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要片面地看待卢梭

作者:唐晓敏

唐晓敏

卢梭(1712年6月28日 --- 1778年7月2日),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等。《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卢梭把自己想象的孩子爱弥儿作为受教育的对象,通过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历程,来论述其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针对的是当时流行的理性主义教育观念,在论述自己的思想时,卢梭常常是把一种见解推到极端,形成强烈的冲击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虽然他也对这种极端的表达有所补充,但这些极端的话语给人留下的印象强烈而深刻,以至于让读者往往只记住这些话语,而忽视了他所做的补充。如《爱弥儿》开篇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但卢梭借着又讲:“不这样做,事情可能更糟糕一些,……一个生来就没有别人教养的人,他也许简直就不成样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教养的意义,但读者多是只记住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见解。

再如,卢梭在书中写到:最初的教育应该完全是消极的,“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意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甚至说,孩子健康地长到12岁,即使分不清左手与右手,似乎也没有关系。但在另一处,卢梭又这样说:“你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我几乎可以肯定说,爱弥儿不到十岁就完全学会读书和写字,其原因恰恰是由于我对他十五岁以前能不能读书识字一事是很不重视的。”原来,他所教的爱弥儿,是10岁之前就完全学会了读书和写字的。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为这表明,卢梭并非不重视阅读和书写。但许多读者,包括某些研究卢梭的学者,往往忽视了卢梭的这一表述,片面地认为卢梭反对儿童读书。如有人讲,卢梭主张“十二岁以前,绝不读书”,并具体说道:“儿童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期,这一阶段只能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体格也未发展到运用理性的阶段。我们不希望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为早熟的果子,虽然外表诱人,但并不甘美。感觉器官是儿童智慧的工具,要让儿童通过感觉器官学会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摸、去看、去听,不要让他过早地用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改变他自然发展,12岁以前,绝不读书,这样才有助于他的智力正常发展,以免让偏见和错误占据他的心灵。”论者认为这是卢梭的教育思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卢梭是在爱弥儿10岁以前就完全学会了阅读和书写。

我们从卢梭自己的经历中,更能够看到,卢梭本人很早就学会了阅读,并从中受益良多。在《忏悔录》中,卢梭这样说:“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起初,父亲不过是想利用这些的趣的读物叫人练习阅读,但不久以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两国个人轮流读,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一本书到手,不一气读完是决不罢休的。有时父亲听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卢梭童年时不仅读了许多小说,也看了历史书籍。这些历史书籍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给予卢梭影响最深的是古代希腊普洛塔奇的《英雄传》,卢梭曾说:“由于这种有趣的阅读,以及父亲和我关于这本书的讨论,便养成我那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养成我那高傲而不受屈辱的性格……我头脑中不断为罗马和雅典伟人的思想所盘踞,我仿佛在和他们为伍一般;我自身又是共和国之邦的公民和爱国狂热的父亲的儿子,我已为父亲的身教所感召了;我相信自己就是希腊人或罗马人了;我已将自己与书中的人格融为一体了;当我想到那令人神往的伟人杰士的坚忍和无畏时,不觉间双目炯炯而声音雄壮。”

卢梭童年读小说之时“兴致勃勃”、“没完没了”。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说明,儿童是是喜欢读书,渴望知道书中的故事,并且由此感到极大的乐趣。可以说,喜欢读书也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能把儿童的天性理解得太简单。

中国作家冰心也有与卢梭类似的阅读经历。冰心从7岁开始读《三国演义》,对此,冰心回忆说:“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到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那时,父亲的朋友,都知道我会看《三国志》,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件好玩的事。每次父亲带我到兵船上去,他们总是把我抱坐在圆桌子上,叫我讲三国。”冰心也读了文言的《聊斋志异》,她说:“《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 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到十一岁的时候,冰心已经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天花雨》、《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卢梭说自己6岁时读小说“兴致勃勃,没完没了”,冰心说自己7岁时读小说“有时欢笑,有时流泪”,两人惊人地相似。

认为卢梭一概地反对儿童读书,这是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误解。卢梭所反对的,不是读小说,他反对的是对儿童进行理性教育。卢梭这样说道:“用理性去教育孩子,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原理在今天是最时髦不过了;然而在我看来,它虽然那样时髦,但远远不能说明它是可靠的;就我来说,我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什么是卢梭所说的“理性教育”呢?理性教育,是培养理性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有一个内在的进度表。“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反对的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用理性去教育孩子”反对的是让儿童过早地形成“判断的能力”。而读小说,根本就不是理性的教育,而是一种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极大乐趣的活动。卢梭自己从6岁即开始读小说,这正好说明,儿童应该读小说。从儿童时期开始读小说,能够培养起一个人对阅读的强烈的爱好和纯真的阅读趣味。人们常说,儿童就其本质来说都是诗人。我们也可以说,儿童就其本质说,都是读诗歌读小说的人。儿童都有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都有着对书面语言的特殊的敏感。在阅读中,甚至比成人更能够体会到读小说的乐趣。中国当下的某些一些教育工作者,只看到卢梭《爱弥儿》中的一些话语,而不留意卢梭的其他著作,并且,连卢梭自己是怎样的也忘记了。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这种误解,不应再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