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会说话的黛玉|跟着红楼人物学说话(四)

会说话的黛玉|跟着红楼人物学说话(四)

会说话的黛玉

START OF READING

提起林黛玉,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爱哭,爱使小性,爱尖酸刻薄。

“刻薄”的黛玉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问是单送她的还是别的姑娘也有,周瑞家的说其他姑娘都有了。黛玉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八回,黛玉探望生病的宝钗,一进门就见到屋里的宝玉,笑着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玉看到下雪,吩咐婆子们取斗篷,黛玉就说:“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

奶妈李嬷嬷三番两次劝留下吃饭的宝玉不要喝酒,黛玉说,往常老太太也给宝玉吃酒,如今却不能在姨妈处吃,“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李嬷嬷听了急也不是笑也不是。

第二十八回,端午节贵妃元春赏赐礼物,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见到宝玉就说:“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宝玉急得起誓,黛玉说:“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第三十四回,黛玉看到宝钗脸有泪痕,认为宝钗的泪是为宝玉流的,就说:“姐姐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这些熟为人知的情节,似乎坐实了黛玉的刻薄。但纵观全书,明明白白说过黛玉刻薄的人,只有李嬷嬷和林红玉(小红)。

黛玉幼失所怙,性格敏感,寄人篱下,所以爱哭。但她使小性,一般都是冲着宝玉。尖酸刻薄的,主要是她爱的宝玉和有金玉良缘之说的宝钗。

至于周瑞家的和李嬷嬷,前者是因为看人下菜碟,不知礼数,后者是因为用“贾政问书”来压派宝玉。黛玉是在被冒犯时才刻薄的,并非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相反,在大的场合,黛玉很懂礼数。

懂礼数的黛玉

黛玉出身江南林家,林家四世列侯,既是钟鸣鼎食之家,亦是诗书簪缨之族。父亲林如海,前科探花,钦点的巡盐御史。黛玉的出身,决定了她的教养。

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喝完茶,吃完点心,贾母让黛玉去拜见两位舅舅。黛玉没有见到大舅舅贾赦,准备告辞,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黛玉的拒绝婉转得体,她不仅表达了对舅母的尊敬和舅母心意的领受之意,还表达了合情合理的拒绝理由, 同时还表明改日领受舅母的这份情意。黛玉的这段话言简意丰,进退有度,堪称拒绝他人盛情美意的教科书。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同样的问题,黛玉的回答前后并不一样,因为当她询问贾母姐妹们读书情况时,看到了贾母对姑娘们读书的态度。可见,黛玉说话很注意周围人的反应,很考虑周围人的感受。面对长辈,她会尽量顺着他们的话说,所以贾母格外喜欢她。

第四十五回,雨夜,宝钗让一个婆子给黛玉送燕窝。天凉夜长时,婆子们常会组局打牌,黛玉收到燕窝后笑着对婆子说:“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然后命人给了婆子几百钱,让她打些酒吃,也避避雨气。

第五十二回,赵姨娘去瞧黛玉。黛玉知道赵姨娘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但黛玉还是陪笑让坐倒茶,还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

可见,黛玉作为教育良好的大家闺秀,很有人情味,也很懂人情世故。贾琏小厮兴儿向尤二姐介绍黛玉时也只说,林姑娘“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刻薄、小性儿,只是黛玉性格中的一小部分,真实的黛玉,是个知礼数且十分有趣的女孩。宝钗曾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最后,分享几句黛玉的经典语录:

1.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2.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3.难为她,哪里就冷死我了。

4.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5.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了。

6.你还要比?你还要笑?

7.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这一句其实是黛玉学舌宝玉的)。

一入红楼梦难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