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顾客网络化迁移

作者:洣术咨询

顾客向网络转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不把顾客迁移到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呢?如果企业不进行顾客迁移,那么流失的顾客要么被淘宝、易趣、当当、卓越等因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而诞生的新型电子商务C2C企业所捕获,要么被本行业内已经实行顾客迁移的直接竞争对手所掠夺。无论顾客被淘宝、当当夺走,还是被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夺走,对企业自身都是一场无可逆转的噩梦。这就使得传统企业的顾客网络化迁移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顾客网络化迁移

不过,企业仅仅凭借构建网上销售渠道或销售平台并不能解决顾客迁移的问题。企业自建的网络平台初期必然是人迹(流量)罕至,这本来应该是大力推行顾客迁移战略的直接动力,但企业往往出于短期效益的考虑,眼馋淘宝网热火朝天的人气而在淘宝网开店。但依靠甚至是依赖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美和淘宝网的合作。

淘宝网上日益爆棚的人气令传统渠道大鳄国美心动不已。2008年,国美高调宣布进军淘宝网,开设网店。但不到三个月,这场合作就以分手告终。

顾客网络化迁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国美在淘宝网开网店的目的,就是想实行顾客迁移。合作的结果是国美的顾客确实实现了迁移,但却是迁移成了淘宝网的客户。由于淘宝网一系列的包括支付等重要环节在内的流程,国美的销售数据、客户资料不可避免地被淘宝网掌握,这对惯于利用自身渠道强势在整条产业链上呼风唤雨的渠道巨鳄——国美——来说,当然是不可容忍的。

2008年时,淘宝网每天就已经产生500g大小的用户行为数据,淘宝网的后台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由此,淘宝网不但可以收取B2C商家按效果推广的费用,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业务。

而国美传统优势就在于对顾客资源、顾客数据的牢牢掌握。一旦这种优势被迁移为淘宝网所有,对国美就是一种自我削弱,对未来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国美与淘宝网的分手是一种必然。国美转而大力发展自建的网络销售平台。

顾客网络化迁移

这个案例对其他传统企业也是很有启示作用的。马云早年间就有将淘宝网打造成“网上沃尔玛”的目标。而沃尔玛(还有国美、苏宁)因为掌握了终端话语权(通过低价取悦顾客获得),对供应商利润空间的极度压榨也是赫赫有名。

所以,企业如果寄希望通过与淘宝网的合作而获得网络销售增长,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说得严重些,就是饮鸠止渴。短期内业绩可能会快速增长,但最后关乎命脉的顾客资源却为淘宝网所控制。

顾客网络化迁移

惠普对此就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竞争对手联想、戴尔纷纷进军淘宝网之际,惠普没有盲从,而是着力发展自己的网络销售技术和平台。惠普投入专业的人员,以专业的技术、专业的服务搭建了e-Marketing团队,倡导Making Connections,努力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有自己掌控的互联网互通的IT应用环境。

其实,互联网是一个独特的没有时空限制的领域,不像传统实体意义上的市场,必须在人气旺的地方开店才能盈利。在互联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搜索。淘宝网的人气当然是旺的,但顾客要在纷繁复杂的淘宝网上搜到你的网店,也必须通过搜索完成。既然如此,何不直接通过谷歌或百度搜索自建的网店,又何必在淘宝网上搜索开在淘宝网上的网店呢?

顾客网络化迁移

比如海尔,既有自建的网上的海尔商城,又在淘宝商城开网店。顾客想要在网上找到,都需要通过一次搜索。但海尔商城提供的是全海尔界面(主导权在自己手上),而淘宝网却是一个充满其他信息的界面(主导权在淘宝网手上)。企业如果设定好了搜索的关键词,顾客是十分容易在网上找到这个销售平台的。

所以,传统企业正确的战略抉择应该是自建B2C平台,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原有的老顾客平滑地迁移到自建的B2C平台(当然,这是对有实力、有品牌的传统企业而言的。对无实力、无品牌的中小散户来说,淘宝网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