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现代又一工厂停产?自主品牌面前,韩系车路在何方?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既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又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审美,理应是不愁卖的。而这个却成为烦恼带着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寒冬”。

为何说是漫长,因为不从数据来看的话,甚至难以记起是确切的哪一年起了。从2016年到2021年,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3.8%和2.4%,处于一个连续下跌的状态。

以2017年作为一个节点,久也就算了,韩系车的难就在于这种状态似乎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而韩系在华的两大合资品牌——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市场“混不下去”的迹象仿佛越来越明显。

北京现代又一工厂停产?自主品牌面前,韩系车路在何方?

“节节败退”,北京现代难转颓势

作为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中的最有代表性的车企,北京现代曾创造过不俗的销量成绩,尤其是在2016年,凭借着114万台的年销量,晋级至百万台年销俱乐部。而在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从2017年到2020年,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为78.5万辆、79万辆、71.6万辆、和50.2万辆,短短四年就从主流的合资品牌,跌至了三线品牌的梯队。由于产能利用率低,北京现代还将第一工厂出售给了理想汽车,但另外四座工厂也有近135万辆的产能,2021年的汽车总销量仅为38.5万辆,如此之下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给北京现代造成了很大压力,近日被曝出重庆工厂或处于停产状态也不足为奇。

北京现代销量的不断下滑,有人认为和当初的“萨德事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北京现代高性价比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即便是在高层换血也没能改变这一局面,市场份额缩水、盈利能力不足、人事动荡等不利因素,使得迷途中的北京现代,仍在苦苦探寻。

北京现代又一工厂停产?自主品牌面前,韩系车路在何方?

“跌跌不休”,悦达起亚今非昔比

成立于2002年的东风悦达起亚,算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批,具有先发的竞争优势,凭借着不少经典款车型,实现了销量的节节高升,直至2016年达到一个巅峰,全年销量达到65万辆。

而从2017年到2020年,销量逐渐就每况愈下,分别为35.9万辆、37万辆、28.98万辆、24.9万辆。2021年更是跌至16.34万辆,环比下滑36.3%。销量的惨淡,也带来连续的亏损,其中2020年净亏损47.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26.12亿元。近五年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此外东风汽车的退股,东风悦达起亚还面临着股权结构的调整。

这样的局面下,东风悦达起亚不仅难以支撑经销体系,而且由于投资人的不重视、营销执行敷衍、服务降至以及团队人才流失等原因造成的问题,更是加快了恶性循环,如此下去颓势也是难以扭转的。

北京现代又一工厂停产?自主品牌面前,韩系车路在何方?

“以价走量”,不同市场不同局面

尽管韩系车在国内市场大不如前,但它在全球市场上依旧混得风生水起的,去年现代集团以635万辆的销量,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四,除本土以外,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80%左右。之所以能做到全球畅销,主要原因还是韩系车在海外布局的时间比国内早,再加上有着高性价比的优势,也让韩系车大受追捧。

而在中国市场,韩系车这种“以价换量”的性价比路线,却有着很大的风险,打着价格战,但一旦遇到配置差不多,价格还要低一些的品牌,就没那么吃香了。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出现和崛起,更是让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影响到了现代和起亚在国内市场的布局。

北京现代又一工厂停产?自主品牌面前,韩系车路在何方?

写在最后

不难看出,如果只是一直以低廉的价格去获得认可,那么韩系车的失败将会是必然的,如今,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如果不能成为和用户一起去成长的品牌,或许会和当初的铃木汽车一样,最终只能选择灰溜溜地退场。

不过从目前北京现代和东方悦达起亚的规划来看,不管是转型,推进技术品牌战略,还是要“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都算能看出对未来中国市场的勇气和信心,但能不能带来更多的销量支持,就要拭目以待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