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真看懂了,到底是反击小米还是特斯拉,蔚来做手机只因任性?

雷军曾经说,汽车就是给大手机装4个轮子,这在小米跨界造车的背景下,语言颇有调侃意味,可10年投入100亿美元也不是开玩笑,雷军嘴上轻视对手,实际却比谁都重视,这无疑给新能源车企带来莫大压力。而在同阵营,稍有资本的吉利汽车已然开启反击做手机;特斯拉也号称要做手机。再不做手机真的会落伍做手机可以打入对手的阵营,抑或有其它的更多打算?蔚来,反正已经压制不住那股“野性”,这一次,蔚来真正的盘算是什么?

谁真看懂了,到底是反击小米还是特斯拉,蔚来做手机只因任性?

车企造手机,嘲笑比认可多?

首先要清楚,相对于新能源市场,手机行业的竞争可谓无比残酷,从华为到小米,从造芯到造车,所求无非是一条生路,而车企造机,更多的是出于生态和“反抗”的考虑,本质上并不着急。

据国内媒体爆料,考虑到未来物联网时代下汽车和手机的紧密联系,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着手进军手机业务,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作为负责人走马上任,不过也仅仅如此,蔚来并没有曝光下一步动作。而事实上,蔚来染指手机的意图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显露,只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成功将那位荣耀手机的负责人挖过来,这说明蔚来的造机之路并不顺畅,是非曲直,也只有它自己知晓。

另外,车企有心,用户无意。

谁真看懂了,到底是反击小米还是特斯拉,蔚来做手机只因任性?

当前消费者对车企造手机的期望并没有多高涨,这由手机行业本身的门槛所决定,当前除去苹果三星和勉强的华为能够独树一帜之外,其余手机品牌在消费者眼中都很难洗涤“组装厂”的印象。这种背景下,车企造手机又能翻起多大浪花?难道车子销量不好芯片不足的历史要到手机领域去上演?

手机的内卷,蔚来的机会

不过,还有机会。

手机内卷严重意味着入行门槛降低,而蔚来凭借强大的粉丝黏性,多少都能够分一杯羹。当下无论承认与否,手机行业都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即华为倒下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国产手机能挑起大梁。身为国产,大家担子都很重,而技术的突破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即便当下的国产品牌也在努力,但时间依然很宝贵。

从这方面看,蔚来入局意味着又多了位对手,这无疑会鞭策整个行业加速创新,利大于弊。于蔚来而言,在颠覆性创新还未发生之前,产品的差异化、用户的忠诚度则是考验厂商的主要指标,而在这方面,将服务做到极致正是蔚来的拿手戏。

可以这么说,蔚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已经让它拿到入局手机的门票,若论粉丝忠诚度,蔚来甚至比手机厂商做得更好。

谁真看懂了,到底是反击小米还是特斯拉,蔚来做手机只因任性?

不过,手机市场就好比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两波人虽不处在同一行业,但在物联网时代下,总能找到相似的点,它们所求无非是在追逐下一个风口。

错位竞争,决战IoT?

不可否认,新能源车企与手机厂商,都想在即将到来的IoT时代占据潮头,由于出发点不同,双方亦敌亦友。

手机厂商的想法很好理解,无非是让手机终端成为物联网的中心枢纽,以人为中心,通过手机控制一切,而车企则是围绕以新能源汽车为中心,布局一体化生态,很大程度上,车企造手机,也更倾向于如何让用户把时间停留在汽车上。

要知道,车载娱乐的功能体验相比手机只多不少,更甚至,手机的大多数功能车载硬件也能实现。以此来看,未来不乏有这种可能,手机逐渐回归基础需求,新能源汽车进而上位,继承手机原有的各种功能甚至延展。

谁真看懂了,到底是反击小米还是特斯拉,蔚来做手机只因任性?

总之,IoT时代究竟是以车为中心还是以手机为中心,目前还无法判断,不过正是有了这种可能性,才能让我们看到车企与手机厂商的错位竞争。车企做手机是一个笑话么?还真不一定!互联网时代,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对手,在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最终,谁到底能把用户圈在自己的手中?终究还是看手段!(作者:潜望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