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早期历史

在距今5至10万年前,在现今乌克兰领土上就居住着最古老的不同部族的小型群体。4~6世纪,斯拉夫开始出现部落同盟。由于民族大迁徙的冲击,逐步分化为3大支系:西支称“维涅德人”,主要在易北河、奥得河和下维斯拉河一带活动,他们后来发展为西斯拉夫人(波兰人、卢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摩拉沃人等民族)。南支称“斯拉文人”,他们向南迁徙,越过喀尔巴阡山,直达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人是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霍尔瓦特人、斯洛温人的直接祖先;东支称“安特人”,定居在第聂伯河流域、楚德湖、伊尔明湖地区,往东至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上游地区。后来发展成东斯拉夫人,即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民族。大约在4万年前的姆斯特艾文化时期,这些人就已遍布当今乌克兰领土。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都斯拉夫位置图

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崛起。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北欧各国、东方阿拉伯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弗拉基米尔父子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昌盛,由此奠定了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所以,今天俄罗斯的国徽上带有拜占庭文化的标记--双头鹰。历代沙皇也以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人自居。

弗拉基米尔父子之后,基辅罗斯逐渐衰落,被后来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所以,从沙俄时代直至苏联时期,乃至在今天的俄罗斯,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抗击波兰统治,乌克兰主动加入俄罗斯

约在12-13世纪,“乌克兰”(本意为“边区”)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以这一称谓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然而,乌克兰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和民族学概念存在,却不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因为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12-13世纪的乌克兰

改变乌克兰命运的是一个叫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人,1595年出生于乌克兰苏博蒂夫哥萨克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乌克兰王室大指挥官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的侍臣,地位极为显赫。1620年,赫梅利尼茨基被俘,父亲战死沙场。2年后,赫梅利尼茨基被赎回,回到乌克兰接管了父亲的庄园,并成为了切赫伦团的登记哥萨克。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赫梅利尼茨基都与妻子,还有几个孩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在1647年发生改变,当时统治乌克兰的波兰贵族丹尼尔·恰普林斯基和犹太商人狼狈为奸,对乌克兰人的剥削与歧视十分严重。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样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帮助。在信中,赫梅利尼茨基表示,乌克兰哥萨克愿意接受俄罗斯沙皇的领导。随后,在给沙皇的一系列的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又多次表示愿意服从沙俄的领导。但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给予答复。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在文尼察保卫战中,乌克兰哥萨克首领博贡率军在冰河之上迎击波军。交战中,哥萨克佯装溃退,波兰军队在身后紧追不舍,没有注意到冰面上许多地方散扔着脏乱的稻草。波兰军队眼看就要追上哥萨克了,但刚一踏上这些稻草,脚下的冰就破裂了。原来,博贡下令事先砸了许多冰窟窿,当这些冰窟窿上又结了一层薄冰后,在上面盖上稻草,以作伪装。乌军趁波军陷入混乱时大举反攻,将其打了个落花流水。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后者在乌克兰背后发起了进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被包围,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援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条约》,亦称《三月条约》,乌克兰在得到了高度的自治权力之后,与俄罗斯正式结盟。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17世纪的乌克兰

苏联建立和乌克兰的爱恨情仇

由于血缘和历史上的亲近,乌克兰也一直被称为小俄罗斯。不过在17世纪之后,乌克兰的民族意识已经形成,乌克兰语和乌克兰文化逐渐被塑造起来。不过此时的乌克兰还是臣服于莫斯科的,并没有什么独立的想法。

苏联建立之后,特别是在列宁死后,苏联政府推行了一些错误的地方和民族政策,尤其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措施,激化了农民和苏联政府的矛盾,也在1932年—1933年期间引发了著名的乌克兰大饥荒。这次大饥荒的起因是由于苏联错误的农业政策,重挫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恰逢当时又遇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乌克兰地区粮食大规模歉收。对此苏联政府并没有积极的赈灾,反而还继续征粮,致使乌克兰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时至今日,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对这次饥荒的死亡人数还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无论是谁的观点,都是承认在这场饥荒中,苏联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俄罗斯人认为当时不仅仅是乌克兰地区受灾,苏联其他地区保留俄罗斯境内也遭遇了饥荒,这并不是专门针对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辩解乌克兰方面并不接受,而在当时苏联政府的不作为也确实激起了乌克兰人的怨恨。以至于在二战期间,乌克兰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欢迎德军的画面,许多乌克兰人也加入由德国组织了伪军,参与对苏联的战斗。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乌克兰大饥荒

切尔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

1986年,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事故,导致大量的核燃料泄露。而苏联政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救灾和撤离周围居民,反而是试图掩饰这场事故。直到事发36小时后,当局才开始撤离附近居民,而此时很多人已经吸收了致命剂量的核辐射。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痛的核泄漏,这让乌克兰人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据戈尔巴乔夫自传表示,切尔诺贝利事故事是苏联解体的一根导火索。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切尔贝利核电站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在350年后首次获得独立。而在独立之后,乌克兰的民族情绪彻底爆发,知识分子和基辅当局都在发泄着对莫斯科的不满,并开始向西方靠拢。

但是相比于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乌克兰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西方式民主,乌政府在治理国家上显然没啥经验。并且乌克兰独立之后也没有出现像纳扎尔巴耶夫那样的铁腕强人,这导致乌克兰政局一直比较动荡,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腐败,乌克兰经济一路下行。目前乌克兰是欧洲第二穷的国家,仅比摩尔多瓦强一点。

不过虽然乌克兰在独立之后一直混得不咋滴,可乌克兰政府和乌克兰族民众始终怀抱着融入欧洲的希望,而乌克兰政府也一直推行去俄罗斯化。

独立之后的乌克兰政府要求所有学校、政府、电视台以及各种媒体都要使用乌克兰语,并大力歌颂当年参与反抗苏联的乌克兰人。

对于乌克兰的反俄态度,俄罗斯则主要采取拉拢手段,毕竟乌克兰实力也不弱,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俄罗斯也不敢轻易动乌克兰。

克里米亚问题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关于废除1954年2月决议的决定,1993年5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乌克兰总统、议会和中央政府均指责俄议会的做法是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俄方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俄议会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俄总统和政府的立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乌俄分割黑海舰队的谈判中,俄方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俄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得到了克里米亚亲俄分离集团的响应,他们依仗俄议会中的支持力量,与乌克兰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乌克兰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主张回归俄罗斯的分离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仅有7%~9%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克里米亚发行的俄文报刊比乌克兰文多20倍。

克里米亚居民对乌克兰领导人的不满情绪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演变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目前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现实已经不可逆转,普京也绝对不会将吃到肚子里的肉吐出来,甚至莫斯科现在还控制着乌东地区,只要乌克兰政府不老实,俄罗斯随时可以策动乌东地区独立。而乌克兰举国上下也是彻底视俄罗斯为仇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举动进一步让乌克兰倒向西方。

其实俄乌在历史上有过长期的结盟和合作,按理说关系不应该闹得如此僵硬。但独立之后的乌克兰实在不愿跟着俄罗斯混了,而俄罗斯又不愿意看到乌克兰转投他人门下,于是两国的矛盾就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收拾。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普京和泽连斯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