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奥运冠军身上看到的四条养育真相,帮助孩子把劣势变优势

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养育孩子既有短期目标,也有长远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养育孩子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养育孩子的短期目标,自动屏蔽了长远目标。

父母焦虑的背后真相,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只能看到孩子的对错。当我们把养育目标拉长,以成长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这种焦虑瞬间就释怀了。

从冬奥冠军身上看到的四条育儿真相,看得越明白养孩子越不容易焦虑。

01. 培养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比知识更重要。

只是很多时候,父母们往往会自主地选择忘记长远目标,只盯着眼前的目标。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长远目标打底,父母就不会变得焦虑。

比如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应该是长远目标,而学习知识是眼前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但是很多父母只能看到眼前的学习知识,而忘记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样父母更容易焦虑。

一旦父母开始进行比较,就开始看到孩子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身处环境中,就容易被感染。如果父母始终坚持,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掌握知识同等重要,就不会只是被暂时没有掌握知识而焦虑。

很喜欢谷爱凌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希望爱玲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奥运冠军身上看到的四条养育真相,帮助孩子把劣势变优势

谷燕说谷爱凌可以不考斯坦福,可以考任何自己喜欢的学校,但是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反过来推理,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样的人考任何学校都不会太难。

所以说,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可比知识重要多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地基,楼高不了。

02. 专注比广撒网更重要

能够专注的人,他们的成功概率会更高。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木桶效应,指的是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条。

很多父母培养孩子,会遵循木桶原理,觉得孩子要优秀就要学会均衡发展。

综艺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6岁的女孩甜心,被妈妈报了十几个兴趣班。孩子的日常从早上九点连轴转到晚上7点。

从奥运冠军身上看到的四条养育真相,帮助孩子把劣势变优势

很多父母在焦虑之下总是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即使没有十几个也会有个三五个。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没有时间去专注。

仔细去观察这些奥运冠军背后,专注是他们成功的秘密武器。

苏翊鸣在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前,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童星,为了备战奥运会,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演艺事业。

谷爱凌曾经在跑步和滑雪上都有优势,但是思考之后,她最终选择了滑雪。

因为专注,谷爱凌每年在雪上只有60天,却超过别人在雪上6个月的训练。因为专注,苏翊鸣用3年时间取得了别的运动员10年的成绩。

专注可以让孩子更机智、更高效地沉醉于自己的兴趣之中,也能让他们更快地取得成绩。

03. 热爱比成绩重要

康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动的双翼。

热爱永远是一个人成功最好的导师。

热爱可以带来动力。不管是苏翊鸣还是谷爱凌,他们都承认自己取得金牌背后是因为热爱。

参加过3三届奥运会的范可欣,正是因为热爱,才坚持下来拿到了自己的奥运会奖牌。

北京冬奥会上,北欧两项中国第一次参加,运动员赵嘉文曾经从大跳台上跳下摔伤了膝盖,有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碰过大跳台,不是因为不想,是因为身体害怕。同样是因为热爱,最终克服了心理的恐惧。

热爱就是一台永动机,会源源不断地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动力。

因为热爱,所以能够坚持,因为坚持一定会出成绩。

当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热爱。成绩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提高,但是对于孩子长远的发展,这样的成绩因为没有热爱支撑,或许很难持久。

对于父母来说,与其只关于孩子的成绩,不如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实在不行,找找孩子兴趣所在,成绩并不是唯一的选项。

04. 有主见远比听话更重要

有主见和听话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很多父母却总想把这两个词变成同义词。小时候要让孩子听话,长大了却想让孩子有主见。

心理学上认为,小时候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没有主见。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科恩说过: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听话,这样养育起来的确会更省事。所以,总是习惯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别人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赞誉就是:这个孩子好乖。

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个乖巧的孩子可能没有主见,当他进入青春期,可能更容易被同龄人所影响。

不管是谷爱凌还是苏翊鸣,他们的滑雪都是自己进行选择了。比赛中,保险期间,谷燕建议女儿做难度比较小的动作,但是谷爱凌坚持选择了难度最高的动作。面对女儿的叛逆,妈妈只是说了一句: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吧。

从奥运冠军身上看到的四条养育真相,帮助孩子把劣势变优势

最终谷爱凌挑战成功。这种自主选择之后的成功带给她的成就感会让她更自信,更相信自己的选择。

孩子的主见都是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决定中形成的,并不是长大后自然就有的。

每个人都有掌控自己人生的强烈愿望,只有那些有主见的孩子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就不要责怪孩子长大了叛逆。不是他们叛逆,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只是他从听父母的话变成听同龄人的话。

把养育孩子的短期目标换成长期目标,孩子身上的那些看似不听话的部分,就会变成一种成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