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近年来,新能源车不仅在续航里程层面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在充电设施、智能化层面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来到了黄金发展时代。

不过,面对快速迭代升级的新能源车行业,还是有不少想买新能源车的用户仍在观望状态,毕竟回顾过往,新能源车相比此前的燃油车时代技术演变速度要快得多,今年刚买的一款新车,到了明年可能就成为旧款,续航里程又增加了不少,难免会产生“再等等”的想法。

那么,未来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还会继续保持以往的态势持续增长下去吗?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先弄清楚决定续航里程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抛去那些细枝末节的小因素,总体来看,在能够决定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因素中,电池容量的大小,是最为关键的指标。

如果新能源车的电池容量好比一座盛满水的水库,那么整车的能耗表现,则是代表的放水的速度,而续航里程最终体现在放水的时间上。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那么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容量大的水库能盛的水自然更多,即便放水的速度略快(能耗表现不佳),但只要水库容量够大,将水库的水放空依旧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长续航里程)。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将能耗改善得足够好,那么不就同样可以提高续航吗?

这种想法理论上当然是没问题的,但电耗事实上就像油耗一样,由于克服各种阻力的原因,是存在“壁”的,不可能无限低下去,难度会越来越大。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如今,一辆新能源包括对于风阻的处理、能量回收逻辑在内的措施,已经做得足够优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实在有限。

从产业格局上看,目前纯电动车为了加大电池容量,提高续航里程,已经发展出了结构升级多放电池,和技术迭代增加电池本体能量密度,两种核心思路。

不过无论是提高能量密度,还是结构创新实现电池容量的提升,哪一种方法,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做大电池的行为。

既然核心问题出在电池,我们不妨来看看目前电池和新能源车的发展进度,自然就会有所判断。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在结构层面来看,从CTP技术开始,整个电池包的集成度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最新的CTC/CBC一体化电动底盘技术,已经将电池集成在了底盘中,较以往能够进一步减少空间的浪费,不过也付出了损失可维修性的代价。

从电池本体的发展层面来看,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幅度已经不再向以往那么快,一方面是化学材料发展受限,高镍低钴甚至无钴技术路线,在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成本高昂的方案,而像特斯拉新研发的46800全极耳电池,效果显著,但普适性层面也不满足全部的车型的需求,尤其是充放电流较大的性能还无法完美适配。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在材料化学的发展没有实现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目前的纯电动车在成本、量产、一致性、安全性等维度上,已经处在兼顾的较好的平衡点。

未来,电池能量密度虽然一定会进一步增加,但对应的成本也会增加,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才能获得,在性价比层面优势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抛开电池行业,只谈使用层面来说,目前一辆新推出的新能源车工况续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应用最新平台技术的核心产品工况续航更是大多在700公里以上了,对于单车通勤距离来说,已经能够满足单程300公里的点对点往返,事实上已经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实际需求了。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看到这,事实上我们的结论已经相对清晰了,未来一段时间里,电动车虽然续航里程层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提升幅度已经不再像此前那么大,而且可能会存在成本高昂、损失维修性等问题,加上现在化学材料大幅涨价,想通过“等等”实现对现有车型平价替代,难度非常大。

比1000km还多?电动车距离极限续航还有多远?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演变,可能会越来越趋于数码产品化,比如智能手机或显卡,更高的性能就意味着更贵的价格。

所以,如果你就是那个新能源汽车的“等等党”,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少一些犹豫,只要卡在新产品的发布初期入手,避免“49年入国军”,血亏的概率很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