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作者:一归历史

最近,俄乌冲突事件成为网络上热门话题。乌克兰这个很少被提及的国家,从前还是俄罗斯的盟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走到现在这一地步?

俄乌两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在聊到俄乌两国起源的问题,绝对绕不开的话题是斯拉夫这个民族。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如果按照地域进行划分,俄罗斯人就属于东斯拉夫人。同样,乌克兰人也通常被认为是东斯拉夫人的聚集地。既然都是斯拉夫人,那么俄罗斯与乌克兰理应关系很好,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反目成仇呢?

其实,俄罗斯与乌克兰也有一段“蜜月期”,只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问题,才导致如今两国兵刃相见。在了解这段历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关注一下乌克兰首都基辅。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因为这个地方曾经还是俄罗斯大国的文明起源地。在遥远的公元9世纪时期,东斯拉夫这个民族建立起基辅罗斯公国。这是一个典型的君主制国家,首都为基辅。

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基辅罗斯公国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公国的贸易范围囊括了东欧、中欧、西欧,经济、文化发展得相当繁荣,亦可看作是类似于中国的“大唐盛世”。

基辅罗斯公国的发展,成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文明源泉。辉煌之后的基辅罗斯开始走向下坡路,12世纪呈现衰退趋势。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13世纪初期,蒙古铁骑踏平了东欧平原,粉碎了基辅罗斯的繁华景象。蒙古大汗将基辅罗斯四分五裂,统治了东北罗斯。俄罗斯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立起来的。

基辅罗斯西南部渐渐发展成了立陶宛、波兰等公国。16世纪中后期,立陶宛与波兰成立共和国,国家版图包括了如今乌克兰大部分领土。

可以看到,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文明都起源于基辅罗斯公国,但是在蒙古来犯之后,两国的命运开始出现差别。在波兰共和国的殖民统治下,乌克兰走上经济农奴制的道路。

而俄罗斯前身莫斯科公国,在15世纪后期开始蓄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国家,还帮助周边公国摆脱蒙古的侵扰。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17世纪起,乌克兰人因不满波兰统治者的压迫,开始走上起义反抗的道路。起义领导者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当然,这在乌克兰人看来,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虽然得到了沙皇俄国的庇佑,但是对这位新的统治者仍有很多抱怨。17世纪中期,一纸《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将俄罗斯与乌克兰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拥有主导权的沙皇俄国,命令乌克兰必须承认沙皇的最高权利。乌克兰领袖臣服于沙皇俄国的做法,其实就是用统治权换取保护权。

因为,当苏联在20世纪末期遭遇解体时,乌克兰方当即对《佩列亚斯拉夫协议》表现出了诸多不满。乌克兰把俄乌17世纪的合并看作是“政治联盟”,否认两国的“文化同根”。

这些说法间接导致两国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当然,乌克兰的不满的确有其来源。沙皇俄国在进行北方战争时,由于忽视乌克兰的利益,导致乌克兰高层十分气愤。

乌克兰只在18世纪中期享受过短暂的自治权,而其余大部分时期,沙皇中央正政府都会选择干涉乌克兰的事务。沙皇政府为加强对乌克兰的统治,对乌克兰推行农奴制。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为防止乌克兰出现不满情绪,沙皇女王刻意拉拢乌克兰贵族,防止他们与人民联合起来对付沙皇。不仅在制度上进行强行改革,连乌克兰的文化都受到很大影响。

19世纪70年代,沙皇禁止乌克兰的书籍在国内销售,不允许剧院、学校、社会活动出现有关乌克兰的相关文化成果。同时,沙皇下令禁止学校教职工使用乌克兰语。

总而言之,沙皇通过各种手段,在教育、生活等领域试图抹去乌克兰文化。而在乌克兰沙皇建立的学校内,教师必须用俄语进行教学。

19世纪30年代开始,沙俄禁止乌克兰信奉希腊天主教。因而,乌克兰一直在长期隐忍着沙俄政府。如今的乌克兰人在评论那段时期的历史时,称沙俄违背当初的《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对乌克兰实施的不外乎是一种殖民统治。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对于乌克兰人的说法,俄罗斯的专家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乌克兰作为一个小国,不具备拥有独立主权的能力。乌克兰能有今天广袤的土地,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取得的硕果。

如果仅仅是把乌克兰当成是殖民地国家,那么怎么会如此慷慨地帮助乌克兰扩张领土。另外,工业化时期,乌克兰飞速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在部分制度上受到限制,也是出于对全俄罗斯市场所考虑的,这种明确分工也是有利于乌克兰的发展。

