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作者:柳三的历史台

“一颗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小白杨》让位于中哈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变得闻名遐迩。

不为世人广知的是,在小白杨的哨所旁,有着一处坟墓,一个名叫孙龙珍的女战士长眠于此。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小白杨哨所

为何孙龙珍的墓会在哨所旁?她和小白杨哨所究竟有何关系?在她身上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戍边战士,寸土不让

2020年6月15日,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外军不理会大陆戍边战士发出的警告悍然越线挑衅。

在前去与对方进行交涉和斗争的过程中,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陈红军、陈详榕、肖思远和王焯冉四名战士更是不幸牺牲。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祁宝发阻拦越境印军

如果你问:他们为何牺牲?

然后你就会明白:他们是为我们而死!

一直以来,我们的自由以及安全都是这群最可爱可敬的戍边战士在守卫。而“铁姑娘”孙龙珍也是这样伟大的戍边战士之一。

1940年10月在江苏出生的孙龙珍,本该在新中国成立后安安稳稳地享受着太平,可在她19岁的时候,她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支援新疆建设的工作,成了当地兵工团的一名戍边人士。

当时的新疆刚刚解放,不仅生存环境恶劣,而且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非常不方便,一旦到了那里基本就等于与世隔绝了。所以同时期的姑娘们更愿意留在城市进行建设或者到农村从事劳动,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青春贡献到一个偏远落后又荒凉且危机四伏的地方。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

尽管带着极大的热情和斗志,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孙龙珍到了新疆后还是被吓到了。

作为一个出生在温润气候下的江苏人,新疆干燥多变的气候让她实在难以适应。

来到新疆没多久,孙龙珍原来青春娇嫩的皮肤就黑了好几度,一改往日清秀的面容。不仅如此,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不便,令她最难以忍受的是,个人基本卫生难以保证,十天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可即使如此,孙龙珍也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从事着各种艰巨的工作,不管交给她的工作有多劳累,她都能够咬牙坚持,不辱使命,看着她风风火火,做事麻利的样子,周围的人都喜欢叫她“铁娘子”。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建设兵团女战士

1962年,孙龙珍在众人的支持下,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

在这里,为了保护牧民的财产不受损失,孙龙珍时常要裹着厚厚的衣服,忍受着日晒雨淋,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不辞辛劳。一呆就是七年,从此,新疆成为了孙龙珍的第二个家。

这几年间,她跟丈夫结了婚,之后还有了身孕,然而,就在大家都在期待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时候,危险却悄悄靠近了中国的边境线。

1969年的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两国之间摩擦不断,尤其是边境线上,更是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

由于当时与苏联的边界定义比较模糊,所以苏联在矛盾恶化后主动自顾自地将争议地区占为己有。

孙龙珍明白当前的紧张局势,因此知道争议地区的重要性,但为了不跟边境线那边起冲突激化矛盾,孙龙珍尽量嘱咐牧民不要在周边徘徊,以免发生不测,激化矛盾。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6月10日,牧工张成山天不亮就出牧去了。像往常一样,羊群顺着熟悉的牧道寻着肥美的鲜草,但由于张成山一时疏忽,羊群居然向着边境线走去,进入了苏联单方面认定的争议区。

张成山感觉大事不好,就立马上去阻拦羊群,可这时对面骑着马的苏联边防巡逻兵已经来到了他的跟前。毫无抵抗之力的张成山就这样被绑架了。

一个牧民恰好看到了这一切,他随即回去向连队进行报告。得到消息的孙龙珍不顾六个月的身孕,和战士们一起拿着铁锹棍棒就涌向了争议地区。

可就在离事发地还有百米远的时候,对方哨所里的机关枪响了起来。一串串子弹飞了过来,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本来前来交涉的人们万万没想到敌人会开火。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连环画《英雄母亲倒在塔斯提河畔》

回过头再看向孙龙珍时,她已经因为腹部中弹倒在了地上,鲜血染透了她的衣服,腹中的胎儿也跟着母亲一起没了反应。

塔斯提边防前哨班的战士们义愤填膺,随即在排长李永强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对方6名苏军被当场击毙。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塔斯提事件”。

孙龙珍反抗敌人入侵,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再结合她生前的各种表现,上级党委追认其为共产党员。同年8月25日,孙龙珍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并在为她竖起了纪念碑。她所在的“牧一队民兵二班”也更名为“孙龙珍民兵班”。

