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洪林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散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洪林

看到囤巴儿想起娘

洪 林

囤(dùn)巴儿,川南农村常见的囤粮物件。小时候,娘这样叫它,长大了,我们也这样叫它。

【散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洪林

以前,没有粮仓,更谈不上冰箱,稍微富裕点的家庭将石灰块放进瓦罐坛子,用以存放糖果、腊肉等东西。对于普通农户而言,穷年不挨饿就是幸事。收成好时,粮食略有盈余,放进不大不小的木头柜子,或是瓦罐坛子,以备不时之需。倘遇丰年,稻谷、玉米、小麦、高粱、大豆,总有吃不完的,囤巴儿就派上大用场了。

囤巴儿是用竹篾片编制而成,底座四方,下大上小,颈部收口成圆形。为防潮、防鼠和防蛀,囤巴儿编制好后,会用石灰水加上桐油,在内侧厚厚地涂抹一层,然后放到通风的地方阴干备用。

今年春节,与三姐、四哥、幺弟一起回老家,再见老屋,在厨房的一角,看到静默不语的囤巴儿,往事如昨,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家里的囤巴儿比我小几岁,不过,也应该过了不惑之年了。小时候,总觉得囤巴儿的样子很奇怪,缠着娘,想要探个究竟。娘说,装得多、好封存、易取用。娘还说,大人不在家时,你们不要爬到里面去,到时出不来。以前不明白娘为什么那样说,长大了才知道,家里的囤巴儿算是同类物件中偏大的那种,高2.3米,底座斜角直径2.3米,收口直径1.5米,差不多要装2000斤稻谷,七八岁的小娃儿跑到里面去,确实出不来。

父亲是裁缝,方圆一二十里的人都找他做衣服。娘高小毕业(相当于初中二年级),回到农村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家里有了我们六姊妹,多了六张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迫于生计,也为了我们六姊妹的教育,娘放弃了代课,从农村回到街上,与父亲一起,经营裁缝店。

家里娃儿多,吃穿就是一个大问题。娘有办法,大的穿了小的穿,但每年除夕,娘和父亲都会给我们六姊妹准备一套新衣,还有娘给我们纳的新布鞋。那时,除了“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就过年”,穿新衣新鞋是一年到头最大的心愿。

那时,家里还没有囤巴儿,但娘和父亲,以及大姐、二姐、三姐、四哥,他们都很忙。大的在裁缝铺里打下手,小的在家帮着烧锅、做饭、喂猪,幺弟和我除了在房前屋后自己耍,就是去碾米机站捡米皮糠、打猪草。然而,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后来,田土下放了,娘和父亲乐开了花。

父亲是居民户口,娘和我们六姊妹有了七份田地,家里有了七份希望。农闲时,娘和父亲带着大的几个在裁缝铺里做事;春耕秋收,全家一起上阵,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娘让父亲请人,做了一个囤巴儿,每年都装得满满的。

记忆最深的,还是藏在囤巴儿里的沙胡豆了。

老家场口有一块大堰塘。娘找来泡沙石,敲散打碎,清洗晾干,然后放在大铁锅里炒。地里收回来的胡豆很多,除了留一部分用来做豆瓣酱,其余的都被娘有计划地安排了。娘把干胡豆放进冷水里浸泡2-3小时,用筲箕滤起来,待锅里的泡沙冒起青烟,把胡豆倒进去,文火反复翻炒。灶房里弥漫着胡豆的清香,慢慢地飘到了堂屋,飘到了房前屋后,幺弟和我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灶房。那时,爆热的沙胡豆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

【散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洪林

娘说,小心烫到,沙胡豆要冷一下,才好吃。

娘把炒好的沙胡豆装进父亲做好的布袋里,放进囤巴儿。四哥、幺弟和我还不到囤巴儿的三分之二高,馋了,想要悄悄地拿点沙胡豆来吃,肯定是不行的。下午放学回家,只要囤巴儿里还有沙胡豆,我们就在屋头磨磨蹭蹭地,哪里都不去。娘知道我们的小心思,从囤巴儿里提出布袋,用饭勺儿把沙胡豆舀出来,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堆成一座小山。然后用小汤勺均匀地分成六份,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每个娃儿都有。只不过,幺弟和我的那份,明显要比哥哥姐姐的多一点点。

我们把各自的“零食”装进衣兜里,一边盘算着颗数,一边做着各自从娘那里领取的“工作”:老大、老二、老三到裁缝铺帮忙,老四打猪草,老五、老六去碾米机站捡米皮糠。有时,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回到家,娘还会额外奖励一小勺沙胡豆。不知为啥,大姐、二姐、三姐从娘手里领到的沙胡豆总有剩,那些沙胡豆,基本上都被我们小的三兄弟消灭了。

我把老屋灶房里的囤巴儿拍照发到家人微信群里,说是正在酝酿一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

侄儿杰问我,“舅舅,这是什么东西?”对于他们而言,何曾见过囤巴儿这种稀罕物件呢?

我跟娃娃解释:四川话“墩巴儿”。

三姐说,“装谷子,装好吃的,我们小的时候就端着凳子悄悄咪咪地去拿炒胡豆炒豌豆那些。”

“小时候没有零食,吃点外婆炒的沙胡豆都开心得很!”

“胡豆量有限,外婆会用鹅蛋飘勾儿把胡豆分成六等份,一人一份,我们领到胡豆放在包包头,舍不得吃。”

“我们大的三个都舍不得吃,经常省给你们吃。外公外婆更不要说了,尝两个,就留给我们吃!”

看着三姐在家人群里的留言,我的眼泪打着转转。再次见到囤巴儿,我想起了娘,想起了娘炒给我们吃的沙胡豆。

作者简介

|

洪林,中学高级教师,创业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散文、诗歌50余万字。

作者系列文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洪 林(四川泸州)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散文】看到囤巴儿想起娘‖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