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作者:花小喵同学
她曾是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批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曾是国内半导体材料研发的第一人。领导大陆半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曾凭一己之力为大陆争取到了著名国际会议的召开权,更是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他却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而这背后的原因更是令人唏嘘。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2007年5月1日晚上九点,李爱珍正在家中做研究室,接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电话。她非常激动地告诉李爱珍被选上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在对方说完这个消息时,李爱珍愣了好一会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心中顿时涌上万千思绪,她被聘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无疑是对李爱珍的肯定,更是对他的科研成果的肯定,这是多少国内外科学家梦想的成就。

这可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成就啊。到目前为止,全国也就只有十余位科学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然而,这一次却有所不同,这11个人中,唯有李爱珍在国内,没有国家两院的任何医院院士头衔。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要知道她的实力是完全可以达到院士要求的,可是在这之前,李爱珍曾四次提名中国院士名单。遗憾的是,她每一次都落选了,

可是当她当选为美国的外籍院士的时候,国内许多网友开始担心。李爱珍会不会因为落选院士而出国去到美国工作呢?毕竟美国这么看重他,给他这么高的成就,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就在大家心里没有底的时候,李爱珍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祖国的知识,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我感谢那些把我推荐为院士的人。感谢他们对我的肯定,但是我也非常内疚,辜负了他们对我的期望,我会一直留在祖国,继续为祖国半导体事业而奋斗。

看到李爱珍的讲话,很多人都为之感动,纷纷为她的行为点赞。

1936年,李爱珍的父母从菲律宾经商回国,在福建省定居。

李爱珍出生在一个永宁的小镇上,时运不济。当时的中国受到日本残忍的暴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的父母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不顾自身安危,投身到抗日的战线中。

也许是受到父母的熏陶,李爱珍从小就非常的爱国,同时她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才是和平的基础。

1954年她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化学系。经历四年的苦读,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当一名化工研究员。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在工作期间,她刻苦钻研,不怕挫折,当时的上海冶金所的副所长邹元熙开始关注李爱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邹元熙对李爱珍更加关注。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最后,将她设为自己的学生,李爱珍开始了进一步的学习,在周元熙的教导下,李爱珍接受到了半导体材料这门学科。

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学科,国内一直没有比较成功的学者。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半导体行业影响着高端技术的发展。国家也开始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此项技术我们国家渴望而不可及。因为西方国家对大陆实行了技术封锁,

李爱珍的老师邹元熙认为,对于解决西方国家对大陆的技术封锁,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研发出自己的新技术。才能彻底地打破他们的如意算盘。

于是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向西方先进国家公派大量的高端人才。期待他们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在出国深造的人选中,邹元熙丝毫不顾政治风险,极力推荐李爱珍这个华侨家庭的女孩子出国深造。

当时国内有些人对于华侨出身的人并不太信任,怕他们出去就不回来了。毕竟家里有过先例,

邹元熙才不管出生就是要让李爱珍出国深造。最终,李爱珍还是通过了审核,来到了恩师邹元熙曾经的学校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来到美国读书,她知道她能出国深造,老师为她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她心中记着这份恩情,加上自身的报复,不敢丝毫松懈。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半导体的海洋中,

在学校时,李爱珍常去贝尔实验室,带着自己的疑问,请教卓以和。卓以和是著名的专家,被誉为分子数外言之父。

通过此次的谈话,李爱珍深刻地意识到分子数学技术的重要性。国防和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这项技术,

此项技术在红外光变,红外探测,激光雷达等方面都是最为核心的技术,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项先进的技术带回祖国。让中国不再落后于其他国家,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从此以后,李爱珍开始精心钻研分子数学技术,

1988年李爱珍学成归国,开始自行研发这项技术。但是设备过于落后,这项技术一直没有进展。

幸运的是,1994年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对分子数外岩设备的出口管制有所宽松,于是我们趁机购买了分子数外岩设备,

有了先进的设备,李爱珍的研究开始进入加速期,时隔六年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在李爱珍带领下,大陆成功地将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激光器。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从此中国跨入了掌握此类高新技术激光器自主研制技术的国家。之前仅有美国和欧洲地区拥有此项技术,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中国的研制成功让世界为之震动,所有人都称赞李爱珍在当时能研发出这项技术的实验室屈指可数。李爱珍能够独立地做出来,在西方国家的眼里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他们根本不相信当时落后的中国能研发出这么高端的技术,但是她做到了。

这对中国而言功劳是巨大的,李爱珍科研40余载,不鸣则以一鸣惊人。

她的成就让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

在2003年,李爱珍就因为此项成就当选为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而后不久,在第三次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李爱珍更是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家。

她是中国科学家获得此项奖项的第一人,这足以看出李爱珍在科学界的地位。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到了2007年5月1日,李爱珍更是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在李爱珍还不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而是国内的科学家时。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曾在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四次推荐李爱珍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过在1999年的竞选中他还没有取得如今的成就,所以她没有被选上。后面的几次竞选结果也和前面一样,纷纷名落孙山,

一直到2005年。中国工程院鼓励李爱珍参加竞选,不过李爱珍拒绝了,他说院士的名额太过宝贵。她已经年过半百了,再占有院士名额,于心不忍,还是留着给后来的人多一些机会吧。

就这样,四次入选之后,国家也尊重她的意愿,再没有再为她提名院士。

李爱珍在2001年退休之后,她是一刻也停不下来,她仍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去研究院工作。夜以继日地工作,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有一次过年,她的学生在大年初一给他打电话拜年,结果家里面没有人。后来打电话到实验室,才找到了正在做实验的李爱珍老师。

在2005年他被邀参加国际著名的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国际会议。会上,她提出2010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第10届会议,要知道这个会非常具有含金量,在哪个国家举行相当于承认了哪个国家的技术,

而在此之前,美国和欧洲一直都是这个会议的举行地,李爱珍的极力争取,为大陆赢得了下一届会议的举办。

李爱珍返回国内时,有人问道,为什么这么坚持争取这个会议的举办地,他达到大陆的科研技术不比他们差。有资格举办。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关于我的恩师邹元熙,我是一个华侨家庭,当初留美深造时是我的恩师,顶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将我送出去的。在他逝世之前曾对我说希望大陆有一天能够举办这样的国际会议,现在我完成了他的夙愿。他对我有恩情,我是个感承人,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如今,李爱珍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也是科学界对他的肯定,

对于美国向他抛出的橄榄枝,她表示自己接受这个头衔,但是不会离开祖国。不会去美国工作的,如果没有祖国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我将一生致力于建设祖国高新技术半导体领域。

李爱珍的回答让国人感动,纷纷为她的爱国情怀点赞,称他一生李老先生。

时光荏苒,如今已经85岁的李爱珍老师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她是一盏明灯,引导着记者。

她经常对他的学生们说道,实在的工作远比那些荣誉名号更重要。一定要记住别人给过你什么,不要在意别人给过你什么。搞科研要沉下心来,对于老先生的尊尊教诲,我想他的学生都会铭记于心,

2005年第四次中科院竞选,69岁的李爱珍:我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中国正是有了这些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有担当,有志向的人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希望像李爱珍这样的爱国学者越来越多时刻不忘报效祖国。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李爱珍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大家对于这样的以为爱国科学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