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冯辰汝:姥娘周年祭

冯辰汝:姥娘周年祭

姥娘周年祭

作者 | 冯辰汝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此时,姥娘离开人世。她走时,很静,像睡着了;很轻,像风一样,不带走任何东西……转眼间,就是一年。而一别,就是一生。

1

2020年11月8日的凌晨,母亲被姥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我随即驱车赶往姥爷和姥娘的住处,一进门,就见姥娘躺在床上,已是人事不醒,母亲上前喊她,她不睁眼,仅能低声发出“嗯”的应答。

我说:得抓紧时间去医院,争分夺秒、耽搁不得。我姥爷说:我舅舅跟舅妈的电话打不通,这种大事必须得告诉他们一声。我载着母亲立即赶往舅舅家,因为事发突然,又是在凌晨,舅舅跟舅妈的手机都是关机状态,家中的大门也是反锁的,母亲急的不行,一个劲的呼喊着,直至屋内电灯亮起,舅舅出门应答,母亲将情况告诉了舅舅跟舅妈,我们第一时间又赶往姥爷、姥娘的住处,当即用被褥将姥娘包裹起来,我跟舅舅、母亲几人抱着姥娘便上了我的车,我在前面向潍坊市人民医院疾驰,一路闯着红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舅舅也紧随其后终于在天微微亮的时候赶到了潍坊市人民医院。

经急诊科初步判断为颅脑出血,随即,用救护车转往了潍坊市脑科医院。11月8日当晚,为了保住姥娘的生命,就做了开颅手术。那一晚,我终生难忘,舅舅、母亲、小姨、表哥,我们互相依偎在楼道里,大家的心都提在嗓子眼,默默的在心中为姥娘祈祷,只愿姥娘手术顺利、能够早日醒来。

直至11月9日凌晨,姥娘才被推出手术室。医生大汗淋漓地告诉我们:好险,第一次手术做完以后,就在即将缝合的时候,发现病人脑部又有渗血的地方,随即进行了二次手术,万幸手术比较成功,但后期恢复却是十分漫长的……

姥娘被转到了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昼夜不离,我们对医生们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自手术后,姥娘一直在脑科医院住了好几个月,白天晚上的有护工精心照料,母亲、舅舅、小姨也是轮流照看着姥娘,姥娘的病情也似乎有所好转,能够睁开眼睛看我们。当我在病房看到姥娘睁开眼睛以后,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姥娘转院去了潍坊市中医院(新院区)做康复训练,但世间的事情总是那样难以令人预料,姥娘在中医院又被发现脑部有出血的迹象,又转往了潍坊市脑科医院。因为这次的病情十分危重,我们全家都倾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挽救姥娘的生命,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家人们不得已才忍着悲痛去考虑把姥娘带回家的事情,在医院已是回天无力,不如就让姥娘安安稳稳的回家吧。我们知道,她也只是口不能言,平常生怕给子女增加负担的她,此刻的心中或许也在想着:回家、回家…

2

2021年3月2日(正月十九)的上午,舅舅联系了一辆危重病人转运车,我们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大家的心都是忐忑不安的。中午时分,姥娘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家里。后来听母亲说,当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人喊她,告诉她我们回家了,好让她安心,她用尽力气睁开了眼睛,泪水顺着眼眶流了出来,这一刻,家里人都感到一丝的安慰,或许,姥娘的确是想回家了。

在家期间,有络绎不绝的亲属来见她最后一面,她也会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身边的人,我一遍遍呼喊着:“姥娘、姥娘,是我,您跟我说句话呀!”但她从始至终就是没有开口说话,我坐在姥娘身旁,紧握着她的手,就像小时候我蹒跚学步时姥娘牵着我的小手那样……这一刻,我多么希望,世界上能有奇迹发生。

家人们寸步不离的陪伴在她的左右,直到3月4日(正月廿一日)中午11时28分,姥娘突然睁开眼睛,眼神是那样的明亮有神,像初生婴儿般透彻,但却装满了内容。眷恋?不舍?告别?总之,难以言表,在持续几秒钟后,姥娘在亲人的呼喊声中,渐渐闭上眼睛,然后脉息渐弱,她那颗跳动了76年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今生今世,外婆只用一个眼神了结全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母女一世情缘,这刻却被生生剪断,妈妈和小姨疼得撕心裂肺,哭娘,娘不理;叫娘,娘不应。任凭哭声喊声一片,姥娘放下一切,姥娘走后,她的娘家人也赶来送她最后一程,各种丧葬礼仪和阵势,都极尽哀荣,在浩瀚往事面前,除了泪流,便是无语……

冯辰汝:姥娘周年祭

3

很早之前,我就想用文字对抗时间,为姥娘在这个世界上记录点什么,可都是寥寥数语,有时是懒,更多时觉得姥娘像是一本厚重的书,不知从何读起。

晚年的外婆,生活过得也算幸福,老两口在一起种点蔬菜,时不时的用水去灌溉着它们,也养着一些鸡、鸭、鹅以及看门护院的小狗,母亲跟舅舅家离得近,隔三差五的就会去探望他们,小姨虽然在济南,但一有时间总会回老家来探望他们。

我从亲人口中得知,姥娘自小便十分要强,未出嫁的时候,是娘家人的主心骨,嫁给姥爷以后,又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虽然她个子不高,却能本着勤劳节俭的精神去操持家务。姥娘已是四世同堂,每次在我面前提起或见到小重孙的时候,她总是满心欢喜、极显爱护,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小重孙也已到了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或许,当稚嫩的孩童喊出:“老奶奶”的时候,如果苍天有灵,看到这一幕的姥娘,一定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迟到的一份泪,胜过千言万语,是姥娘人生最后的一道注解。

4

自从姥娘去世以后,母亲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在医院4个多月的精神折磨,再加上长期失眠、休息不好,总算是落下了一个叫“失神”的病根。自从去年以来,我多次陪着母亲去潍坊、济南看病,各种西药、中药拿了一大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她的病终于也日渐好转了。

我最直观的看法就是,在经历大悲大痛以后一定要解开自己的心结,有些事情纵然不是人力所能为之,但最起码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父母,哪来的我们呢?希望每一位当代年轻人都能够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每当我想到母亲的时候,也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非常爱我的母亲,但母亲每次提到姥娘的时候,总是会一个人偷偷的抹眼泪,是呀,如果与母亲换位思考,我的母亲关心呵护着我,而母亲穿着姥娘给她亲手做的棉衣的时候,睹物思人,却已是天人永隔……

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深深的体会到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真正含义。

姥娘,我们都想您了,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您的音容笑貌,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如果真有天堂,我希望天堂再无病痛折磨,您在那边,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记得天冷加衣,记得照顾好自己。

今生无缘再相见,来生再报养育恩。敦敦教诲,从不敢忘……

您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没有忘记您,您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谨以此文悼念我的外婆

不孝甥辰汝叩泣

202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二十日)写于鸢都

冯辰汝:姥娘周年祭

冯辰汝,1997年生人,大学本科学历,临朐县冶源镇车家沟村人,系临朐冯氏文学世家第十八世孙,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第十七世孙,现供职于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受家族文化的濡染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写作,其作品曾多次在潍坊日报、齐鲁晚报、大众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发表,并多次获奖。