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州电力“特战队”坚持20年的义务帮扶

作者: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逍 文 受访者供图

郑州电力“特战队”坚持20年的义务帮扶

包饺子、换灯泡、唠唠嗑……在郑州有这样一群人,虽为电力抢修“特战队”队员,也在“跨界”义务帮扶困难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雷锋号”。

2022年3月5日,新一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的传承也将迎来第20个年头。20年间,队员们走访3100余户弱势群体,解决了6100余次用电难题。

郑州电力“特战队”坚持20年的义务帮扶

【帮扶】找不到帮扶对象追踪线索服务到家

“‘雷锋号’在最开始,只有仨人,老班长王新战,省贺峰和我。”曾是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第一任队长,现任城东供电公司总经理的冯志敏回想起20年前刚组建“雷锋号”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2002年,“雷锋号”服务传呼收到一条信息,内容是一位姓陈的先生让“雷锋号”队员回传呼。回时对方一直占线,打通时对方却说这是公用电话,打传呼的老人已走了。

“当时我们并没有放弃这条线索,问了这个公用电话的详细地址。”冯志敏说,后来队员们在一起核对,恰好一位陈姓老人在这个地址附近居住,于是冒着雨出发。

来到老人家时,陈大爷正在门口,看到“雷锋号”队员时立马迎了过来。原来是陈大爷家走廊的灯不亮了,想让队员来修,但是一看天下雨了,也不想让队员们来,没有等回电就走了。

经过仔细检查,冯志敏发现,灯不亮是线路老化引起的。由于许多旧线混在一起,工作起来十分繁琐,近一个小时才把老化的线路更换了,走廊上的灯又亮了起来,他们冒雨工作,身上的工作服已经湿透了。

帮陈大爷,只是“雷锋号”成立20年间帮扶行动的一个缩影。“雷锋号”的队员来了一批又一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信念被一直传承了下来。

郑州电力“特战队”坚持20年的义务帮扶

【坚持】包饺子、晒床单……电力服务之外更有温度

“养老院是在2003年成立,最初建于西三环化工路附近,养护30多位孤寡、残疾老人。”郑州市马寨老年康乐中心院长肖军杰介绍,郑州市马寨老年康乐中心是“雷锋号”长期定点帮扶的养老院之一,最初“雷锋号”是主动提供帮助的。

“一开始他们就问我们需要啥,我还不敢相信,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带着人、线和设备来给我们换电线。”肖军杰说,该养老院属于民营性质,由于办院资金紧缺,养老院里的供电线路和设备都存在老化现象,导致冬天不敢开电暖器,夏天不敢开空调,于是“雷锋号”队员们分期分批对该养老院所有线路和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2011年,养老院搬到中原西路常庄水库附近,2014年搬到马寨,养护老人也升至100多位,“雷锋号”的帮助也从未缺席。

2017年入冬后,养老院进行“煤改电”。改造之后,队员接到养老院院长电话,院内线路和总开关无法承受这么高的负荷,40多台空调买来也无法使用,老人们面临无法取暖的局面。当时的队长郝涛立马向工区提交了申请材料,得到批准后,出动10余名队员冒着户外的严寒,对养老院的主线路和总开关进行了更换,为养老院解决了困难,送去了温暖。

“老人最怕孤独,没人说话。队员们还经常来陪老人聊聊天,晒被子。”肖军杰说,疫情防控期间,“雷锋号”向医院赠送了许多酒精、口罩和84消毒液,“每年过年,队员们还来院里给老人包饺子”。

郑州电力“特战队”坚持20年的义务帮扶

【专业】暴雨中抢修6小时恢复ICU病房供电

“雷锋号”电力抢修队自成立以来先后参与各类应急抢修工作,为各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提供电力保障。凭着精湛过硬的技术能力,支援湖南冰灾、四川地震、湖北疫情。在郑州极端暴雨灾害,他们逆行出征、向险而行,不顾个人安危,为人民送去光明,点亮希望。

2021年7月,突如其来的暴雨,使郑州电网遭受严重冲击,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受灾严重,3000名医护人员和一万多名患者及其家属被困,心电监护等重要设备的备用电池电量行将耗尽,重症监护室里600多名重症患者更是情况危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前往支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家拥有5000多张床位的大型医院,常年处于满负荷状态,一旦断电后果不堪设想。”“雷锋号”队长郝涛说,当时的郑州一片汪洋,应急发电车行驶到半路,就因积水而抛锚。

情况危急,郝涛当即决定带着两名司机,驾驶另一辆底盘较高的斗臂车,就近前往西四环保电中心重新调车。

当先遣队抵达医院附近,已是凌晨,此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医院周边汇集大量积水,抢修和应急车辆根本无法进入。

“队长带着我们手拉手走进齐腰深的积水,用木棍摸索着前进,害怕掉到看不到的井里。”“雷锋号”副队长窦孝祥说,到急诊楼几百米的路,最后用近半个小时才抵达,郝涛更是直言“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完成任务”。

被挡在院外的作业车辆和应急车辆,在清障车的帮助下,顺利通过积水区停到指定位置。陆续到达的12名抢修队队员展开行动,将50余米的电缆展放到位,投入紧张的抢修工作。

经过彻夜奋战,凌晨5时许,医院ICU病房恢复供电。为了尽快全面恢复医院供电,浑身湿透的抢修队员来不及休息,又投入下一阶段抢修工作。

【摇篮】走出“双师”上百位获得国家专利79项

郑州“雷锋号”电力抢修队成立于2002年3月5日,队员最初由原配电工程处电力抢修班3人组成,历经20年发展,发展到一支50余人的队伍,再到9支队伍、197名队员,服务面积1100平方公里,服务郑州1100平方公里土地上1260万市民群众……“雷锋号”已经成为国家电网河南电力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在郑州城区的“特战队”。

“除了对外的帮扶,‘雷锋号’对队员的成长也有极大帮助。”在“雷锋号”工作6年的李云霄认为,“雷锋号”这个平台给了队员一个大家庭的氛围,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也加强了责任心,使队员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李云霄就是在担任“雷锋号”副队长期间,取得“2019年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的,同时被调任领导岗位。

现任“雷锋号”副队长的窦孝祥也很庆幸自己在这里工作。1993年的他,在2017年8月参加工作,直接加入“雷锋号”。在工作期间,他获得河南省电力公司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劳动竞赛个人第一名,未来还有望评为全国劳模。

除了他们,这支队伍的每一名队员都是行家里手,先后走出9名劳动模范、9名省公司以上级别专家,9名省五一劳动奖章及以上获得者,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3个,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双师”人才上百位。获得地市级以上QC成果28项,国家专利79项。

20年来,“雷锋号”的队员们完成3500余次重大保电、5600余项配网改造施工、18000余次抢修任务、25000余次配网不停电作业。这些“不起眼”的数字,沉淀出的是一线电力人的“工匠精神”。

“雷锋号”持续提供电力延伸服务,开展走进社区、企业、校园、部队、学校、医院的“六走进”活动,宣传服务理念,提供用电指导,“雷锋出发,点亮万家”是队伍始终不变的理念。

20年来,“雷锋号”共走访帮扶军烈属、孤寡老人、社会低保人员等3100余户,为他们解决各类用电难题6100多次。“雷锋号”的足迹遍布郑州,“雷锋号”的名字越叫越响,成为绿城中明亮、温暖、照进人心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