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星书评丨记录最温馨感动的旷世巨变——曹蓉《那边的香巴拉》阅读札记

红星书评丨记录最温馨感动的旷世巨变——曹蓉《那边的香巴拉》阅读札记

记录最温馨感动的旷世巨变

——曹蓉《那边的香巴拉》阅读札记

◎张德明

《那边的香巴拉》是一部描写从贫困山乡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过程的用心之作。作品以一个海拔3500米的云上村庄——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村为视点。它既是作家心中无比圣洁的“香巴拉”,也是作家经年累月牵肠挂肚的地方。

这个村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腹地的深度贫困村,是一片美丽而苦寒的地方,贫困而磨难,奇异而遥远。很长时间里,许多物质和时序都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按照自己既定的规则循环周转,这里长期的艰难、贫弱、阻塞成为百姓摆脱贫困最大的阻碍。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整体战的打响,一群来自大都市的年轻干部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道,历经三年艰苦不懈、用心用情真诚而实在的努力,使这个古老的村庄彻底告别了贫困,旧貌换新颜。

作品非常深沉地讲述了这场脱贫攻坚参与者们的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和亲人般的深情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世纪凯歌。这是作家对一个政党给人民予以庄严承诺和如期实现的忠实记录,也是对这场改变人类命运的史诗革命的最好纪念。这种历史巨变是基于对新生活的向往而达成的。

红星书评丨记录最温馨感动的旷世巨变——曹蓉《那边的香巴拉》阅读札记

曹蓉《那边的香巴拉》

曹蓉作为四川的实力作家,其文学目光始终聚焦于蜀中大地。她曾以出色的乡村叙事文本建构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独特徽记的文学领地。《那边的香巴拉》以11万字的篇幅,用散文的形式以至诚情怀和责任担当为色达这一方热土立传。

作家基于对康巴高原朴素而真挚的热爱,以罕有的勇气和独特的视角,对当代甘孜藏乡予以盛情书写和深刻理解,给读者出示了另一种全新的认知可能;作品以优美的文字既书写了美丽多彩的高原村寨,又踏勘了那片神奇土地的地理特征与历史源流,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社会性、时代性于一体,显示了脱贫攻坚战中文学作品的富民之力。

作品辑录的九章文字有着鲜明的意义象征:一方面,作品向读者呈示了一个建立在作家个人视域上的丰富多姿、立体可感、对比度极高的高原藏寨;另一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作家的心路历程——她的地域选择、文化兴趣、审美情怀和精神来路。

《那边的香巴拉》承接了曹蓉以往散文书写沉稳大气的特质,语言素朴亲切,叙述舒缓流畅,有着小说一般的吸引力。在书写脱贫攻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作家站在时代发展和文明进程的高度,用实实在在的脚步和文思往上回溯高原藏乡的文化来路与文明发展历史,为迷人的山河大地珍重点赞;往下秉持深厚的民间情怀,流布悲悯和期待的现实目光。

作品的写作成为一种文明连接,即在过往、现实、未来境况之间,找到了一种持续性的变化之间的藏乡本源。作家用社会学的眼光来打量这片高原藏乡的遗存与变迁,为书写民族地区乡村的人文景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