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悲伤的消息。
就在2月15日,香港一名 3 岁的女童因感染新冠肺炎,不治离世。
这是近两年来最年轻的新冠死亡病例。

图源:港府新闻公报截图
而这并不是此番香港疫情中死亡的第一例儿童,就在上周,香港一名4岁的男童在感染新冠后呕吐发烧,送医不治。
短期内连续两起儿童新冠死亡病例,足以引起卫生机构以及全民的重视。
当妈的看了最受触动,才 3 、4 岁的娃啊!
这两年来,逐渐习惯了疫情的起伏,出门戴口罩、随时出示绿码的生活。好像对疫情的警惕心也逐渐放松。今天的新闻,又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疫情的防护,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说,已知奥密克戎病例的绝对数“惊人”。她说:“这种病毒仍然是危险的。”
其实在今年 1 月,杭州富阳也出现了 4 名婴幼儿新冠病例,其中最小的只有 5 月龄,最大的也只有 14 月龄,这些小患者全部到过富阳区咕甜全球进口母婴生活馆。
图源:健康时报报道截图
图源:杭州都市快报新闻图片
在为这位去世的 3 岁宝宝,以及被感染婴幼儿病例感到痛心的同时。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
一旦拉起疫情高风险警报,孩子可以说是最薄弱群体之一。
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提醒,幼童受感染后的病征较成人多且复杂,例如活跃程度降低、呼吸急促、手脚冰冷、呕吐等,都属危险征兆。
如何做好为儿童和小龄宝宝的疫情防护,是我们当妈的首先需要关注的事情。
外出做好防护
1. 外出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成人口罩太大,儿童戴上密合不严,应为孩子选择儿童口罩。对于低龄幼儿,口罩不方便孩子呼吸,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通常1岁以下婴幼儿不适合戴口罩,有缺氧风险,应避免外出。
正确佩戴口罩tip:
·教会孩子识别口罩正反面;
·佩戴口罩时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两侧不留有褶皱,罩住鼻子、嘴巴及下巴。
图片来源:广东省疾控中心
2.不要让孩子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
3.避免去疫情中、高风险的地区。外出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要乘坐,尽可能与他人距离至少保持1米远。
在家也不能松懈
从公共场合回到家,防护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居家日常要做的工作:
1. 居室保持通风,可以上午、下午各开窗一次,每次 15~30 分钟。
2.家里有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要避免和孩子接触,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3.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要洗手,世卫组织推荐采用6 步洗手法。
图片来源:WHO 网站
4.儿童常接触的物品(比如餐具、玩具)要定期消毒。几种可选的消毒方式:
·56℃ 加热 30 分钟;
·75% 酒精/含氯消毒剂(比如 84 消毒液)浸泡/擦拭;
·紫外线照射(也可用于居室消毒,但人不要同时在场)。
5.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鱼肉蛋奶、大豆坚果等优质蛋白摄入。
6.推广分餐、公筷。
7.保持口腔健康,7 岁内的孩子刷牙都需要家长帮忙。
接种疫苗很有必要
接种疫苗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有力武器。
很多地区已经开放了3-11岁儿童新冠疫苗的接种,很多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被新冠病毒感染,另一方面仍对疫苗接种心存顾虑。
中国疫苗协会质量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云涛表示:其实现在反而小孩成为一个病毒攻击的人群,是一个敏感人群,所以在这个年龄段接种疫苗还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和已经接种3到17岁这个年龄段获得数据来看,小孩的安全性还是非常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整个成人人群的数据。
专家表示,接种前几天或者接种当天,如果孩子有发烧、咳嗽、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或在慢性疾病急性发病期,建议暂缓接种,等症状基本消退后再接种。
食物过敏的儿童,如果正好处于过敏的急性反应期,或接种部位皮肤出现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应暂缓接种;如果没有这些过敏症状,可以正常接种所有疫苗。另外新冠疫苗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未满 3 周岁的孩子还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大人应接尽接新冠疫苗,为家人尤其是孩子建立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疫情早日结束!
参考文献
· 蒋荣猛,谢正德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10):721-732.
·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CSPEN)《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
· 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新冠疫苗加强针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