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新贻:被刺马案所覆盖的能臣干将

作者:壮士撩史

刺马案,投名状,这两个神剧彻底捧红了马新贻,若不是这两部电影电视剧的话,马新贻大概率就埋没在冗长的清史稿中,马新贻在刺马案中成了一个见色忘友的渣男,而刺客张汶详却成了一个手刃仇人甘愿就义的大英雄。

马新贻:被刺马案所覆盖的能臣干将

政治这个玩意啊,黑的能说成白的,正直的人能说成奸险小人,要看的是符合最高层级的人的需求。一个堂堂的封疆大吏,独霸一方,却连基本的安保力量都没有做到位,就让一个不入流的刺客轻易得手,这里面的水太深了。姑且不论,马新贻是回族人,他是怎么脱颖而出,成为一方诸侯呢?

马新贻字谷山,号燕门,山东菏泽人,家境很普通,一直平平无奇地成长,和大多数人一样,苦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在道光27年,1847年考中了进士。进士拿到手,相当于跨过了做官的门槛。 在短短49年人生,马新贻的升官速度如同火箭蹿升,从知县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升到最高顶点--两江总督。49岁啊,正是男人年富力强的年纪,可惜被刺客张汶详的一把破刀就这么断送了。

他考中进士后,就被分配到安徽省做知县,先在建平、合肥工作,他对功名特别渴望,干活特别勤,就是一直在办公室忙碌好几天不回家的那种,是贯彻996的工作狂。

不咸不淡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燎原之势,烧遍了整个中原大地,时势造英雄,厚积薄发的各方人杰都纷纷出来,火中取栗,纷纷把自己的头颅砸进去作为筹码,赢了高官厚禄,输了大不了就没了脑袋而已。太平军进攻安徽,淮河南北群盗并起,合肥知县马新贻,敏锐感觉到,做文官还不如做武将博取功名富贵来得更快!他利用手上的资源,招募勇士,购置武器装备,经常操练,做好战斗准备。

马新贻:被刺马案所覆盖的能臣干将

咸丰五年,马新贻跟着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进攻庐州巢湖的太平军,马新贻能文能武,颇通军事,率军击败了来援的太平军,攻破了盛家桥、三河镇、柘皋的太平军,和袁甲三配合默契,攻克了庐州,从知县升到了知府,得到了花翎。咸丰七年,捻军和太平军攻陷了桃镇,袭扰上下派河,马新贻得知,率兵在舒城击破了捻军和太平军。

经常击败太平军,让马新贻有点飘了,但别忘了太平军根本不是吃素的,只要对他们起了轻视之心,就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升任按察使的马新贻,很快碰到了天皇巨星级别的对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马新贻和陈玉成在庐州碰面大战,陈玉成用兵狡诈,没有正面对决,反而从偏僻小道出现,攻破了庐州,马新贻军队溃败,官印也掉了,朝廷立马撸了他的官职,戴罪留任。一直到咸丰十年,经过好搭档好上司袁甲三的保举,马新贻恢复原职。

同治元年,马新贻跟随袁甲三再次攻克了庐州,从按察使升为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苗沛霖反叛, 马新贻和巡抚唐训方守城,让苗军无功而返。在同治朝,终于扑灭了长达十余年之乱的太平天国,但大清也不好过,到处都是战火荼毒下来的一片荒芜。

朝廷内忧外患,一边要打仗,一边要安抚因为战争弄得喘不过气来的民生百姓,百姓为什么造反,还不就是过不下去了呗。朝廷意识到这一点,就推行了大量的收买人心的运动。其中减税运动是重中之重,主要就是核对地丁漕粮,裁减多余的浮收。同治二年,朝廷本来让闽浙总督左宗棠负责这件事,但左宗棠要去福建剿匪,减税的事情交给了刚刚上任的浙江巡抚马新贻。

同治十年,马新贻开始对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地方进行减税调查,和汇总报告,然后请示朝廷批准,五月份,按照浙漕应征收的百分比,按照8/30的比例,将浙江各属漕粮全部减免,浙江征收漕米共110万余石,除去13万石不能减以外,其余应该减去的26万石都减去,朝廷批准马新贻的方案,并落实下去了。

马新贻:被刺马案所覆盖的能臣干将

其实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浙江就有很大的浮收问题,马新贻也知道这一点,他先去调查,了解清楚以后,就制定了一个章程,总结下来就是3点:第一,正常的赋税该收还是要收,唯独杭嘉湖的赋税要减去;第二,一切陋规全部禁止,只留一点作为办公费;第三,不会区分大户小户,统一该交多少就交多少。

通过核算,杭州可以减少浮收6万石,嘉兴减少28万石,湖州减少13万石,共减少了48万石浮收。马新贻大大减轻了浙江省内非常严重的漕粮赋税危机。

除了减少漕粮浮收以外,还制定了两淮盐法,在河工上,马新贻的成就颇为不俗。

朝廷最头痛的地方除了战事还有河工水利,这洪水可不是开玩笑的,稍有不慎会导致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家破人亡,会引起动荡。浙江的海塘关系重大,可不是开玩笑的。马新贻不仅仅坐在办公室指手画脚,耍耍嘴皮子了事,他亲自带领河工督办段光清、杭嘉湖道苏式敬等人,沿着河塘边查勘,一调查就发现大问题,从李家汛到尖山。150余里的路段,石塘缺口已经超过百处。这怎么得了?马新贻决定在省城建立总局,让蒋益沣、高卿培筹备工需,与苏式敬等人办理修复工程。马新贻自己也画了海塘缺口的图样,上报朝廷,然后每个月巡视一遍河工,检查是否偷工减料,审查官员是否尽职尽责。

同治六年,马新贻和闽浙总督吴棠巡视海塘,检查工程,从仁和县李家埠起,沿海宁州尖山绕行至海盐,察看海塘140余里,每年拨款80万两。直到12月,海塘才即将竣工,马新贻又申请西防工程要开工,但他从浙江巡抚离任,升为闽浙总督,他离开之前交代海塘工程的工段已经办成70%以上,已经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除了维修海塘,马新贻还特别重视对日常河道的维护,湖州的乌程、长兴两县的太湖,都是淤塞不通顺,马新贻多方调度,不仅从朝廷要钱,还找富人要钱捐款,疏浚沉沙。

马新贻不但重视水利,但他考虑到实际情况,朝廷现在没钱,到处都用钱,翰林院说要花巨款重新恢复淮河故道,马新贻上书不同意,因为恢复淮河首先要疏通黄河,这是超巨工程啊,要几百万两砸进去,朝廷没钱,所以只能先分轻重缓急,把急需疏通的河道疏通就行了,其他的都慢慢来。

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这官做到这种地步,都是靠无数的政绩堆积出来的,如果没有任何意外的话,可以和曾左胡李并列成为中兴名臣的,但没想到却被一把破刀轻易夺去了他功名之路。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去官署西侧箭道校阅士兵操练射箭,结束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门口,一个人如同魅影冲破了防卫,近身后,突然抽出刀刺向了马新贻的腋下,马新贻猝不及防,长嚎一声就瘫软地上,动也不动,那个刺客已经冷笑放下刀,被侍卫团团围住,并交代自己是张汶详。

这就是有名的刺马案,里面的水太深,就不细说了,只是一个能干的封疆大吏,就永远没有进一步的可能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