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纵览大陆传统武术历史中的历代武术宗师和名家,其数量之多可谓是如过江之鲫一般数不胜数。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更是极为迅速,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技艺高绝的武术名家巨手。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传统武术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刘观澜先生,他便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传统武术名家。那么关于刘观澜先生的功夫造诣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功夫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刘观澜的学武履历来看。

刘观澜先生于1820年在河北蠡县的赵锻庄村的一个武术世家出生,因此他从小就开始跟着父亲练功习武。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随后,刘观澜又在1828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八年)陆续跟随冯克善先生、杨景先生和唐有义先生等多位当世武术大家学习武艺,并掌握了戳脚、地躺拳和太极十三形等武术技艺,终成一代了不起的武术名家。

其次,从刘观澜的武术生涯来看。

刘观澜先生的一身功夫走的是轻灵捷速的路子,他的腿法以灵活见长,双腿似臂且点腿如梭,尤其是那点穴眼的“蹶子脚”更是堪称一绝。另外,刘观澜先生还有一身过人的轻功技艺,这也是他能名噪清朝武林的关键所在。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地趟拳

刘观澜在跟随众位恩师学武期间一直都极为刻苦,他无论练哪一种武术技艺总是力求做到最好。譬如,刘观澜在墙头上习练地趟拳的时候,便将这门拳术练到了跌扑翻滚如在平地的境界;刘观澜在大车上习练“风摆荷叶脚”的时候,整个人则轻快敏捷如猿猴一般;刘观澜习练“凳下穿身”时能以金鸡独立于矮凳的一侧,并施展“仆步穿掌”在凳子下面来去穿梭身不擦凳,其速度之快就跟织布机上的梭子别无二致。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除此之外,刘观澜还经常把手指粗细的柳条插在地下来习练“扑柳”的功夫,其施展身形将柳条扑倒以后,整个人便会借助柳条的反弹之力而跃起。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轻功

整个“扑柳”的习练过程好似风摆杨柳,而刘观澜先生也正是凭借着如此苛刻的刻苦训练,这才将轻功技艺练到了纵跃如灵猿攀枝,同时窜房跃脊如履平地的境界(刘观澜先生“赛时迁”和“神腿赛活猴”等美誉正是由此而来)。

1838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十八年)的时候,刘观澜先生遵照恩师之命开始闯荡江湖,而他在京西“掌震花花公子”,以及于擂台上“脚点铁头和尚”等实战事迹,当时可谓是传遍了整个京师。

随后,闯出名头的刘观澜先生不仅受聘担任过密云县衙的武术教师,同时他还在京师一手创建了“福源镖局”。再后来刘观澜先生又陆续游历过东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多个省份,并遍访各地武术高手切磋技艺砥砺自身武道。一直到1910年的时候,刘观澜先生不幸与世长辞。

浅谈刘观澜的功夫造诣,纵跃如灵猿攀枝,窜房跃脊如履平地!

最后,关于刘观澜先生一身传统武术功夫技艺的话题,咱们今天就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中华传统武术能不能经得起实战考验,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独到的观点和意见。

(了解更多有料的传武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武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