而孙龙珍的遗体也被要求安葬在了哨所旁的塔斯提河畔。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烈士墓

孙龙珍去世后,苏方用铁丝网将张成山放牧的地方围了起来,企图霸占大陆领土。

为了不辜负孙龙珍的牺牲和保卫大陆的“大好河山”,当地民众常常在苏军白天围起铁丝网后,晚上就偷偷将其拆除。双方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铁丝网终究没能立起来。

为了巩固地盘,宣誓该地区的主权,兵团的群众还会在边境开荒种地。虽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土地很难种出什么有效的产出,但是为了能守护好大陆的领土,兵团群众从来都是不言辛苦。

就这样,中苏西部边境的对峙持续了八年,屯驻边防的战士们一手握枪,一手拿镐,默默坚守着祖国的西大门。

孙龙珍誓死捍卫国家领土的故事,成了边哨所的一部分,不断激励着无数个前来戍边的战士。

白杨相伴,共戍边防

1978年的春节,塔斯提边防哨所的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时,给家人讲起了哨所的过往,孙龙珍的故事。

陈福森的老母亲在听到儿子讲述的故事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不仅是对自己的儿子和战士们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到心疼,更是被哨所和孙龙珍的光辉事迹所感动。

在儿子归队前,老人家将20棵白杨树苗交到了儿子手中,嘱咐说:“把树苗栽在哨所旁,让它们陪伴你们。”

这些树苗被带到了边疆,战士们轮流把黑土从十几里外背到了哨所,又每天从十里外的布尔干河背一次水,只为把这几棵小白杨种活。

然而两个月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小白杨还是相继死去,20棵树仅剩下离哨所最近的那棵顽强活着。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面对死去的小白杨,战士们既心疼又无奈,只能偷偷抹眼泪。

好在哨所旁唯一的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算得上是茁壮成长。从此,原本荒凉的塔斯提边防哨所因为这棵小白杨增添了无数生机。

这段故事被一名战士写在了日记中,并抄在了黑板报上。

恰逢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到边防部队进行采风,听闻了这段故事后,大受感动,于是灵感爆发,当天晚上一气呵成,创作出了《小白杨》。

如果孙龙珍再次回到塔斯提哨所,看到这棵坚强的小白杨所增添的一抹绿色,会不会内心也会有一丝愉悦;听到这首《小白杨》所传唱的驻守边防的炽热情怀,会不会也想起自己在戍边日子里生机勃勃、苦中作乐的日子。

2002年5月,由于《小白杨》的广为传唱,塔斯提哨所对外改名为小白杨哨所。

边防永固,烈士永存

曾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对领土的不断挑衅,无数名孙龙珍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为保卫祖国每一寸疆土,他们抛洒热泪和热血。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无数中华儿女面对落后的局面奋起直追,将原来落后弱小的国家打造成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强国。

如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到有资格跟任何其他国家坐下来谈判,中国不会再害怕任何的敌人的欺负和入侵了,戍边烈士的在天之灵以终将迎来告慰!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2003年7月29日,孙龙珍牺牲所在的44万亩争议区域,经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勘界确认,应归属于中国!

孙龙珍已然是不可能再回来了,但是这44万亩土地回到了祖国,而祖国和人民也始终没有忘记她。

新时期后的农场实行的是承包经营制,“营”、“排”、“班”等准军事化建制早已撤销,“孙龙珍民兵班”却保留了下来。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班的女兵们

2007年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完时任龙珍班副班长张珊的汇报后亲切地对她说:“孙龙珍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的完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事迹感人心魄,催人奋进......”

孙龙珍待过的小白杨哨所如今也成了重要的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其旁边又新建了一个综合性展览馆来利用现代科技将塔斯提战斗进行还原,还塑造了孙龙珍等烈士蜡像。以此来让人们在听到《小白杨》传唱的同时,更能了解到小白杨哨所以及烈士孙龙珍的故事。

结语

美丽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52万公里的漫长边境线,有着近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无数美丽的风景,更有着14亿的兄弟姐妹。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争议区归属中国

我们能拥有着如此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全是由无数个像“小白杨”一样的战士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防。他们有的甚至像“孙龙珍”、“陈红军”、“陈详榕”、“肖思远”和“王焯冉”那样在青春美好的年华永远倒在了大陆的边境线上,向千千万万个默默守护着国门的中国战士们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