再者,针对乌克兰人所说的沙俄限制乌克兰文化这一点,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这一现象就不再存在。苏联甚至将乌克兰语放在国语的位置上,足见对于乌克兰的重视。

正如俄罗斯专家学者所言,事实情况确实如此。俄国进行二月革命以后,乌克兰人民也想趁着这波革命进行一场民族独立。可是无论是敌对势力还是邻边国家,都没有国家愿意承认乌克兰的独立。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因而,当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乌克兰只能选择加入苏联大家庭。这在乌克兰看来,同样属于无奈之举。历史上的乌克兰,两次与俄国结盟,两次还都是不情愿的情况下加入的。

这也就使得乌克兰与俄国的矛盾在无形之中成型。乌克兰与俄国的恩怨纠纷,倒是与中国与台湾的关系有很多神似之处。

相似之处在于,小地方仰仗着大国的保护,却时刻想着“跳槽”“独立”,寻找来的借口也都是五花八门。不同之处在于,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包括中国在内及中国180个建交国家共同承认的事实。

而乌克兰甚至想切断与俄国同根同脉的文化渊源,因而,乌克兰的做法更令俄国感到愤怒。乌克兰的愤怒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曾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闹过饥荒。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当时,苏联为了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忽视了国家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乌克兰的农业领域受到很大的冲击影响。1932年,乌克兰爆发大面积饥荒。

在这场饥荒中死去的人数突破300万人次。这次的饥荒也为俄乌矛盾埋下了很深的伏笔,并且演变成为政治问题。现在的乌克兰高层人士认为,当年的饥荒是苏联针对乌克兰进行的一次灭绝种族的行为,认为是苏联领袖斯大林故意而为之。

这种看法还被写进乌克兰的教科书内。对于这种看法,俄国学者也持反对意见。他们反驳的理由是,乌克兰出现饥荒之后,苏联政府就立即向乌克兰进行援助计划。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如果饥荒是苏联蓄意策划,那么苏联为什么还会选择挽救乌克兰?俄国学者称乌克兰高层的看法属于歪曲历史。不过,无论得到什么样的解释,乌克兰始终坚定自己的看法。

乌克兰高层为了实现乌克兰独立的梦想,还曾在二战中与德军进行过一次合作。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借用德军的力量,反抗苏联共产党。

这批民族主义者最终被苏联势力给压了下去,民族主义者班杰拉被间谍杀害。乌克兰为了纪念他们的民族主义者,还在班杰拉去世100周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

2010年,乌克兰总统还授予班杰拉“民族英雄”的称号。而在乌克兰的教科书等文化宣传中,我们很难看到有关描写苏联对于乌克兰帮助的字眼。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那么,苏联当真没有为乌克兰的发展付出过努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二战之后,苏联政府在恢复乌克兰的经济、文化等领域付出很大的精力。

1922年之后,苏联将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划分为乌克兰。1954年,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当作两国合并300周年的礼物,送给了乌克兰。而这一举动被乌克兰认为是一种变相的“监视”。

总之,无论苏联作出怎样的努力,在乌克兰人看来,只要不承认其民族独立,都属于别有用心的做法。在乌克兰的教科书上,一直号召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

乌克兰的诸多举动不断激化俄乌两国之间的矛盾。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终于实现独立的梦想,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国家东西部一直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人民主张亲俄,而在乌克兰中西部,则主张亲欧。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矛盾没有因为乌克兰的独立而彻底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从2014年起,俄、法、德、乌都曾进行过几场外交论坛,还签署了《明斯克协议》,意在和平解决俄乌的关系危机,但都未能取得圆满的顺利。

抛开历史问题及当下俄乌面临的战争问题不谈,我们单从乌克兰近些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就可以感受出乌克兰的独立之举是否明智。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主要靠出口农产品、金属矿产为主要业务。截止到2021年,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国内有460万人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有20%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情况。

同一个祖先不同命运,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恩怨

乌克兰很多年轻人被迫离开国土,到国外寻求新的生机。这就很像是中国北部蒙古国的处境。乌克兰与蒙古一样,都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肥沃的土地,然而国家的领袖都没能将这些资源条件给利用起来。

当他们依附于俄国、中国的时候,他们能够在大国的庇佑下谋求发展的机会,一旦脱离大国的影响,他们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凄凉景象。

外蒙的凄凉与内蒙的繁荣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蒙意识到了大国的力量。不知道乌克兰什么情况下会萌生这样的意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