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注意:1.所有中药(包括颗粒剂及中成药),除极少数特殊要求者,皆需要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皆需要

作者:中医宋永德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需注意:

1.所有中药(包括颗粒剂及中成药),除极少数特殊要求者,皆需要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皆需要温热服用,不允许冷服,皆只需喝少量(成人50到100毫升左右即可,孩子及幼儿几口或几汤匙即可),皆不允许喝药里面的沉淀物及药渣药沫。

2.带有麻黄的药物,一般注意早上饭后和中午饭后服用(感冒药除外),极个别服用后有可能出现心慌、口干、口苦、失眠等反应,若不严重,不须紧张,若比较严重,可以浓缩再少喝点,可以麻黄久煎去上沫,更严重的,则先停药。

3.带有“黑顺片、附子、细辛”的药物,一般应敞开锅盖熬药,先煎半个小时可以,时间有限的话也可以不用先煎,全部药物水开小火煎50分钟以上,注意不要喝药沫药渣。

4.一般药物可以煎两次,混在一起,分两到三次饭后少量温服。也可以一付药熬两次喝两次早晚饭后温服。若病人比较忙无时间,也可以一付药多加点水,只熬一次,熬一个半小时,滤出分三次温服或装在保温杯中分若干次温服亦可。

5.去渣再煎或去滓再煎的意思是,一付药熬两次,把两次药液混在一起,去掉药渣,再把药液熬15分钟左右,熬出一碗,分两到三次饭后少量温服。(儿童酌情减量,熬出少半碗即可)

5.旋覆花、代赭石、葶苈子、滑石、赤石脂之类,需要包煎的药物,务必需要用细纱布包结实,否则个别病人即使包煎了,也容易出现胃脘不适等症状(尤其需要注意旋覆花)。

6.处方中含有“大黄、芒硝”等泻下类药物的,需注意: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腹痛甚至腹泻便溏的现象,只要不严重,不须惊慌。若腹痛腹泻严重,可以适当减少“大黄、芒硝”的用量,亦可煎久一点或者药量喝的再少一点,酌情处理。

7.对于治疗感冒及发热的患者,煎药可从简,浸泡时间可以短一点,病情较急浸泡可以省略,直接用开水煮药,感冒的用药,不同于一般的内科服药,可以熬出一大碗,趁热,少量多次温服,可以一天服药十余次,夜间也可以多次服用,让药力连续起来,即使有麻黄,也不可避昼夜晨夕,服药后避风,让全身微微出汗。其余注意事项遵“桂枝汤”方后注意。若汗出热退,则及时停药或复诊调整。颗粒剂也是如此,一付药全部冲开,少量多次趁热温服。若一剂药已服完,仍然不出汗,可根据情况再熬一付。总之应灵活处理,随机应变。

8.药引其实就是药,只不过家里有,因此不在医院药房开而已,所有药引,皆需准备好,红枣以中等大小的干红枣为标准,需要切开,若枣比较大,可以酌情少放,若枣比较小,则酌情多放几个。生姜片以一块钱硬币大小厚薄为标准,也可酌情处理。

9.颗粒剂,若是一天一剂服用的,可以全部用开水化开后震荡混匀后分三次饭后少量温热服用。部分儿科病人,需要一付药用两天的,可以把一付药的所有颗粒混在一起,分成四到六份(一天两次或三次),每次冲开一份温热服用即可(颗粒剂接触空气后容易吸潮结块,不影响服用)。也可以全部冲开,分四到六份,每次喝一份,分两天喝完,需要注意天气炎热时这种方法容易变质。

10.代煎的草药,需要注意务必交代生姜大枣等药引务必要放,且大枣需要切开。每袋药液装150毫升即可,不可过多,服用仍需彻底温热后服用,有条件的,可以剪开包装倒出药液,加热至沸腾后放温服用。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注意:1.所有中药(包括颗粒剂及中成药),除极少数特殊要求者,皆需要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皆需要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注意:1.所有中药(包括颗粒剂及中成药),除极少数特殊要求者,皆需要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皆需要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注意:1.所有中药(包括颗粒剂及中成药),除极少数特殊要求者,皆需要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皆需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