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二胎8年后的反思:为何两娃性格反差如此之大?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川妈),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每到临近开学这段时间,我家二宝涵小妹就兴致勃勃地憧憬着新学期的生活,而大宝川哥却一直忧心忡忡,甚至流露出害怕上学的样子。

我问川哥究竟害怕什么。川哥说,除了学习压力之外,他总觉得待着学校里有点尴尬。

“为什么会尴尬?”我想不明白。

川哥站起来,像演小品似的把他所说的尴尬场景演了一遍:

考试考砸了,他从讲台领到卷子,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桌位,先是右手挠头,左手捶胸,然后以极其痛苦的姿势往课桌子上一趴,像得了大病的样子。

这时候,周围的同学就会很好奇,尤其是旁边几位热心肠的女同学,就会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关心他、慰问他——这令他感到十分尴尬。

我脑补了一下画面,呃,这确实有点儿尴尬。

也不由得感慨,这娃也实在太敏感、太脆弱了。

不过是平常的一个小考试,我也从不计较他的考试成绩,他仍然难过至此。

我又想起寒假期间一家人玩扑克牌“斗地主”,只是玩玩而已,输赢没有任何奖惩,但川哥要是玩输了,脸色就特别难看,有一次他挨了个“炸弹”,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川爸也跟我感慨:都十几岁的孩子了,这抗挫力太差了点儿吧。

川哥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我就是忍不住。有时候我难受得感觉心脏都在疼。”

哎,这确实是个问题。

我也不由得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川哥这种性格。

毕竟同一个肚子里生出来的涵小妹,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闺女从出生到现在8岁多,就没见她难受过几回。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性情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天决定的。

俩宝刚生下来,脾性就不大一样。

川哥从襁褓里就敏感、爱哭,经常是大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就已经哭得惊天动地了。

而涵小妹生下来就温顺乖巧,婴儿阶段几乎没有怎么哭过,她的默认表情设置就是微笑状态。

无论孩子的智商,还是性格,往往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

按照现有的科研结论,一般情况下,先天遗传的影响还是更大一些,大约占到70%,后天教育的影响大概占到30%。

其实,如果父母能把后天的30%做好,也就足够了。

比如,一个十分敏感的孩子,如果能通过后天的30%的教育影响,给他微调到“七分敏感”,他对环境的适应性就已经好很多了。

但是显然,我对川哥30%的微调并没有做到位。

反思川哥的成长过程,在他0~4岁期间,我是一位职场妈妈,工作繁忙、性情急躁,对他的教育很不得章法。

4岁以后,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稍微对他多了一些陪伴,然而很快,二宝的到来,又更加刺痛了他的敏感神经。

我是在川哥临近上小学,6岁左右时,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弄明白了该怎样与他相处。从那以后,我给了他足够的关怀和接纳。

但是,他骨子里的敏感,脆弱,依旧没能得到改善。

我查阅了一些心理学资料,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

显然,在川哥五岁之前,我这个母亲是极不合格的。

尤其是在川哥两三岁的执拗期,我自以为是的严格管教,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直到现在,川哥还时常回忆起他在幼年阶段所受的委屈(可参考几年前的文章:10岁儿子向我坦露他的心理阴影: 我们欠孩子多少“对不起”?)

也许,川哥的先天基因里,大约有七分的敏感,而我在他5岁之前对他的教育,效果为负,让他的七分敏感变成了十分敏感。

尽管在他6岁以后,我纠正了以往错误的的教育方式,然而性格塑造的最佳窗口期已过。他现在的性格,至少还是九分敏感。

直到现在十几岁了,他每隔一两天还要认真地问:“妈妈你爱不爱我?”

二宝涵小妹的成长,刚好是另一种状况。

首先,从先天性情来讲,女儿本身就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其次,女儿的到来,算是众望所归,她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和宠爱。

更重要的是,我在养育二宝女儿时,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心态、认知方面,都比养大宝头几年好太多,强太多。

我通过养育大宝的诸多教训,以及深入的学习钻研,基本掌握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如何“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

女儿虽然先天性情更乖巧,但跟大部分孩子一样,每到一定年龄段,还是会出现一些典型问题。

一两岁时就喜欢乱扔东西;

两三岁的执拗期,你让她往东,她偏要往西;

刚上幼儿园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哭哭啼啼;

当她的不合理要求被大人拒绝时,她也会撒泼打滚…..

女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比她哥哥少太多。

只不过,作为妈妈的我,心态变了,方法多了,遇到问题不急不躁了,很快就能轻松化解。

比如,当我拒绝给她买垃圾零食的时候,她也会哭着说:“妈妈不爱我。”

我会先给她一个拥抱:“妈妈永远爱你。”

然后挠挠她的小肚子:“妈妈只是不喜欢你肚子里的小馋虫,它总引诱你去吃垃圾。”

她就破涕为笑,跟我回家了。

不放纵,也不打骂,仅仅一个拥抱,一个游戏,就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所以,在女儿0~5岁这个阶段,我对她的教育几乎做的都是“正功”。

如果她的先天性情是七分乐观,通过后天30%的促进,她如今的性格可以说是十分阳光、十分乐观。

如今女儿也是一名小学生了,无论学习和生活,她经历的挫折也不少。

但她很少被挫折打倒,她的情绪复原力很好。

比如,当女儿拿到一张考砸了的卷子,她并不会像哥哥一样捶胸顿足,而是很平静地进行反思和补救:

“虽然分数不高,但我这回没有漏题,我在这方面还是有进步的。”

“我做计算总是出错,但我相信多练练就好,妈妈你再给我布置一些计算题吧。”

有时候我就想,即便女儿不怎么优秀,但她天性如此豁达乐观,又如此善于自我修复。她人生的主旋律一定是快乐和幸福。

总结我多年养育两宝的经历,我有四条心得体会分享给圈里的读者,尤其是圈里的两宝、三宝妈妈们。

一、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性情。先天遗传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基调。后天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颠覆孩子的性情,而是通过积极调整,避免孩子形成极端性格。

比如,敏感不是错,内向的孩子也不一定差,但极端敏感和极端内向,对孩子的人生发展也会形成阻碍。父母的教育,就像是天平上的砝码,适时做出调整,避免孩子的性格走向极端。

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是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而递减的。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

结合我养育俩宝的经历,以及这些年来在“华川家庭课堂”辅导过的几千个家庭的案例,初步总结出一个规律:

孩子0-5岁,建立亲子关系,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黄金期;

5-10岁,教育的白银期;

10岁-14岁,教育的青铜期;

14岁以上,教育的黑铁期。

所以,教育要趁早。早教育,事半功倍;晚教育,事倍功半。

三、多子女家庭,不同孩子的性情跟父母的契合度可能不一样(投缘或不投缘)。父母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时,不要因为主观偏好而丧失公允。

比如:对性格讨喜的孩子过度骄纵,对性格倔强的孩子过度打击。

尤其是那种“雪上加霜”式的教育,最容易让孩子形成极端型人格。

四、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情都存在差异,但人性是相通的,教育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除了打骂吼,还有更多科学有效的育儿方式值得学习,值得尝试。

我也把这些年实践过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养育女儿过程中的快乐有趣的经验,都写进了《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这本书里介绍了关于情绪管理、习惯培养、学习启蒙,等有关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的小游戏,每一个游戏都配有插图,适合于家长与孩子共读。

书里介绍的方法对1-7岁的孩子效果最好。也有很多7岁以上的大宝读完后学会了教育小宝,更有一些孩子自主阅读后学会了自己教育自己

生二胎8年后的反思:为何两娃性格反差如此之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