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唐家事:玄武门杀兄弑弟后,李世民为何幽禁嫂子收纳弟妇

作者:升子山
李唐家事:玄武门杀兄弑弟后,李世民为何幽禁嫂子收纳弟妇

图片来自网络

大嫂隐太子妃郑观音终生被幽禁

太子李建成被杀了后,太子妃郑观音年仅28岁,本来离母仪天下的大唐皇后仅一步之遥,却一夜之间夫死子亡,成为可怜的寡妇,还被李世民囚禁深宫,终日以泪洗面,寡居五十年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郑观音因病去世,享年78岁,李治下诏伯母与伯父合葬,夫妻终于团聚。

李世民杀了大哥和四弟的所有男丁,却放过了女眷,是因为女眷对他的地位没有威胁,也算是手下留情了。那么,李世民的这位大嫂凭什么能成为大唐首任太子妃呢?

郑观音是北朝望族贵女,家世显赫。父亲郑继伯曾在北齐和隋朝为官,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与同朝为官的唐国公李渊关系不错,结为儿女亲家。

隋炀帝十年(614年),年仅16岁的郑观音嫁给26岁的李建成为妻。李唐建立后,嫡长子李建成被李渊册立为太子,而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嫡妻,被封为太子妃,顺理成章成为大唐首任太子妃。

从郑观音的墓志铭来看,太子妃不仅长得天生丽质:“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还生性温良贤淑,对待李建成的5子6女,无论嫡庶,一视同仁,关怀备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被二弟杀死丈夫和儿子后,郑观音终日以泪洗面,悼念亡夫、抚育幼孤,生活过得是相当凄苦、孤寂。她和李建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也对丈夫依恋。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温顺柔弱,风情万种,惹人怜爱的女子,在命运发生巨变后,面对二弟李世民的强权,就连公公李渊都保护不了,如何在深宫内院里苦熬50年?

人们也许会猜测,同是未亡人,为什么李世民只收了弟媳杨氏,却放过了嫂子郑观音呢?是嫌她人老珠黄,还是嫌弃她没有背景?应该都不是,郑观音的美貌也是有目共睹的,出身高贵。

大概率是太子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大哥,如果收了嫂子郑观音,伦理上过不去。而李元吉是弟弟,素来不和,除去后霸占他的妻子,是不是有解气的成分就不知道了。兄嫂感情浓厚,弑兄夺嫂,说不定这个嫂子就成了枕头边一把夺命的刀,还敢吗?

民间有”长嫂如母”之说,对兄娶弟媳比较宽容,对弟娶兄嫂却颇有非议。就嫂子就关起来,好吃好喝供养着。

李唐家事:玄武门杀兄弑弟后,李世民为何幽禁嫂子收纳弟妇

弟妇巢王妃杨氏收纳后宫生曹王明

李世民弑兄杀弟后,把嫂子郑观音幽禁起来,却把弟媳杨氏纳入后宫的历史,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千古一帝李世民,为什么会冒着千古骂名收编了弟媳杨氏,很大程度估计是政治的需要。

李唐虽然将隋朝推翻,但是并没有将当时的门阀制度推翻,李武韦杨四大集团仍是关中大姓之首,要站稳脚跟,还需要笼络前朝宗室,才能巩固皇位。

巢王妃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雄是隋文帝杨坚的族子,在隋朝屡立战功,曾跟随隋炀帝攻打吐谷浑、高句丽,权势熏天。杨雄之弟杨达同样显赫,其女儿是后世武则天的生母,其曾孙女则生下了唐肃宗李亨……

隋亡后,杨雄基本上相当于关中杨氏的“族长”,他的两个儿子娶了李渊的女儿,第三女也嫁给了李世民。作为侄孙女的杨氏,也带着联姻的使命嫁给了李元吉,成为了齐王妃(后位巢王妃)。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要稳定局势,势必要拉拢关陇勋旧,联姻杨家就成了其中一个选项。经过甄选,把杨氏纳入后宫,与豪门望族联姻,就可以把杨氏集团拉拢了过来,盘根错节,纠结不断。可谓一箭双雕。帝王家的任何一门婚姻,都是政治的产物,不可能摆脱政治的羁绊。

其次估计英雄难过美人关。杨氏的美艳绝伦,据《控鹤监秘记》记载,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可见是当时美女的标杆。面容姣好,出身高贵的弟媳杨氏,自然也让李世民心动不已。何况众所周知,李世民偏爱这类才貌双全、温婉贤淑的女子。

据说杨氏入宫后,受过李世民的宠爱,传说长孙皇后过世后,李世民一度想要册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等人坚决反对才作罢。真假无考,但可能性不大,毕竟在李世民的后宫,除了长孙皇后和三千佳丽,杨氏得宠的概率有,但是不可能长久。

杨氏就算给李世民生了十四皇子李明,却连一个封号都没有得到。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称其为杨氏,或齐王妃,或巢王妃。就连《新唐书》上都说,“曹王明,母本巢王妃”,《资治通鉴》也留下了“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的记载。

可见,李世民宠爱弟媳杨氏有之,但是防备心也有之。玄武门之变已经饱受诟病,再记上一笔杀兄弟霸弟媳,恐背上太多历史骂名,不方便明媒正娶。杨氏虽然伺候李世民多年,甚至还生了十四皇子李明,名分依然李元吉的王妃,到死也没有成为皇妃。

李唐家事:玄武门杀兄弑弟后,李世民为何幽禁嫂子收纳弟妇

李世民虽因玄武门之变被后人诟病,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千古一帝被传诵千古。在你死我活的皇位之争中,成者王败为寇,历史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也是英明的。

拙文仅从浩瀚唐史中汲取家事一滴水,难免有狭隘之意,敬请方家在评论区勘误指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