎子。瞎子分两种,睁眼瞎,有眼无珠叫盲;闭眼瞎叫瞽。

少,是年轻。

作,是起立,由跪坐姿改为立姿,表示敬意。

趋,低头弯腰,小步快走。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去参加祭礼的人、盲人(残疾人),见到这些人,即使比自己年轻,他也庄重地站起来以示尊重;不得不从他们面前经过,一定要快走几步。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闇闇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古代居民组织有国、野之分,国又有乡、遂之分。《周礼》讲“乡”,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党”是这类居民组织的统称。

恂恂,xun xun,都是2声,唯唯诺诺,不善言辞的样子。孔子跟父老乡亲、街坊邻居在一起时总是一副笨嘴拙舌的样子。

便便,bian bian,都是4声,和“恂恂”相反,能言善辩、言辞流畅。宗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朝庭是国君听治的地方,孔子在宗庙里和朝庭上,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长袖善舞,舌战群臣。会讲,能讲,但也不能滔滔不绝,口无遮拦,没个把门的,就显得你能,而要谨慎,要注意分寸。

有些孩子在家里跟父母、长辈讲话好像不善言辞,不喜欢说话,那是孩子跟大人没话说,没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孔子和乡党大概也是这样。想想也是,孔子小时候调皮捣乱的事儿全在叔叔伯伯手里攥着呢,你小子如果老实一切好说,你要是敢跟老子讲什么大道理,老子不揭你的老底才怪。

你把孩子放到同龄人堆了,那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就像孔子到了宗庙和朝廷上。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概都是这个道理。

在周代的分封等级制中,大夫是诸侯之下的一个等级。其中大夫又有不同的等级,卿是最高一级,即上大夫,其余即是下大夫。

朝,指上朝。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轻松愉快的意思。双方地位差不多,或者我的地位还稍高些,没有压力嘛,说话自然可以放得开些。

闇闇,yin yin 都是2声,恭顺而理智,和气中透着严肃。官当得越大,心机就越深,大家都端着,偶尔开个玩笑,也是皮笑肉不笑。

踧踖,cu,4声,ji,2声,集中精力、打起精神、如履薄冰的样子。伴君如伴虎,他的一言可以让你兴,一言也可以让你亡,所以一点儿也不能随便,更不能开什么玩笑。

“与与”,威仪中适之貌。

在国君面前,虽然紧张,但也要适度,过犹不及。

10.8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赶紧吃完。不是有饭后茶吗,喝茶就是留给你说话的时间。

睡觉要赶紧睡,别躺下了又聊天,聊开了头可能就睡不着了。睡不着,第二天就起不来,即使勉强起来,头脑也昏昏沉沉的,进而影响一整天的工作。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语”跟“言”应该还不一样,“语”侧重于单方面讲、训人、评论。“言”则指交谈、聊天。

10.22 寝不尸,居不容。

尸,挺尸,仰面朝天,死人的样子。

孔子说这种睡姿不可取。睡觉最好侧卧。

居:家居。

容:作动词,意为讲究容仪。有的版本写作“客”。

平日自己在家可以随便一点,不必刻意要求非得严肃(有客人时需要严肃)。

范氏曰:“居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见宾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10.10 席不正,不坐。

席:古时没有桌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现在“出席”“坐席”的说法都是从这儿来的。

坐的席位一定要摆正,坐席正了坐姿才能正,坐姿正了心才能正,心正了气才能正。

10.13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问,是“访问”之义。

问人,指出使某国、访问某国的使者。

派人出使去他国,出发前要再拜送别。再拜是拜两拜的意思。

解释为私人(孔子)请托捎个口信儿也不是不可。有朋友在他邦,托人捎去问候,向委托的这个人再拜表示感谢。

10.14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达,了解。

康子,指季康子。季康子送药给孔子,孔子拜而接受。

古人受馈食物,当着馈者面,或者当着使者面,要打开尝尝,表示不虚所馈。

但是赐药不同,不能马上尝。所以孔子说:“我的身体怎么样还需要斟酌,药性如何我也不了解,所以现在不敢马上尝。”

拜而受之是给你面子,但是药这东西不能随便尝,明人不说暗话是实诚。

10.15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jiù,马棚,泛指牲口棚。

孔子退朝后听说牲口棚着火了,赶紧问:“伤着人了没有?”问完了人,应该接着再问:“伤着了马了没有?”不可能不问马的。圣人仁民爱物,甭说马该问,就是马厩的烧毁程度也该问问。

所以“不问马”的“不”应该是对“伤人乎”的回答,通“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