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开学在即,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做好各种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新文具、新书包、新作业本似乎是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关注的重点。

其实,还有一个真正的重点却往往被众多家长所忽视,这就是要为孩子量身定制一个阅读书目清单,而且最好在开学前就要做好。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为什么开学前的重点准备工作是为孩子量身定制阅读书目清单呢?这就要从当下的热词“双减”新政说起了。

“双减”新政实施以来,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也确实大大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过重负担,包括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等等。但关注“双减”新政的家长恐怕不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教育部的“双减”不管怎么减,都没有提到要减少阅读量,反而从各种途径提出老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广泛阅读。

比如,在去年年底,也就是寒假前夕,教育部在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就提到了“要把孩子的全方位发展放在首位,不要用学科活动代替假期活动”,为了落实这一点,教育部把“鼓励孩子广泛阅读”的建议放在首位。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或许“双减”之后的第一场期末考试能给我们家长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去年年底的北京西城和海淀中小学期末考试。

客观来说,北京的中小学教育对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育都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回顾去年北京几所知名小学的语文期末试卷,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事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考试突出了阅读量,和以往考试相比,阅读理解题的文字量很多,阅读量和阅读难度都大幅增加,而且还延伸到数理化等学科。

现在的语文学习更加注重双基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等等,如果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别说做题,恐怕能不能把阅读材料读完都是个问题。

如果熟悉高考语文的家长大都知道,现在想要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得高分,就必须攻下阅读和写作这两大考核重点。注重双基、思维灵活、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已然成为了未来语文考试的一种趋势。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可能有些家长会在心里嘀咕:不是“双减”吗?可语文考试阅读量还这么大,这不和“双减”精神背道而驰吗?

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理解“双减”精神,比如把“双减”理解成什么都不要学,或者名为“双减”,实则暗地给孩子的学习加量等等,这些都是大错特错的想法。

实际上,“双减”的目标之一是杜绝毫无意义的拔高和刷题,不鼓励孩子去钻研难题偏题,更注重引导孩子学会思考,留给孩子更多自由阅读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多阅读,多思考,让知识面更广。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显然,面对阅读理解题内容的“增量”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光靠刷题已经是不可能应对了,道理很简单,刷再多的题,也无法穷尽所有的文字作品。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容应对阅读理解题的大量文字,只有从加大孩子平时的阅读量和提高阅读层次入手,保证大量的有效阅读的输入,将来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

另外说到让很多孩子头疼的写作,其实它也和阅读大有关系。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孩子很难下笔,写作之难,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根本就写不出来。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明一件事:我们在开学前要为孩子精心准备一个新学期的阅读书目。有了阅读书目,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就更有章法,而不是毫无计划地东看一本,西看一本,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书。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再准备一个专属于孩子个人的小书架。一个简单的仪式感可以调动孩子的阅读欲望,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把选定的书目在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放好。

开学在即,家长忙着为孩子买书包买文具,其实这件事才是准备重点

关于要为孩子准备哪些阅读书目,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阅读能力来定;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来定,少读质量和内容低劣的书籍,多读优秀经典书籍。

定好阅读书目,整理好专属书架,孩子就初步有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读书环境,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读书氛围的软环境,包括家庭读书交流分享等活动,引领孩子走进阅读世界中。

阅读能为孩子打下一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帮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在开学前为孩子量身定制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是开学前的一项重点准备工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